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城市兵與農村兵大都涇渭分明,農村兵提干簡直是鯉魚躍農門

2023-11-07     亮劍君

原標題:70年代城市兵與農村兵大都涇渭分明,農村兵提干簡直是鯉魚躍農門

導讀:在中國的70年代,軍dui是許多年輕人的選擇,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有人志願走上這條充滿磨礪與考驗的道路。然而,城市兵與農村兵在這一征程中經歷的差異是顯而易見的,如同涇渭分明,尤其在入黨提干方面,農村兵的經歷簡直可以用"鯉魚躍農門"來形容。

在70年代,中國社會的城鄉差異十分明顯,這種差異也在軍dui中得以體現。農村兵,由於他們的出身背景,常常被認為是來自基層,具有堅韌和勤勞的特質。一旦他們選擇了入黨並提干,他們就仿佛是鯉魚躍出了農門,展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而城市兵則常常將軍dui視為一個回城安排工作的跳板,他們往往自帶一種優越感,這也使得他們在入黨和提干方面的需求相對較低。

農村兵的軍旅生涯往往以入黨提干為終極目標,這一目標可以被形象地描述為鯉魚躍農門。他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為一旦獲得入黨和提乾的資格,他們便有機會在轉業後獲得一個商品糧的工作。這是對他們來說,實現社會晉升和家庭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徑。他們不僅要完成軍dui中的訓練和工作任務,還需要積極參與政治學習,爭取黨內職務的提升。這個過程充滿了競爭和挑戰,但農村兵們勇往直前,努力追求他們的夢想。

與此不同,城市兵往往將當兵視為回城安排工作的必經之路,他們可能因為家庭關係或其他原因來到軍dui,但他們的內心往往沒有像農村兵那樣迫切的入黨和提干需求。相對來說,他們更多地將軍dui視為一段經歷,一種過渡,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心態使得他們在軍dui中的表現和投入程度可能相對較低,因為他們知道,一旦他們退伍,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在城市中找到合適的工作和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70年代的中國軍dui生活對所有士兵來說都是緊張而艱苦的。艱苦的訓練和施工任務是每個士兵都必須面對的挑戰,無論他們來自城市還是農村。這一點不容忽視,因為它將所有士兵置於相同的考驗之下。軍dui中沒有城市兵或農村兵的分別,只有共同經歷的軍旅生涯。

在70年代,城市兵與農村兵之間的差異有時候甚至在軍dui內部也難以辨別。一個有趣的故事可以證明這一點。有一位知青戰友,經歷了一年兵、二年黨,提為副排長的艱辛過程,他的表現也備受嘉獎,甚至獲得了三等功1次。他的服役期長達2年9個月,這個漫長的時間裡,他經歷了軍dui生活的各種挑戰,從訓練到施工,都沒有放鬆。然而,當他退役回到社會時,他發現連隊主管施工的副連長都不知道他是城市兵。這個故事反映出,在軍dui中,每個士兵都經歷了相似的訓練和考驗,不分城市兵和農村兵。

更有趣的是,這位知青戰友回到城市後去勞動局報到,勞動局的登記人員聽說他是副排長,竟然認為他是他們的領導,要求他去人事局報到。這個誤解暴露出城市人對於軍dui中軍銜和職務的理解不足,因為在地方工作中,副排長並不等同於幹部,而是戰士。這種差異表明了城市兵在軍dui和社會中的定位不盡相同,而他們所經歷的軍旅生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人們對他們的認知。

寫在最後

總之,不論是農村兵還是城市兵,70年代的中國軍dui生活都是一次人生的磨練。他們可能有不同的動機和經歷,但在軍dui中,每個士兵都經歷了相似的艱苦和挑戰。這個時期的軍dui生活塑造了一代人,教育了他們堅韌、勇敢和團結的品質,這些品質將伴隨他們一生。在這個過程中,城市兵與農村兵的差異雖然存在,但都是中國軍dui多彩歷史的一部分,值得被銘記和尊重。這段歷史也教育我們,不同的背景和經歷可以在共同的目標下匯聚,形成強大的力量,幫助國家實現繁榮與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846dae273c465d86ed077cec6b84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