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小文中,我們不分析釵黛二人的人性品德,以及矛盾衝突,是否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我只想從最基本、最科學的角度,來探討下毒害人致死的可能性。
黛玉之死,在八十回以後。而寶釵給黛玉送燕窩,發生在四十五回。當天晚上黛玉寫了《秋窗風雨詞》,可見是秋天。也就是說,從這年秋天開始,黛玉吃上了寶釵送的燕窩。
到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莽玉(忙玉),雪雁看到寶玉發獃,想到「怪冷的,他一個人在這裡作什麼?春天凡有殘疾的人都犯病,敢是他犯了呆病了?」可見這是春天,而且是早春時節。
雪雁回去向紫鵑彙報,紫鵑趕快來找寶玉,託辭:「前日你和他才說了一句『燕窩』就歇住了,總沒提起,我正想著問你。」寶玉解釋,是自己向賈母要求,由賈府為黛玉提供燕窩。而紫鵑說「我們正疑惑,老太太怎麼忽然想起來叫人每一日送一兩燕窩來呢?這就是了」,這時賈母開始派人供應,黛玉已經不再吃寶釵的燕窩了。
會不會雖然有公中的供應,黛玉仍吃著寶釵的燕窩呢?不可能。寶玉此舉,是考慮寶釵「也在客中」,「太過托實」,難道黛玉考慮不到?雖然「金蘭契」之後釵黛友誼加深,但有了名正言順的,何必非要利用另一個客人的善意?
從四十五回到五十七回,內容雖然豐富,時間非常明確,就是從前一年秋天,到第二年早春。這大約半年的時間裡,黛玉吃的是寶釵送的燕窩——如果寶釵在燕窩裡下毒,黛玉怎麼沒有死?
有人說,寶釵下的是慢性毒藥,讓黛玉一點一點虛弱,而不是直接致死的,你看,春天時黛玉不是又病倒了嗎?
但是黛玉一向多病,而且每年春秋兩季「必犯舊疾」,怎麼能怪到寶釵身上去?就算是慢性毒藥,吃了半年以後已經停了,難道會潛伏多年、在八十回以後忽然發作、導致黛玉的死亡嗎?如果真是那樣,寶釵不是「蘅蕪君」、不是深閨小姐,而是武俠小說中的「毒手藥王」了。
再者,賈府的吃飯,不是人各一份,而是主子長輩吃完,奴才晚輩接著吃。用今天的眼光來看,等於是吃剩飯。這並不是賈府特有的規矩,而是中國古代的慣例。不信,去翻翻《三言二拍》、《三俠五義》、張愛玲的《創世紀》、李劼人的《死水微瀾》,其中都有描寫。
佳蕙曾向小紅建議,林姑娘經常吃藥,你不舒服就向她要點藥來吃,引得小紅失笑。但燕窩不是藥,而是介於食物和補品之間。以黛玉的厭食,肯定會經常吃不完,分給紫鵑雪雁等大丫鬟同食。
如果寶釵的燕窩中有毒,至少紫鵑雪雁在這半年之中,肯定也會經常吃到,怎麼她二人就毫髮無損?
在食物中下毒,潛伏期長達數載,是二十一世紀的高科技也不容易做到的。更何況古代的深閨少女?說寶釵下毒害黛玉,只能是受宮斗戲的影響,毫無邏輯的臆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