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趙波
為什麼大部分汽水賣不好?
馬上又到一年春糖了,這兩年食品飲料領域裡面,最火熱的品類,毫無疑問,一定是氣泡水。
一方面元氣森林的崛起,讓很多企業看到了無糖品類的空間巨大,另外國潮老汽水的熱點話題,引發了很多人的關注,讓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但是坦誠地說,大多數做汽水的企業,空有生產能力,根本沒有營銷能力。在糖酒會上招商,雖然看起來好像很熱鬧,發布會、展位做得有聲有色。但是事實上大多數品牌,根本都不知道自己賣的是啥。
這並不是瞎說。
不信你看,每年上市的汽水這麼多,能夠在市場上做起來的有多少?
先不用說全國了,就是在局部市場能夠做起來的,都很少。
我們看到一些老的汽水品牌依託於多年的本土精耕,在區域市場多多少少活得還不錯,但是一旦跨區域去做,發現只能依託於經銷商的渠道網絡資源來操作,如果這個經銷商有一些法道,知道怎麼賣還好,在一個市場上多多少少還能賣一些,但是大多數經銷商,按照廠家的指導,賣著賣著,就賣死了的並不在少數。
為什麼呢?
我們看到大多數汽水品牌,在宣發上,講國潮復刻、講無糖、講價格、講毛利、講廠家支持,就是不講這個產品在市場上到底怎麼操作。
可是問題的核心就在於,面對高度同質化的產品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想要殺出重圍,脫穎而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裡面是有內在邏輯的,在一個區域市場上,可以操作的市場機會和縫隙是非常少的,這不僅僅是產品的品牌、概念、品質和包裝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你要看到市場上消費者還有哪些需求沒有被競爭對手所滿足,這才是你作為一個新晉的市場品牌,要去占領的機會,而不是和現有的品牌做正向的進攻。
我們先簡單舉個例子,大家覺得為什麼北冰洋在可口可樂層層包圍之下,能夠做起來?
北冰洋剛上市的時候,推出的是玻璃瓶,可是它一上來就出了4塊錢的玻璃瓶汽水。在當時,可口可樂的玻璃瓶汽水僅1.5元/瓶,北冰洋憑什麼能夠出4塊一瓶的玻璃瓶汽水?
問題很簡單,從消費者的角度,喝到了一瓶帶果肉的,真材實料的桔子汁汽水。
OK,當這個需求消費者被滿足之後,下一個出來和北冰洋同樣真材實料的汽水可不可以?
不是不可以,但是問題在於,你的對手已經不僅僅是北冰洋,還有可口可樂。
你的汽水必須要為消費者和渠道找到一個,讓他不可拒絕的購買理由。並且為這個不可拒絕的購買理由,去設計一套行之有效的營銷方案。
但是我們仔細看今天的汽水,有幾個產品是為消費者提供不可拒絕的購買理由的?在我看來,除了大窯嘉賓,幾乎沒有。
這不是給大窯嘉賓寫廣告,而是事實上,大多數汽水,都是陪太子讀書的,真正能夠看透消費者的需求,並且做明白市場的,目前看只有大窯。
大窯嘉賓的成功,這裡面是有清晰的動銷邏輯的。
我們今天好好解構一下這個邏輯。
為什麼大窯汽水賣得好?
首先,大家覺得為什麼大窯嘉賓可以賣得很好?僅僅是因為他做得便宜嗎?
如果你這麼想,沒錯,但是問題在於,你這樣想,永遠都不可能賣好一支汽水。
我前面說了,一個產品的成功,主要離不開兩樣東西,一是為消費者和渠道提供一個不可拒絕的購買理由,並為這個理由去設計一套行之有效的營銷方案。
先說不可拒絕的購買理由。
一個購買理由,離不開三樣東西:人、場景、需求。
簡單來說:誰?在什麼時間地點?和誰在一起?有什麼需求?
我們來看大窯看到的是什麼場景:
首先在餐飲賣得最好的品牌是可口可樂和北冰洋,但是可口可樂和北冰洋有什麼弱點?
