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君語
七月楊桃八月楂
十月板栗笑哈哈
最近受颱風天的影響,就連夏天超長待機的廣州也成功入秋,大家的秋裝秋衣終於有機會穿出來顯擺顯擺了~
換了秋裝秋衣,食譜也該換一換了,秋天該有秋天的美味。
來,導報君給大家舉個「栗子」。
栗子,秋天的限定尤物
炒栗子、烤栗子、桂花栗子、栗子雞、板栗鴨、栗子糕……寒露一過,栗子就忽然變身,充斥在大街小巷,成為秋日餐桌上的限定尤物。
栗子正式的叫法是板栗,這種殼斗科栗屬的植物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植物。很早之前,栗子就被我們的祖先「盯」上了。它含有大量的澱粉、單糖和雙糖,所以在《禮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棗、栗、飴、蜜,以甘之。」
總而言之,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栗子兼容並包,紮根在南北兩方,得到南北方人的一致寵愛。
從南到北,從古至今,大家對糖炒栗子的喜愛只增不減。
在廈門泉州、浙江嘉興、廣西柳州等地,板栗肉粽是當地傳統的風味小吃。
栗子雞這道菜,實屬和栗子有關的名菜之一。它是山東濟南的傳統菜,據說,菜里的栗子甚至比雞肉還要好吃。
杭州的桂花鮮栗羹,栗子香脆,羹汁濃稠。
栗子仿佛一個完美的大眾情人,不管和哪種食材搭配,都不會出錯。
但偏偏愛吃雞的廣東人,還是最喜歡把它和雞組CP。廣東人真就離不開雞?
廣東人愛吃雞,
所以才有栗子燜雞?
栗子可以燜豬肉、牛肉,為什麼廣東人更喜歡用它來燜雞肉呢?
是因為廣東人愛吃雞?是的,但也不全是。
栗子雖然在菜式上算是百搭,但也有好次之分。栗子與豬牛羊等紅肉的搭配較次,與白肉類搭配會比較好,但也不代表都合適。當中,雞、鴨是最優解。
那麼,為什麼大家常吃到的是栗子燜雞而不是栗子燜鴨呢?
雞肉在燜、炒、蒸、湯,甚至煎、粥等諸多做法中,都能與其它食材形成口味上的互補,肉質也能保持最佳的口感,這就比其它家禽類甚至肉類都有更通用的優勢。
栗子作為一種澱粉質較多的食材,長時間烹調容易燜爛、煮爛,所以只有搭配雞、鴨、豬肉等,才能保持恰到好處的烹調時間。而它本身帶有甘甜味,對於鴨肉、豬肉來說,雖然也合適,但要發揮出極致的食味,還是需要能提供鮮甜味的肉類。這一點,雞肉更為出色。
所以說,愛吃雞的廣東人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種能和雞搭配的食材,包括栗子!
栗子燜雞
材料:雞、栗子、醬油、白糖、料酒、豆油、芝麻油、大蔥段、生薑絲、澱粉、
做法:
1、將雞凈膛後,洗凈,去頭爪,剁成長3厘米,寬2厘米的塊,放碗內,加少許醬油、料酒攪拌均勻,腌漬入味;
2、栗子洗凈,用開水煮片刻,撈出,去皮;
3、炒鍋放豆油,燒至七成熱時,放入雞炸一會兒,用漏勺撈起,控干油。余油倒出;
4、炒鍋留少許油,燒熱,放入薑末煸炒,再下入雞塊,烹入料酒、加醬油、白糖炒勻,加入雞湯,用旺火煮開,放入栗子肉同燜,燜至栗子和雞肉塊酥爛時,投入蔥段、薑絲炒勻,用濕澱粉勾芡後,出鍋入盤,淋上芝麻油,即可。
圖文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全媒體記者 馮睿峻
部分圖片來源 | 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排版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融媒體編輯 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