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筆
暌違兩年,烏鎮戲劇節回歸。
剛剛過去的10天,所有熱愛戲劇的人於滿城桂花飄香的烏鎮,大夢了一場。23部共計64場特邀劇目演出、18組共計60場青年競演、10場小鎮對話、10場朗讀會以及2000餘場古鎮嘉年華表演,共同演繹了一齣戲劇盛宴。
盛宴之外,話題#烏鎮戲劇節偶遇明星#(張藝興、劉昊然、何炅、周迅、馬伊琍、魏大勛、唐藝昕、趙志偉、李誕、楊天真、劉震雲、劉恆……)引發關注。不過,話又說回來,從2013年第一屆烏鎮戲劇節開始,這裡就不缺明星,遇見誰、發生什麼,似乎都不意外。
九年,八屆烏鎮戲劇節,177部特邀劇目,124部青年競演入圍作品,167場小鎮對話,超1萬場古鎮嘉年華表演,在這裡盛情綻放。奔赴現場的娛sir(ID:yulechanye)經不住被遍布烏鎮的戲劇氛圍感染的同時,也忍不住好奇:在今年高分綜藝《戲劇新生活》播出後,在日益疊加的明星效應基礎上,烏鎮戲劇節甚至中國戲劇正在發生著哪些變化?
戲劇節——戲劇集
毋庸置疑,由陳向宏、黃磊、賴聲川、孟京輝共同發起、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烏鎮戲劇節,已然成為當前國內最具知名度的戲劇節之一。
通常,烏鎮戲劇節會分為:特邀劇目、青年競演、古鎮嘉年華、小鎮對話(論壇、峰會、工作坊、朗讀會、展覽)四大單元。而在今年,黃磊介紹到今年戲劇節增加了特別板塊——戲劇集市。
嗯,就是大家網上看到的李誕、楊天真吃面,張藝興、王迅買冰淇淋的地方,即北柵絲廠。除了潮流美食市集,還有夜遊神音樂現場,人生如戲主題空間、夜空濛太奇、潮流藝術展、烏鎮戲劇節回顧展、知覺之門VR影展,桃廠放映廳、小鎮圖書館、入話鏡戲(如夢·呼吸觀影裝置)、朗讀會、賦舟—烏鎮水系放映計劃。
先說體驗感。大多項目在下午兩點後才開放,越到晚上人越多,越熱鬧,有可能大家白天都忙著在隔壁看戲了。再就是來這個地方打卡的大多還是當地住戶,拖家帶口吃吃喝喝,借用其中一個住戶的話來說,「隔得也不遠,來湊個熱鬧,聽說還可以偶遇明星哈。」
如果說西柵是戲劇與藝術的天堂,那麼這裡則是烏鎮戲劇節一場商業與藝術的實驗。娛sir了解到,在這些項目的背後,實則都有不同的跨界合作。
譬如,桃廠放映廳就是烏鎮戲劇節與愛奇藝共同打造的一個電影展播空間,除了像《三毛流浪記》這樣的經典影片,愛奇藝迷霧劇場的一些劇(前不久剛收官的《八角亭謎霧》)也在這裡播放。
譬如,夜遊神音樂現場是與網易放刺FEVER、摩登天空新血計劃的一次跨界合作;入話鏡戲(如夢·呼吸觀影裝置),其實就是和華為一起布置了一個可供用戶沉浸式體驗的現場;人生如戲主題空間則更像是泡泡瑪特的一個入駐展;潮流美食市集走起了招商。據現場商戶表示,在戲劇集市擺攤一天,最低也要500元/天,至於能否回本?他表示,品牌更看重的是回本之外的效應。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是烏鎮戲劇節走過七年之癢,開啟的拓展新思路吧。
人,好多人
4000多名工作人員,500餘位劇團人員,18組共計78位競演青年,來自13個省市,覆蓋了18個城市;此外,除了黃磊、何炅、周迅、馬伊琍、童瑤、劉奕君、劉震雲、劉恆、嚴敏等,還多了很多年輕藝人的身影,為戲劇節引來頗多關注度,包括張藝興、劉昊然、魏大勛、唐藝昕、趙志偉等,同四面八方熱愛戲劇的戲劇迷們、同前來烏鎮的遊客們,交織穿梭在烏鎮的每條巷子裡、小橋上。好生熱鬧。
眾所周知,「青年競演」是烏鎮戲劇節之魂。據孟京輝介紹,相較於往年,今年青年競演報名人數急劇攀升,高達1300多人,收到報名作品571個,18組作品成功入圍,獲得在蚌灣劇場競演的機會。在他看來,前面七年的努力在今天發芽了。現在到了一個青賽」瘋「長的時節。而對於藝術工作者來說,「瘋」就是生活的常態,是有想像力。
「瘋」的不僅僅是這些年輕的、含苞待放的戲劇人。10月16日開始,在蚌灣劇場,每天都排了一波又一波的長隊,哪怕亦是晚上十點以後,仍有人在排隊。因為場地人數限制,進不去的戲劇迷們也會在場外看大屏直播。其中,又不乏頭髮花白的老人。娛sir前去閒聊得知,老人是同孫女一起,專門前來烏鎮戲劇節看戲的。
