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的兒女》收官,張開宙進步了嗎?

2021-09-10     娛樂產業

原標題:《喬家的兒女》收官,張開宙進步了嗎?

作者 / 葉春池

「《喬家的兒女》太好哭了」,大結局播出之後,不少網友直呼破防了,幾經波折,兜兜轉轉,一家人還是一家人。

相比劇開播時豆瓣8.7的高分,大結局時《喬家的兒女》豆瓣降到了7.9分。不可否認,即使下降了,這樣的豆瓣評分並不算低,甚至相較一眾其他國產劇,《喬家的兒女》口碑處於中等偏上水平。

一向節奏拖沓的導演張開宙,在這部劇中,卻密集地安插了原生家庭、出軌、惡婆婆、少女懷孕、離婚等狗血和雞毛。當喬家五個兒女先後經歷了結婚、離婚、再結婚的「婚姻」戲碼後,劇的口碑稍顯崩壞。

略「狗血」的劇情讓網友戲稱《喬家的兒女》是中國版的《頂樓》。《頂樓》是人人都有復活甲——死了又活,活了又死。《喬家的兒女》是民政局的VIP卡——結了又離,離了又結。

因為劇中演員的演技幾乎沒有拉胯的,網友吐槽的重災區就放在了導演和編劇身上,尤其是導演張開宙。打開評論,謾罵張開宙的詞條浮現在眼前,甚至有觀眾會因為張開宙而遷怒於正午陽光,認為張開宙毀了正午陽光的好名聲。

這已經不是張開宙第一次被吐槽了,從《他來了,請閉眼》開始,張開宙一直是正午毀譽參半的導演,尤其是《清平樂》時更是因為拖沓的節奏被稱為「人間褪黑素」。不過一個作品成功與否不可能只是導演的鍋,這波張開宙被吐槽冤嗎?

生活遍地是狗血

《喬家的兒女》前幾集時有著正午一貫的硬體水準,畫面美輪美奐。群像戲也相對精彩。講述的是1977-2008年這三十年間,南京的喬家兄妹五人的成長故事。

乍一看有點《父母愛情》內味,都是小人物在大環境下的時代變遷。物質匱乏,生活艱難,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當然不僅僅是這一個家庭的故事,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雖然張開宙時常被吐槽,但由於是攝影導演出身,他的作品在畫面上不僅考究而且非常具有美感。屋檐上滴的水,窗外邊透的光,亮麗的色彩把一座南方小城拍的真實而又秀美。

前面幾集的劇情幾乎是清一色的好評,小演員們靈動的演技給劇情加分不少,迅速刻畫出了每個人物的性格。

改變是從「喬家兒女」陸續經歷了一系列失敗婚姻開始,隨著編劇未夕、也是小說原作者,將「悲劇」內核注入每一個人物後,《喬家的兒女》開始徹底走上狗血道路。

大哥結婚、離婚又結婚,還得被迫做扶弟魔;二強結婚、離婚還被帶綠帽子;三麗嫁個媽寶男,智斗難纏的婆婆,後來丈夫還出了意外;四美是個戀愛腦,丈夫出軌N次就是不離婚;七七奉子成婚,又火速離婚,還當了單親爸爸。

喬家的上上下下,全都是「陰間」婚戀,狗血的同時又氣人不輕。「生活可以狗血,但不可能將所有狗血劇情安排在一家人身上」、「《喬家的兒女》應該改名叫《喬家的倒霉蛋》。」、「中國版《頂樓》」……網友們在社交網站上如是吐槽。

對於「狗血」劇情的爭議,一部分網友覺得編劇是為了虐而虐,為了狗血而狗血,就差點來個車禍、失憶、白血病了。另一部分網友卻也覺得,生活比電視劇狗血多了,這劇情其實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臉譜化的女性形象

除了劇情「狗血」引爭議之外,劇中的女性角色也承載了太多的衝突點。

比如大哥葉一成的第一任妻子葉小朗的劇情就跟原著有很大的出入。原著中的葉小朗並沒有偷過喬一成的新聞素材,她最後沒能和喬一成繼續走下去是因為兩人的志向以及生活習慣不同,葉小朗一心想要出國去發展,最後和喬一成也是和平分開。

