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我們看到100年來,成都的公共運輸一直這麼牛!

2021-09-15     漫成都

原標題:他讓我們看到100年來,成都的公共運輸一直這麼牛!

他被稱為成都「車神」。

但他卻說,車是他「血管里很活躍的一個細胞」,是他生命里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跨越近100年的成都公共運輸發展脈絡了如指掌,非常清晰地記得每一次成都城市公共運輸的變革。

他22歲當知青後被招工為駕駛員,開過6路和8路公交車。又一路成長為公交集團高管,到如今專門從事成都交通文史研究。他與成都公共運輸已經打了43年交道。

他是張建。

公共運輸就像一座城市的血管,為城市輸送著養料,讓城市充滿活力,無限跳動,不斷壯大。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順著張建的收藏與講述看看100年來,成都交通的飛躍發展與這座城市的變化。

95年前,一輛英制的奧斯汀4座老爺車出現在成都街頭,引來眾人好奇與圍觀,在它之前,成都人的日常交通出行,要麼靠走路,要麼依靠雞公車、黃包車和四輪馬車。

1926年出現在成都街頭的奧斯汀小汽車

直到民國15年(1926年)元旦,一輛成灌馬路總局所屬的小汽車正式上路運營,專跑剛剛建成通車的成灌馬路,當天從城西鄉農市出發,前往今天的都江堰市。一路上,這輛二手汽車不斷拋錨,50多公里的路程愣是花了兩天時間。

但是這輛車的意義卻十分重大,它是成都的第一輛商用小汽車。

成都第一輛公共汽車

奧斯汀小汽車運營的同一個月,成都華達汽車公司得到許可,在成都城區先行開設公共汽車線路6條,上圖便是當時參與營運的車輛之一。

公共汽車在當時的成都是破天荒的新鮮事物,搭乘辦法甚至要在報紙上刊載:華達公司已裝完備三部車暫行開車營業,車子經過各條馬路線,劃分為若干站,每一站口釘標記,載明經過街道,每一站取車費銅圓一百文,在車上賣票,車子每到站口,不論有人坐無人坐都要停一下……

1926年的報紙報道了成都公共汽車開業之事,且對搭乘辦法做了詳細說明

成都終於首次擁有了公共汽車!儘管一個月後,公共汽車即遭到舊勢力反對而被取締,但成都人辦交通的魄力盡顯。此後幾起幾落,但成都公共運輸發展的大潮已難以阻擋。

1952年,解放後成都第一批駕駛員和公共汽車合影

這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成都公共汽車。成都解放後剛一年,市政府就議定了要開行公共汽車線路,並於1951年3月成立了「成都市公共汽車籌備處」。創業之路步履維艱,時間緊就不回家,沒有床就睡地鋪,只為能創造出新成都的公共汽車第一線。

終於,1952年7月1日,新成都的第一線公共汽車誕生了!成都市公共汽車公司也於同日正式成立。慶典的舉辦地鹽市口成了人潮歡樂的海洋,紅旗招展,鞭炮齊鳴。

1952年7月1日,成都市公共汽車開車慶典

開線前,成都公共汽車的第一批駕駛員和售票員,還拍下了一張珍貴的合影,這也是成都公共汽車史上的第一次集體合影。

1952年,成都市第一批公共汽車駕駛員和售票員集體合影

開天闢地後的成都公共運輸事業勢不可擋!第二線、第三線……一條條線路相繼開通,逐漸覆蓋全城;一款款車型不斷疊代,成了獨屬於一代人的共同記憶。

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成都街頭的公共汽車:

1982年,成都使用的成都客車廠生產的成都牌643型城鄉公共汽車

80年代時興的旅遊公交車

1988年,丹拿牌雙層公交車投入運行

80年代時興的公交車廣告車票

這是九十年代的成都公共汽車:

1996年9月12日 西南地區第一條空調公交車線路在成都開行

1996年,成都公交使用的成都客車廠生產的成都牌6105型CNG公共汽車

1997年,成都正在運行的觀光公共汽車

1998年,成都使用的常州客車廠生產的福萊西寶空調公共汽車

這是新世紀之初的成都公共汽車:

2005年,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蜀都牌6110CASG後置天然氣發動機雙層觀光客車

這是今天成都多元、智能、快捷、綠色的公共運輸線網:

