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的變化格局下,我們不希望盲目跟風,也不是一切按照全球角度來,而是在中國市場有自己的戰略和步驟。以MUFASA 沐颯上市為開端,未來兩到三年對北京現代來講是產品大年,通過產品的逐步落地,不管是油車、混動、電動化,還是智能化都會在產品上具體落地。」北汽集團副總經理、北京現代董事長鞏月瓊在沐颯的上市發布會,在接受「汽扯扒談」的採訪時這樣回答到。
就在剛剛過去的6月18日,沐颯上市的價格12.18萬讓業內驚呼合資品牌已經卷到如此的地步。而在發布會後的採訪中,鞏月瓊也表示了現在是合資品牌要轉型的時候了,北京現代打響了轉型的槍,目標是要重回頭部:「從北汽角度來講,我們確實希望北京現代在合資品牌中第一個轉型成功,也希望合資轉型後的銷售結構、高度能回到北京現代最早引領合資品牌的時候,關於多少年?現在開始行動,奔著目標去。」
北汽集團副總經理、北京現代董事長 鞏月瓊
01
未來將會有混動
「我們內部也有北京現代的電動車及混動車的戰略方向,但是現在最大的關鍵點是,成本的競爭力怎麼去把握?這是最關鍵的核心。」北京現代總經理吳益均這樣解釋沐颯的動力配置。
在目前的大環境下,混動和新能源是未來絕對的方向,但是沐颯依舊搭載2.0L自然吸氣發動機+6AT變速箱的動力組合。這也在當下汽車市場是比較罕見的技術配置,對於這種情況吳益均解釋混動已經在路上了:「針對北京現代總體的混動的方向以及未來的電動化方向,我們內部有一個年度表和長遠的戰略計劃。MUFASA沐颯在產品研發初期沒有做混動的搭載,但後期我們在做改款或者商品性改善時,一定會搭載混動技術。如何確保純電動或者新能源領域的成本競爭力,北汽和現代將進行密切的合作和交流。」
北京現代總經理 吳益均
北京現代常任副總經理吳周濤則對「汽扯扒談」從另一個角度去解釋了這個問題,根源還是在目標人群和市場定價上來分析的:「從市場角度看這個問題,我們分析數據發現15萬以下混動不是特別多,做得特別好的日系占比是15%左右的水平,15萬以下的消費者更看重價格,混動價格肯定往上提,所以這款車上這次沒有布局。但從明年開始陸續都會布局到產品上,15萬以上的比如新的索納塔,新的途勝,全新的勝達等,都會布局混動技術。」
北京現代常任副總經理 吳周濤
雖然沐颯並非是一款新能源產品,但是北京現代對於未來新能源化和智能化的布局已經在路上了,整個北現都在向這兩個方向推動轉型。
最後吳周濤又補充道:「今天我們做的這款產品是油車,這不代表北京現代未來真正的方向,未來方向是智能化和電動化的大方向,北京現代必須要在這個方面做出自己好的產品,才能使市場接受北京現代新的轉型。北汽過去在智能化、電動化領域做得很早,有很好的經驗和儲備技術,所以下一步合作的方向是雙方強強聯合,將優勢拿出來合作,這樣做出來的產品才是真正符合中國市場,又有國際技術、品質標準的真正的電動車。」
02
北京現代的轉型
其實關於北京現代,大家談論最多的還是轉型。曾經北京現代在中國是年銷超過100萬台的車企,但是去年北京現代的中國整體市場份額下滑,整體銷量僅達到25萬台左右。而北京現代的轉型更備受關注。
「不只是北京現代,在中國發展的很多合資車企都同樣面臨一個困擾,中國自主品牌發展非常迅速,導致我們的競爭壓力日趨激烈。我們在了解中國或者預測中國需求的時候的確有一些失誤,過去一味追求量,導致很多革新舉措沒能根據時代發展進行推進,在這方面可能未能滿足中國消費者日趨升級的需求,這是我們需要自省的。」吳益均表示北京現代已經在自省和自改的路上了,「今年上海車展,現代汽車率領了多達百人的訪問團進行參訪,同時針對中國市場做全面深入地了解,現在我們南陽研究所針對中國車型也在做深入的剖析和分析以及研究。」
而智能化是未來轉型的方向,而且北京現代也在考慮和優秀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或者造車新勢力企業去合作,以快速完成大象轉身的動作。
吳益均表示:「眾所周知,中國市場的電動化、智能網聯化和智能座艙的發展趨勢非常迅速。這樣的趨勢也反映在目前造車新勢力的發展非常迅猛,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其他方面的深思。和造車新勢力或者網際網路車企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發展趨勢。大家可以了解到,全球的原材料成本之前一直是上升趨勢,最近有所趨緩,但在這樣的背景下怎麼能開發有競爭力的產品,這方面我們也在深入地做調研和研究,內部在做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