1、毛利太低,餐飲店不願意賣,但是不得不去賣;
2、因為餐飲的量不大,可樂的業務員在餐飲的服務非常差,但是餐飲消費者的自點率又非常高;
3、消費者是有想喝其他果汁或者果味汽水需求的;
4、北冰洋雖然很好喝,但是容量太小,一個人一頓飯不夠,兩瓶又有點多,而且價格不便宜;
5、其他的飲料品牌,幾乎全部都忽略了餐飲市場。
OK,基於這些問題,我們看怎麼操作市場。
1、既然餐飲毛利低,大窯就給足餐飲毛利。
2、既然消費者的自點率非常高,那我們就換個方式,做終端氛圍:終端店內堆頭陳列擺桌陳列:終端攔截。
3、消費者既然想喝真材實料,那我們就加白糖、蜂蜜。
4、北冰洋也真材實料,那我量大份足,同樣的價格,大窯一瓶就夠。
5、既然大家都不關注餐飲市場,那我就專注餐飲市場。
我們把上面的這5點用人、場景和需求的角度,再串起來一次:
消費者在餐飲店內,想喝好喝又真材實料的健康果汁汽水,或者是有可樂雪碧芬達之外的第二個選擇,北冰洋雖然好,但是量小又貴,恰巧消費者看到店內大窯嘉賓在桌子上有擺桌陳列,那就打開嘗嘗,一嘗,味道還不錯,那就喝這個。
兩個人小聚,大家都沒有喝過大窯,也對這個不感興趣,然後消費者問老闆,有沒有其他的汽水,老闆過來直接說,大窯賣得可火了,你嘗嘗。得,被老闆這麼一說,消費者就打開嘗嘗了。
大家看明白了嗎?大窯就是圍繞餐飲場景競爭對手的薄弱點而專門設計的一個產品。
1、價格實惠,重點聚焦於大眾消費。
2、專注於做小餐飲業態門店。
3、專注於大量地做店內堆箱和擺桌陳列,讓消費者感知到其賣得火熱。
4、真材實料,讓消費者感知到產品價值。
為什麼做小餐飲業態門店?前面講了,可樂的SR在餐飲的精力投入不夠。
為什麼要做擺桌陳列?
大窯的品牌力不足,通過擺桌陳列,做終端攔截,讓要喝可樂的消費人群衝動消費。
大窯還不配業務員,把利潤全部留出來給渠道,餐飲自然很有動力,他還吃准了北冰洋太貴,同等價格,我口味一樣,容量還大一倍,你看看,產品,場景、痛點、賣點三者是不是一致?
你以為這就夠了嗎?還沒有!
大窯嘉賓給小店主足夠的毛利,讓店老闆十分願意推薦 。
這裡面的道理很簡單,小餐飲店苦可樂久矣:賣可樂不賺錢,但是又不得不賣。大窯就是看準了這個現實情況來制定的一整套餐飲渠道滲透策略。
總結下來大窯嘉賓的打法:在競爭對手相對薄弱的區域,沒有精力滲透的渠道,集中資源和費用,給分銷渠道和零售商足夠的利潤,讓他們在餐飲渠道單點突破,以點帶面,逐步拓展和滲透,最後建立屬於自己的根據地。
這個打法難嗎?
其實一點也不難,但是如果這個市場上已經有了大窯,你再打,可就難了。
我們看到可樂中國今年戰略上重點推廣芬達汽水,但是坦誠地講,以可樂現有的體系,打大窯還是挺難的,更不要說其他汽水了。
前兩天在西安,和馬邦物流的張總聊天,他告訴我,雖然西安冰峰很強勢,但是大窯一來,打的冰峰落花流水。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很簡單,經銷商和門店都不賺錢,有了一個第二選擇的大窯,誰還願意推冰峰?什麼陝西三件套,消費者是最聰明的。
我瞬間明白了,在任何市場,任何對手,找到本土強勢競爭對手的薄弱點,做重點突破,只要打法行之有效,突破還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新晉汽水「狹路相逢」如何勝出?