幹路、支路、城鄉、山區公共汽車線路,快速公交、定製公交、觀光公交、有軌電車、地鐵組成了多元立體的公共運輸線網

公共汽車,再也不是那個要在報紙上教人如何乘坐的「新新物種」,而成了普通人再尋常不過的出行選擇,它像是陸地上航行的艘艘小船,載著人們到達生活的另一端。

1981年的一天,成都下了一夜的大雨。第二天早上4點鐘,張建像往常一樣起床,準備前往新南門車站出車。從君平街的家裡出來一看,府南河的水已經淹沒到街道很深的位置,根本沒法蹬自行車,沒辦法,他只有一路推著車來到單位。

5:45,首班車準時發出。

那時,張建是成都6路和8路公交車的駕駛員。這兩條線路都是從新南門站始發,分別開往二仙橋和杉板橋。車開出去沒一會,在一個低洼的積水處熄火了,張建知道,這時不能立刻發動。他號召乘客下車,叫來路人一起將車推到地勢較高的地方,才重新啟動。

張建80年代駕駛的成都6路公共汽車

「至今我都常常想起在公交一線的工作經歷,那四年的駕駛員歲月是如此深刻,成了我一輩子的財富。」

坐在張建位於成都西門的家中,他向我們道出了這句感慨。記憶的閘門打開,過往如潮水般湧來。

張建講述著他與交通結緣的過往

1978年,人人都能感受到時代的新氣象。那年底,22歲的張建被招工準備培養成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那時想成為一名駕駛員並不容易,用張建的話說,跟考飛行員差不多。

首先,要用半年的時間全面熟悉汽車的各個部位和零件,做到「一輛汽車在你眼前是透明的」,嚴格的培訓讓張建練就了蒙眼把汽車化油器撤散又重新組裝完成的絕活。接下來,又是長達半年的理論知識和駕駛技術學習,考取駕駛證後才能正式上崗。

1979年,張建學習駕駛的成都使用的重慶牌公共汽車

那個年代,做公交車駕駛員絕對是一件很「威風」的事兒,甚至有句順口溜:一是聽診器,二是方向盤,駕駛員排在第二名,足可見有多吃香。

「你想啊,當時的成都東郊,上下班馬路上放眼望去,全都是烏泱泱騎自行車的人群,我開的公共汽車就像是『自行車海洋中行駛的船』,想坐車的人等好幾趟才能擠上去一輛。」

說起那時候的事,張建仿佛回到那個年代,透露著80年代人們特有的激情。

80年代公交車開進機投鎮

張建還記得,那時他常常給建設路106廠的一個老工程師「開前門」。老年人沒法跟年輕人拼體力從後門擠著上車,每次車開到建設路的時候,張建就會破例讓老人單獨從駕駛室的前門上車。慢慢地,這仿佛成了他和老人之間的一個約定,每到下班點,張建開車到建設路的時候,老人一定會在固定的地點等著他。

「在一線的時候,我真正能感受到乘客是在滿懷著期望,等待著我們的到來。」

所以,儘管以後離開一線,歷任成都公交集團下屬公司辦公室主任等十餘種職位,並最終成為成都公交集團高管,直至2016年退休,他把最美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公共運輸事業。

2000年,張建前往日本大阪考察快速公交體系建設

這個過程中,張建始終記得他和普通群眾的情感,也始終明白,為民服務,不能打半點折扣,再多的困難都要克服。

2008年,當時的張建還兼任成都本地最大計程車公司董事長,管理著3000輛車、7000多名員工。

5月12號,提起來依舊是個令人驚心動魄的日子,當年的一場震動讓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四川。當晚9點,張建接到指示,要迅速組織人員前往都江堰市醫院馳援,轉移傷員回蓉搶救。

當時的移動通信極不穩定,為了通知駕駛員,張建和管理團隊想出了各種方式,甚至跑到大街上直接攔車,口頭通知。與此同時,張建也從家裡火速駕車出發,臨走時還很有先見之明地帶上了相機。

2008年5月12日晚,成都計程車緊急馳援都江堰

晚上10點,張建駕車到了成灌高速公路路口,他看到沿途已有交通民警手持螢光指揮棒指揮出租汽車快速通過。張建讓一名隨行管理人員留在收費站入口處,專門統計本公司的過往車輛,並叮囑駕駛員們注意安全。

那一夜,大雨傾盆,張建說他此生從未見過如此大雨,雨刷器不停晃動,前方仍是白茫茫一片。但是,一路上閃爍著的應急指示燈和計程車頂亮著的TAXI,就像雨中燃燒著的生命彩虹,架起一座搶救生命的橋樑。

張建用所帶相機記錄下當晚所發生的計程車救援一幕,這些照片成為日後體現成都「的哥的姐」積極抗震救災的珍貴影像素材

成都的哥的姐們的救援行動被各大媒體報道後,感動著無數國人的心。那一次,「蓉城出租」湧現出了趙國成、江茂成兩個「勞模的哥」,共有398名駕駛員參與了救援,「的哥」也開始成為成都這座城市一張靚麗的名片。

從那之後,張建和成都出租汽車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的牽頭下,不僅在成都建起了全國第一個「的士文化站」、「的士服務站」,並在這個過程中,深深認識到挖掘、推廣成都公共運輸文化的重要性!

