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兩大資本玩家「分手」後改名換姓,連虧三年還能逆風翻盤嗎?

2019-07-26     券業觀察


資本市場和豪門大院一樣,一舉一動都是「故事」。看似無足輕重,背後或許早已風起雲湧。

業績連續三年遭遇「滑鐵盧」的聯訊證券預更名「知識城證券」,公司股東和人事也早已實現「換血」。從前背靠兩大知名民營資本系族沒能享受到的「涼爽」,新實控人國資爸爸能給到嗎?

01

「聯訊」更名「知識城」,金拱門給的靈感?

近日,新三板掛牌公司聯訊證券(830899.OC)發公告稱,鑒於公司控股股東發生變更,為更好地適應未來發展需要,樹立新的公司品牌形象,擬變更公司名稱及證券簡稱。

公司名稱擬由「聯訊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知識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擬由「聯訊證券」變更為「知識城」

隨後,聯訊證券再次發公告補充,變更後的公司名稱和證券簡稱最終以有關部門核准後的為準。

這則改名公告一出,就讓這家被輿論「冷落」多時的廣東老牌券商成了熱搜企業。

不過,不少網友對「知識城」這個名字好像並不是很滿意,認為新名字聽起來有點拗口和山寨,像金拱門一樣著實需要時間適應


有網友調侃,這名字聽起來就很睿智。



部分「不服」的網友直接下場幫忙起新名字……

不光網友不適應,自稱聯訊證券員工的微博網友也表示,看到公告大家都懵了。

不過,大公司起名字那可都是有講究的,「知識城」這個新名字聽起來略顯隨意,但絕對不是沒有原因滴。

在這之前不久,聯訊證券的股東和董事長等已經先於名字實現更替

聯訊證券新任第一大股東為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金控」),而廣州金控由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開發區」)全資持有。也就是說聯訊證券已經成功化身為國有控股的證券公司。

小券注意到,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前段時間剛和綠地控股(600606.SH)達成合作,計劃在廣州聯合投資建設知識城國際創新驅動中心,預計打造為國家級標杆產業園區,投資超過百億元。


02

更名換姓或因公司「改朝換代」?

我國目前已經有100多家證券公司,光主辦上市的就已多達數十家,聯訊證券此前在業內並不是那麼矚目。雖然「低調」,但聯訊證券並不是一家沒有故事的公司,此前有多家媒體報道,聯訊證券曾和國內兩大叱吒資本江湖的民營資本系族關係頗深。不過,聯訊並沒有因此實現大發展,背靠大樹卻沒涼乘。還看如今聯訊證券投入了國資的懷抱,是否能夠迎來大發展的契機。

據聯訊證券官網介紹,聯訊證券的前身是惠州證券公司,成立於1988年6月,算是中國老牌券商公司,最初屬於國營企業,定位於為中小投資者和中小企業提供投、融資等中介服務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共擁有81家分支機構。

2003年,公司名稱變更為「聯訊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此後經過幾次股權轉讓,兩大民營資本先後進入聯訊證券股東行列,不過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甚至鮮少有人注意到二者的入駐。

據財新網報道,2008年,聯訊證券當時的大股東為解決自身資金問題,將股權秘密轉讓

截至2009年,聯訊證券的股東名單如下。大股東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美蘭機場」),而美蘭機場背後則是民營資本系族海航系。而其他部分股東則與另一家萬億規模的民營資本系族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截圖來源:招股書)

此後,聯訊證券開始快速擴張,融資,開設新營業部,豐富並完善業務類型,一改往日單一的證券經紀業務。

2014年,聯訊證券獲准經營融資融券、證券承銷業務,實現全牌照目標。而金融牌照曾一度是各大喜好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者的「最愛」。同年,聯訊證券還完成了股份制改革,並成功登陸新三板,通過定向增發股票,融資10億元,公司資本擴大到12.1428億元。

牌照、資本在手,再加上大環境利好,聯訊證券的發展再次插上翅膀。

2014年、2015年,聯訊證券的營收增長率分別為72.89%、177.5%,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905%、480%。2015年的營業收入、凈利潤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分別為15.52億、4.7億


業績的上漲讓聯訊證券在業內的地位也提高了一個level。不過,這樣的發展勢頭卻並沒有維持太久。從上面兩張圖也不難看出,2016年聯訊證券的業績就掉轉了車頭。

2016年、2017年、2018年聯訊證券的營收分別為10.61億、6.28億、5.02億,凈利潤分別為2.14億、2156萬、-1.43億,2018年直接虧損一個多億。禍不單行,公司還接連因為違規吃監管罰單。

券商行業是個看天吃飯的行業,雖然受市場行情影響不小。但與聯訊證券走下坡路幾乎同一時間段,聯訊的兩大民營資本股東相繼出現問題,對聯訊證券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據統計,這兩大民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合計持有聯訊證券的股份總額位居第一、第二。(如果對聯訊證券這段歷史感興趣,可以在微信公號「券業觀察」後台回復「歷史」調取更多信息。

聯訊證券三年來業績不斷下滑,一場變革也在所難免。

2017年開始,國資背景的廣州金控就開始陸續增持聯訊證券股份。2018年,廣州金控和聯訊證券多次發公告表明股權收購意向。

直到今年2月,聯訊證券的一份公告宣布這場「變革」暫時告一段落,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公告顯示,廣州金控通過股權轉讓獲得聯訊證券42.43%股權,加上原本持有的股份,廣州金控合計持有聯訊證券47.24%股權,一躍成為第一大股東。與此同時,也意味著原本在聯訊證券股東列表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兩大民營資本系族,一個完全退出,另一個手中所持股份僅剩5%左右。



(截圖來源:公告)

不過,廣州金控為此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為收購聯訊證券42.43%股權,廣州金控支付了41.2億元,而當時聯訊證券的總市值不過40億元左右。不過,通過這次收購,廣州金控就能夠將傾慕已久的券商牌照收入囊中

在2017年8月,廣州金控組建時就提出了「收購銀行、證券、保險、融資租賃等金融資產,打造全牌照布局的金融控股發展格局」的目標,將聯訊證券攬入懷中,距離大金控的布局又近了一步。

而且,聯訊證券的質地也還不錯。截至2018年上半年,聯訊證券擁有62家證券營業部和19家分公司,屬於區域型中小券商。

據聯訊證券2019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總資產161.9億元,比2018年增加14.61%;一季度營收2.6億元,同比增長160.43%;一季度扣非凈利潤為1.12億元,同比增長460.49%。

據未經審計的2019半年報顯示,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回暖。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6億元,同比增長109%;凈利潤1.2億元,同比增長250.4%。


新主人入主之後的今年6月,聯訊證券領導層也進行了更迭,由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嚴亦斌擔任聯訊證券董事長

聯訊證券成為廣州市兩家國有控股的證券公司之一。

而且「新主人」入主聯訊證券後確實動作不斷,除了修改公司名字,還對公司《公司章程》進行了修改,制定「關聯交易管理制度」,提出「立足大灣區發展規劃,打造區域精品券商」的發展戰略等等。

近日公司發公告稱,正向公司控股股東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借入不超過25億元人民幣的次級債務,用於償還公司到期債務及補充營運資金,優化債務結構,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近來頻頻暴雷,不少債券評級被下調,聯訊證券部分債券評級仍保持「穩定」。

「改朝換代」後的聯訊證券將迎來怎樣的發展,交給時間給出答案。

話說,「知識城證券」這個新名字你給打幾分?評論區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9D2LmwB8g2yegNDtw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