「種草」不如「想想去哪吃」

2022-03-29     美食導報

原標題:「種草」不如「想想去哪吃」

導報君語

「買它!買它!」「必打卡寶藏店!」……近年來,種草經濟蔚然成風,這些詞彙在直播帶貨、社交帶貨平台,及各類主打購物體驗分享的種草筆記中高頻出現。

如今,社交媒體平台不再只是社交工具。數據顯示,49.5%的消費者表示,有過3-5次的被種草經歷。

數據來源:艾媒諮詢

調研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消費者有過3-5次的被種草經歷。其中,食品是消費者容易被種草的一大品類

但調研數據也顯示,有72.4%的消費者表示受過虛假種草的影響,不少消費者坦言,「很多筆記『水分大』,博主極力推薦的餐廳其實菜品一般、價格高、服務差」「分享的『打卡勝地』濾鏡過度美化,真實景觀與圖片嚴重不符。」

曾有大量美食網紅不約而同地選擇打卡測評杭州當地某品牌的雲吞,並給出了包括但不限於:「雲吞界天花板」「yyds」「一口氣吃了七碗」的超高評價。

在這樣的「種草」之下,不少消費者甚至從外地趕來嘗鮮。就有專程從外地到杭州「拔草」的消費者對其的評價是:「大可不必。」

「種草經濟」走俏,究竟如何抓住?

哪些產品容易給消費者種草?

「種草」這個詞在社交平台可以說是非常常見,它泛指「把一樣事物推薦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喜歡這樣事物」的過程。

「種草經濟」本質上仍是一種注意力經濟,是「網紅經濟」的進一步延伸,是在媒介碎片化的背景下,「網紅」分解為各領域「博主」「達人」。種草經濟不同於傳統消費業態,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消費潛力。

吃飯前先看美食平台的評價成為當下許多年輕食客的默契。

圖源:《鹿楓堂》截圖

艾媒諮詢調研數據顯示,「種草經濟」的消費者中,27至39歲的青年占比62.4%,收入5000元到1萬元的中高收入人群占比64.5%。消費者被「種草」的主要渠道是網紅達人的測評視頻以及帶貨推廣,皆超過六成占比。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網紅KOL在特定圈子內擁有一定的影響力,消費者會十分欣賞所關注KOL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等,因此會有購置同款商品、打卡同款地點等行為。

在消費者被種草主要品類的調查中,食品占比較高,僅次於服飾鞋包。

圖源:艾媒諮詢

另外,近一半的消費者有過3-5次的被種草經歷。而在產品品類中,服飾鞋包、食品以及美妝護膚是消費者容易被種草的品類。究其原因,或是因為這些品類較為熱銷且有著較高的需求量,在這三個品類上推廣分享能獲得可觀的流量。

七成消費者曾受虛假種草的影響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眾多精緻的種草點評中,也摻雜著一部分「雜草」:博文和圖片很是吸引人,可實際消費後卻發現非常一般,有種被騙的感覺。調研數據顯示,有72.4%的消費者表示受過虛假種草的影響。

事實上,由商家僱傭專業寫手和網絡水軍虛構「種草筆記」「網紅測評」,已經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原本用來分享好物的「種草筆記」,變成了對消費者的誘導甚至是誤導。

隨著種草亂象頻發,「虛假種草」相關話題在網絡上曝光度較高。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評價虛假種草亂象侵犯消費者權益,亟待規範整治。

前不久,中央網信辦部署開展「清朗•打擊流量造假、黑公關、網絡水軍」專項行動,聚焦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反映強烈的問題,其中一個重點整治任務就是「重點整治僱傭專業寫手和網絡水軍虛構『種草筆記』『網紅測評』」。一段時間以來,各地、各家平台也紛紛按照專項行動要求,推出針對性整治舉措。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針對網際網路頻頻出現虛假內容的現象,應加強多層次治理;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可制定相應的規章和標準,加強行業監管和自律;對於涉嫌虛假宣傳的機構和帳號,應及時進行封禁。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等專家認為,相關平台應使用更科學的算法對優質內容進行推薦,不再把類似「評論數」「點贊數」等作為排名的唯一依據,而是把誠信度、資質等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

「種草經濟」走俏

餐飲如何借力?

在餐飲行業,「種草經濟」迸發出的能量尤為明顯。

2019年12月,地理學家咖啡店開出上海第一家店,很快吸引了愛新鮮的滬上消費者打卡。這家店有著獨特的「洞穴風」裝修風格,讓消費者仿佛置身歐洲城堡;咖啡出品也讓消費者難忘,店裡用的咖啡機格外亮眼,據介紹價值20多萬元。

可開店才一個多月,就因突然襲來的疫情而閉店。但正是在閉店期間,地理學家咖啡店在網絡上大火,把「草」種進了眾多消費者心中。結果是,咖啡店重新開業後,店內人氣恢復極快,一個月內就已經恢復到剛開業時的水平,被種草的消費者按圖索驥前來消費。

但,如何種出好「草」,讓消費者自願被種草,並再次種草給更多消費者是擺在每一位餐飲人面前的重點問題。

畢竟——網際網路消費者擁有「一票否決權」,當消費者看到「踩雷」的分享評價,往往會「繞道避雷」

消費者張女士表示:「在種草平台經常能刷到當地美食博主推薦餐廳,可有些到了店裡,才發現貨不對板,味道還很一般,再一翻評論區才發現不少人都有一樣的反饋,我就不願意相信這些種草平台了。」

「種」好「草」還得會種草

對餐飲人而言,如何抓住「種草經濟」紅利,在優質城市生活電商平檯布局顯得更為重要。

「打鐵還需自身硬」,對餐飲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磨練好自己的基本功,用良心和匠心做好每一道餐品,讓更多食客發自內心地種草,吸引更多食客

「種草的成功與否重在品質,貴在渠道。除了品質過硬,在如今餐飲食肆星羅棋布的環境下,還需要拼宣傳。」廣粵文化總經理助理羅剛說道。他介紹,目前實體餐飲店普遍面臨流量枯竭,點評類流量成本不斷上漲;新媒體宣傳效果缺少保證,且投放價格較高;部分社交電商平台信譽低顯等問題。

正因如此,廣粵文化·美食導報全力打造的「想想去哪吃」小程序應運而生,不僅為顧客精選優良商品和提供優質服務,幫助顧客發現值得信賴的商家和高性價比的產品,同時也為商家提供廣闊的銷售和推廣的渠道。

「打造一個更加真實、專業、惠民的城市生活平台,共同擦亮『食在廣州』的金字招牌。」羅剛說道。

想想去哪吃

點擊了解「想想去哪吃」

小程序

文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全媒體記者 林芷汐

圖 | 部分圖源網絡

編輯&排版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融媒體編輯 木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9b0807eca2899d1797882b3be3190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