而劇中為了製造矛盾點,安排了她偷新聞稿以及和喬一成他們一家不少的正面衝突。還有葉小朗和四美因為口紅吵架的片段,烘託了衝突之餘,又變成了只要女生在一起就少不了麻煩的普世議題,看的人很乏味。

其實張開宙的作品,包括正午的一些作品的女性角色,都有一些臉譜化。像《都挺好》里的蘇明玉、《歡樂頌》里的樊勝美,她們被原生家庭糾纏、吸血,卻需要面對傳統妥協。這些對原生家庭的煩惱,似乎只壓在了女性角色的肩上,她們被迫做出選擇的同時,也面臨著更強的道德束縛。

《喬家的兒女》里的三麗已經是相對支棱起來的那一批女性,但仍然要面臨自己婆婆的道德綁架。四美看似轟轟烈烈,也仍然執著於愛情和婚姻無法自拔。

至於張開宙被稱為「一手好牌打稀爛」的《清平樂》,除了劇情拖沓、整體節奏有問題之外,劇中人物的人設崩壞,尤其是女性人物的崩壞讓不少網友覺得張開宙有「厭女」情節。其實倒也不必上綱上線,但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國產劇對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好比之前播出過的《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等,都曾出現過這些問題。連幾乎沒有差評的《覺醒年代》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女性角色的能力,而把她們禁錮在家庭之中。國產劇要想真正的進步,打破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必不可少。

張開宙進步了嗎?

其實一直被吐槽的張開宙在一定程度上有點冤,畢竟現在的網絡環境是,劇火演員優秀,劇撲導演背鍋。但其實這次輿論環境對張開宙還是相對寬容的,畢竟很多網友覺得他這次進步了。

首先是節奏上,要知道「人間褪黑素」張開宙的節奏一直是出了名的有問題,從《知否》被吐槽到了《清平樂》。為了填滿七十集,《清平樂》整體節奏超慢,重點是即使這麼慢的節奏也沒能讓觀眾理解劇情。

可能是被罵的慘了,這次《喬家的兒女》仿佛倍速式看劇,整體節奏偏快,幾乎每兩集就有角色,結婚、離婚的。他雖然拍不了宏大敘事,但家長里短倒是頗為擅長,再加上他本身就是攝影出身,很多鏡頭、轉場都美到不像話。

這樣一來就顯得劇情很飽滿,但節奏的過快也凸顯了他的另一個問題,張開宙烘托情緒的能力還是有待提升。

電視劇要告訴觀眾一件事,主要是兩個途徑,或通過人物行動,讓觀眾自行領悟;或通過台詞說,直接告訴觀眾。《喬家的兒女》大部分的劇情推動是靠台詞,這就少了一些細節的部分。

或許是因為節奏和剪輯的原因,集中有些情節有些跳脫,並沒有完全交代清楚。比如以喬一成又當爹又當媽的性格,怎麼會對最小的七七異常冷淡,原著里解釋說是因為街坊鄰居有傳言七七是媽媽跟姨夫的孩子,所以喬一成才對七七比較冷淡。後來喬祖望死後,喬一成翻老照片才發現七七跟年輕時候的老爹長得一模一樣,對七七一直心懷愧疚。但這些在劇里並沒有很好的體現,看的部分觀眾雲里霧裡。

劇情「高開低走」,把鍋全甩給導演也有失公平。《喬家的兒女》的細水長流本就不符合觀眾的爽劇口味,人物的苦與悲,讓觀眾感到心疼更心痛,於是就有了憤怒,給出差評就是觀眾們發泄的出口,所以,導演張開宙與編劇未夕就成了「出氣筒」。

其實觀眾的「憤怒」從另一層面也是對《喬家的兒女》的肯定,畢竟觀眾還是入戲了才會如此生氣,只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難以平衡。《喬家的兒女》原著小說里有一句話,「人不過是這麼回事,你這也好,那也好,但並不代表你就可以幸福。」或許看了結局的觀眾都能跟現實和解,在經歷這些「一地狗血」的事情之後,仍然懷抱著希望,而兄弟姐妹也仍然在你身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8980374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