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二戰,許多人都會想到呼嘯而下的炸彈,地毯式轟炸已然成為各國空軍的常用戰術。轟炸機最早起源可追溯到1911年,義大利一架戰機向土耳其投放了4枚榴彈,這便是歷史上第一次空中轟炸。隨後各國開始大力研發轟炸機,一戰期間,轟炸機大批量裝備進各國空軍部隊,二戰時期的火燒東京、原子彈事件,都是轟炸機的功勞。
因此,各國對轟炸機這款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裝備,都十分重視,然而,有一個國家卻毫不珍惜。也正是因此,直接損失了8架圖-160戰略轟炸機,「白天鵝」的大名各國皆知,其機身全長約54米,翼展55.7米,最大飛行速度2.05馬赫,具備極強的突防轟炸能力。為何烏克蘭對這樣一款強大的轟炸機如此不重視?
這與其經濟實力有著直接關係,烏克蘭地理位置優越,素有黑土地之稱,物產十分豐富,因此物價水平相較其它地區來說較低,曾被譽為「歐洲的糧倉」。自從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的經濟就出現了嚴重的困境。
烏克蘭在經濟上一直依賴俄羅斯,甚至被俄羅斯視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而烏克蘭當初為了改善經濟環境,一心想要脫離俄羅斯。俄羅斯在一段時間內面對來自烏克蘭的背離,採取了一系列可以反制烏克蘭的措施。好多年過去了,烏克蘭的經濟依然沒有得到改善,經濟困難不僅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更是對軍隊也有著很大的制約影響。
沒有足夠的經濟支撐,烏克蘭無法支付給軍人工資更別說購買先進的軍事武裝設備了。大部分的軍人還要依靠軍隊的工資支撐家裡日常生活的開支,在久久得不到工資的情況下,很多士兵偷偷變賣軍隊中的武器裝備,想辦法換取錢財。
而烏克蘭軍隊中,圖-160是最吸引人的武器之一,蘇聯在解體之前曾生產25架轟炸機,其中16架轟炸機分給了烏克蘭,僅有6架分給俄羅斯。當時在烏克蘭的軍隊中,很多士兵是俄羅斯人,加上烏克蘭並沒有好好的利用好綜合資源,因此好幾位飛行員決定駕駛轟炸機「叛逃」回俄羅斯。
這對於俄羅斯來說無疑是最高興的,幾位飛行員駕駛轟炸機回到俄羅斯,不僅把轟炸機直接帶回到了俄羅斯境內,也使俄羅斯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擁有世界上最大轟炸機的國家。
對於飛行員回到老家,俄羅斯是最欣慰的,幾位飛行員的叛逃,給烏克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可烏克蘭仍然認識不到自身存在的種種錯誤,不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改正自己國家部隊的管理模式,不好好利用自己國家優越的地理位置,反而不以為然,這直接導致了如今烏克蘭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