由張建牽頭在成都建成的全國首個「的士文化站」

一念起,就像著了魔一般,越往深遠處探究,張建就越能覺出趣味,越能感受到交通文化之於天府文化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我跟成都的交通打了四十多年交道,如今所做的交通文史研究,似乎是老天交給我的一個歷史任務。」

帶著這樣的使命,十幾年來,張建已經收藏了上千件百年成都交通史上珍貴的照片、票據、文獻資料。

張建展示著他的交通收藏

他從2017年開始出書,已經出版了《從清朝開來的的士》《百年車風景》《1949——2019,成都公共運輸70年》《錦城之舟——成都公共運輸車輛影像志》等四部著作,累計字數達150萬字。

從2017年至今,張建已出版四本關於成都交通的著作

「每一次的走訪、搜集、書寫,於我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提升!我被成都交通業的前輩們的創新奮鬥精神深深打動,也激勵著我薪火相傳,要把這個事業一直做下去。」

張建所做的事情,放眼全國來看,無人出其右,甚至是獨一無二的。而他和成都交通的故事也遠未結束,又一力作已在創作之中。

張建告訴我們,他的夢想是建一座成都交通文史博物館,如果這件事能成,成都也必將在交通文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這是德國人文地理學家F·拉采爾關於交通與城市關係的論述。縱觀古今中外城市發展的歷史,無數實例都證明了交通對於城市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

在內河航運引導城市布局的時代,中外大都市的建立無不分布在大江大河沿岸。而近代鐵路的崛起,在鐵路發達的地理位置又迅速興起一批新型大都市。而今,隨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建設,讓衛星城與中心城市的聯繫更為緊密,城市群隨之誕生!

時速350km/h的成渝高鐵,讓成渝雙城經濟圈聯繫更加密切 圖據視覺中國

於一座城市內部而言,交通更是對推動生產要素流動、改變產業格局、促進人口遷移、推動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就像一座城市的血管,為城市輸送著養料,讓城市可以充滿活力,無限跳動。

而公共運輸則是城市交通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幸福感。

成都二環快速公交

「一個城市的公共運輸,真的是一個城市的鏡子,時時刻刻映照著這個城市的人和他們的時代。」

從1926年成都最初開行的6條公共汽車線路,到如今成都中心城區以及二三圈層區域公交線路超過800條,每日載客人次超過500萬。加之成都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也已超過550公里,今年4月3日,成都地鐵日客運量首次突破700萬乘次。在這個20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每天至少有一半的人在乘坐公共運輸出行!

成都地鐵線網

跨越近百年,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成都千千萬萬個像張建這樣的「交通人」敢於創新、艱苦奮鬥的精神分不開的。

在此之前,成都的「交通人」奮鬥出了全國第一輛雙層巴士、第一輛三聯車、第一輛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第一輛BRT快速公交……而今,這樣的精神依舊在成都傳承和延續。

1966年,成都首次製造的成都牌雙聯式電車

1974年,成都公共汽車裝配廠試製的四川牌SC640型公共汽車改裝成都使用的天然氣包公共汽車

近幾年來,張建背負著一個「交通人」的使命,在成都市圖書館、大專院校、博物館、規劃館、成都車展、天府書展等各個場合舉辦了多場交通專題講座,去向公眾講述著成都公共運輸的過往與輝煌。

同時,他也期待著每一個參與者,都能行動起來,投入到綠色、快捷、智慧的城市公共運輸出行中去,為保護這座美麗的「雪山下的公園城市」出一份力。

張建在成都市規劃館召開講座 圖據成都市規劃館官微

值得一提的是,張建於近期還被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聘為了「交通遺產與文化線路工程專家」,今後,他將有更加廣闊的平台宣揚天府交通文化。

「畢竟,乘坐公共運輸所消耗的碳元素僅僅是私家車出行的1/60,成都未來的公共運輸會深入到城市道路的各個角落,變成市民出行不可或缺又十分喜愛的交通工具。到那時,交通文化也必將成為成都創建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和成就。」

——漫成都.人物——

文字|十里

圖片|除署名外,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 十里

監製丨王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9979905_4780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