3輪公演過後,《一切從海浪開始》《電子煙灰》《白犀牛事件》《公主與殉情》《沉沒》《趁生命氣息逗留》6組作品闖入決賽。最終結果於23日開獎:《一切從海浪開始》摘得小鎮獎「最佳個人表現獎」; 「最佳戲劇獎」 開出雙黃蛋: 被《電子煙灰》與《公主與殉情》共同摘得。
同樣排起大長隊伍的還有小鎮對話。10場對話,場場爆滿,縫隙間都站滿了人。聽孟京輝與陳明昊等人聊戲劇與文學;看黃磊攜《戲劇新生活》眾嘉賓重返烏鎮,回應節目播出之後,「戲劇新生活」引發的層層效應;賴聲川談《曾經如是》與超長戲劇;還有中生代、新生代導演面聊的挑戰、後疫情時代的劇場等等,與主創、藝術家、文人們一起,現場充電。
排隊之外,人多還體現在「一票難求」。自 10月15日,孟京輝導演,梅婷、張弌鋮主演《紅與黑》揭開第八屆烏鎮戲劇節的序幕後,共計23部國內劇目、8部來自世界的好戲放映劇目,在這裡開啟了為期10天的戲劇盛宴。賴聲川執導,郝蕾、張傑主演的超長話劇《曾經如是》未受張傑受傷影響,如期上演。六個半小時,390分鐘,呈現給眾人一出漫長又宏大的生命史詩,從雲南到紐約,從悠閒到恐慌,最後又歸於平靜。
值得一提的還有《戲劇新生活》中的作品重現,包括《巴西》《養雞場的故事》《心臟》《倒影》《關於23號星球》五部,堪稱一票難求。
除了話劇,相聲、舞蹈、街頭表演藝術等不拘泥於形式的散落在各個角落的嘉年華表演,或是湖水邊,或是亭子內,亦或者橋邊,巷子裡,他們的信念感和對戲劇的那種單純的、執著的熱愛,將烏鎮戲劇節的戲劇氛圍感徹底拉滿。娛sir了解到,這些嘉年華演員多數是大學學生,通過各個學校的藝術社團報名,篩選,最終拿到通往這場戲劇幻境的門票。
現場有連續三年以上參加烏鎮戲劇節的老戲劇迷,也有特意趕來奔赴這場戲劇盛宴的新戲劇迷,還有前來圍觀熱鬧的遊客……誰知道呢?他們有人也許下一次就會登上青年競演的舞台,出現在一個個話劇院;而那些圍觀的遊客里,說不定有人下一次就成了戲劇迷,說不定年幼的小孩至此就種下了一個戲劇夢,如此,便就是烏鎮戲劇節更加長遠的意義。
當綜藝、明星、高票價走進烏鎮戲劇節
戲劇危機得以緩解了嗎?
時間回到9月份,第八屆烏鎮戲劇節開票不到一周,25000餘張特邀劇目戲票全部售罄,單劇最快售罄用時僅8.4秒,全網購票參與人數35.6萬。不少劇目一票難求之外,還有普遍上揚的票價。
娛sir觀察到,相較於往年,今年戲劇節上熱度較高的劇目票價均480元起,少有劇目最低價380元,《曾經如是》的票價則在580—2680元區間,需要強調的是,《曾經如是》的時長為390分鐘。
但整體來看,票價還是上漲了不少。這還不算現場黃牛票,在烏鎮景區門口,展覽館門口,總有黃牛低聲問道:「要不要票?今晚xxx的那個話劇,還有明星一起看。」娛sir親身經歷,《曾經如是》一張580的門票黃牛就敢喊價1500元。
客觀來看,以上種種現象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一年來戲劇的影響力和滲透力再不斷提升。一來是烏鎮戲劇文化日積月累的影響力,二來今年年初嚴敏執導、黃磊發起的綜藝《戲劇新生活》的播出,引發了不少熱議。節目中的六位戲劇人: 劉曉曄、趙曉蘇、劉曉邑、吳彼、丁一滕、劉添祺,也走進了不少觀眾視線。基於戲劇人之外,娛sir認為,《戲劇新生活》的意義在於讓話劇更加貼地飛行。
最直觀體現在,不論是丁一騰此前的《我是月亮》還是這次的烏鎮戲劇節,有更多的觀眾來看戲了,有更多的觀眾是因為看了《戲劇新生活》了解、關注並且喜歡上戲劇。
這裡特別想插播一條黃磊在小鎮對話上的一段表達:下次有人再問你們做戲劇的去做綜藝不覺得丟人嗎,你就回答他們綜藝不多做點嚴肅的藝術,不覺得丟人嗎?(值得思索)
關於戲劇與綜藝之間的相互作用,至少目前看來大體還是正向的。據悉,《戲劇新生活》第二季正在籌備中。
烏鎮很美,戲劇很迷人。回到標題:綜藝、明星、高票價,當這些一步步走進烏鎮戲劇節之後,戲劇危機得以緩解了嗎?誠然,一檔《戲劇新生活》、明星們的關注度帶來的「一票難求」、「高票價」等現象尚且還是少數。他們確實在助力戲劇被更多人關注、接受,但對於話劇這一舶來品,顯然還有更深更本土更多元的文化有待中國的戲劇人們去探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97298408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