我們回過頭來總結。
做一款汽水,其實對於企業來說,面對的市場是高度同質化,競爭十分激烈,而且市場的環境非常過剩。
快消品行業,90%以上的產品是高度同質化的,沒有技術等壁壘,你能做出來的產品,同行基本都能做得出來。所以在這些行業要贏得競爭,產品只是一種競爭手段,不是最重要的,有時甚至根本就不重要。
在這樣的環境下,要考慮兩個維度,一方面是競爭對手有哪些缺點,二是消費者還有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
只有把這兩個維度的問題同時解決,一個產品才有可能做成功。
如果你是一家小企業,正在做的品類需要面對強大的對手,我建議你關注以下十點:
1、聚焦細分品類
2、聚焦細分客群
3、聚焦區域市場
4、聚集優勢渠道
5、從邊沿市場發起攻擊
6、從低端市場發起攻擊
7、從價格空檔發起攻擊
8、從新興技術發起攻擊
9、從新興產品發起攻擊
10、從對手優勢中的劣勢發起攻擊
新晉汽水品牌要注意兩個問題:
1、小企業只有一種情況可以正面攻擊大企業:你找到了大企業核心優勢硬幣的另一面劣勢,攻擊它,讓它無法反擊你,因為它反擊你,意味著它要放棄自己的核心優勢。
2、小企業與大企業競爭應遵循「與其更好,不如不同」。因為一旦大企業建立了某種優勢,小企業必須要比大企業在這種優勢上好很多很多,顧客才有可能放棄大企業,轉而相信和接受小企業。
很多人對大窯嘉賓有個認知誤區:大家以為,大窯嘉賓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切入了一個細分賽道,搶占了一塊小眾市場。
細分不等於小眾。
不是我們找到一塊足夠細分的市場,就能逃避競爭,成為某個行業的領頭羊。真正牛逼的企業,並不是去切入一個細分市場,而是切中市場的盲區。
我們用一張圖,來解釋細分賽道和隱形冠軍在創業思維上的差異:
如果我們把市場比喻成一個三角形,那麼細分賽道的創業思維,就是把市場切割成無數個小市場,先在一個足夠小的市場裡站穩腳跟,再試圖搶占更大的市場。
因為你占據的市場很不起眼,所以看起來是隱形的。而真正的隱形冠軍在面對這個三角形時,它不是嘗試去切割足夠小的市場,而是試圖去發現這個三角形的「陰面」。
「陰面」的三角面積非常大,根本不是什么小眾市場,只是它藏在了陽光的陰影下。
大窯正是看到了餐飲市場巨大的飲用空間,但是卻又是競爭對手的盲區,集中優勢兵力集中投入,打穿,打透,這才是大窯嘉賓能夠在市場做成功的核心。
4月6日-8日,第八屆中國快消品創新大會將在成都盛大開幕,為此新經銷邀請到了大窯飲品全國營銷總監貟志興,將在4月7日上午【高端化與新品推廣】論壇現場分享主題「新品推廣七不能」。
對大窯飲品的市場打法,新品推廣策略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PS:2023年4月6日-8日,2023中國快消品創新大會將在成都非遺博覽園緹沃麗酒店(青羊區光華大道2段601)盛大舉行。
本次大會將圍繞【新世界 新快消】為主題,3天時間,130位嘉賓,13場平行論壇,聚焦行業頭部品牌高管、平台創始人、全國各地優秀經銷商等,共同探討在新世界時代下,關於快消行業的最新動向,渠道的最新變化,市場發展的最新趨勢,學會如何在新世界裡,應對新變化,實現新增長,成為新快消!
截至目前已確認的部分重磅嘉賓有:
1. 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侯孝海
2. 雀巢集團執行副總裁、雀巢大中華大區董事長兼執行長張西強
3. 分眾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
4. 百事公司大中華區執行長&主席謝長安
5. 波士頓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全球合伙人丁佳川
6. 尼爾森IQ首席業務增長官鄭冶
7. 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營銷中心總經理申長亮
8. 李錦記醬料集團中國區總裁張福鈞
9. 用友網絡高級副總裁王勇
10. 彩華商貿(悅合集) 總經理姚旭鴻
11. 東鵬特飲數字化負責人董文波
12. 山東魯花集團CIO姜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