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彈下的電影院,怎麼樣了?

2021-08-08     一起拍電影

原標題:疫情反彈下的電影院,怎麼樣了?

作者 / 小保

「雖然可能會比以往差一點,但困難是暫時的,所以也沒必要太消極。」

面對拍sir關於最近電影院狀況的詢問,一位影城經理這樣回答。

自7月20日鄭州遭遇暴雨水災開始,本就較以往冷清的暑期檔開始接連加重陰霾。在經歷了鄭州水災、江浙颱風、南京疫情之後,如今的電影市場再度陷入全國大範圍停擺的局面。截止8月7日傍晚,據拍sir不完全統計,全國停業電影院的城市或地區已達73個,密鑰和母盤停止發放的決定也已廣泛影響68城。

此期間,國家電影局敲定《關於進一步加強當前電影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低風險地區電影院上座率不得高於75%、中高風險地區電影院暫不開放;8月5日上午,在還沒有本地確診的情況下,西安市政府開始下令全部電影院即日停業;同日,備受矚目的重磅大片《長津湖》官宣撤檔、準備良久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也宣布延期。

那麼,在一波波反彈下被動習慣性停工的電影院和電影院從業者,過得怎麼樣了呢?與之前相比,他們在心態上又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守著銀幕,是什麼力量讓他們還對未來報以希望?一番調查之後,拍sir有了以下整理。

電影院又關門了

疫情又反彈了,帶給電影市場的影響真的不容樂觀。

上周,伴隨著《怒火·重案》和《盛夏未來》的公映,內地影市達到了一個小高潮,兩部片子加起來有望往8億元的票房大關衝刺。然而,萬萬沒想到新一波疫情反彈會來得那麼迅猛、那麼遍地開花,一個小高潮後,內地影市又迅速迎來了低谷。

其中,計算8月6日數據,《怒火·重案》單日票房下跌約70%,降至2000萬上下,勉強突破4億元關口;《盛夏未來》單日票房下跌約50%,降至670萬上下;《白蛇2:青蛇劫起》單日票房下跌約30%,降至560萬上下。

進入本周,電影院的「停業大潮」進一步波及到了更多的城市,其中,還包括了很多並沒有被劃分為中高風險的地區,比如哈爾濱、西安以及山西省和廣東省部分。「對,現在是沒有確診案例,但是上級命令關閉我們也只好照辦。」通過電話諮詢,西安某影院的工作人員向拍sir說道。

可以說,抗疫至今,相關部門對於電影院的「恐慌症」並未得到緩解。

而從最近一周全國電影有效放映的場次數量和受影響城市的票房收入來看,斷崖式下降的頹勢也已成為了板上釘釘的結果。

比如,此次疫情反彈中心的南京市,雖然在發現確診後的幾日內並沒採取對電影院、KTV、健身房等公共娛樂場所的強制性停業措施,但自7月27日下發《關於進一步嚴格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第6號)》起,市內票房成績便斷崖式歸零了。

數據取自貓眼專業版(單位/萬元)

又比如,自西安市出現了與南京路線同源的密接後,8月4日,該市緊急召開疫情防控視頻調度會議,電影院、景區等公共人員密集場所得令停業。據悉,雖然此番西安暫未查出確診病例,但為了下月的全運會可以順利舉辦,也不得不提高警惕、防患於未然。

數據取自貓眼專業版(單位/萬元)

此外,張家界、揚州、哈爾濱、珠海等城市的情況無一不是如此。截至8月6日傍晚,全國票倉之一(更是《怒火·重案》重點票倉)的廣州市通報發現本輪本土疫情密接者270人,決定暫時關停全市KTV、棋牌室、麻將館等場所,雖未波及電影院,但從未來兩三日的預售情況來看,也已跌至兩位數甚至個位數(萬元)。

這樣一來,今年的年度票房大盤不僅難以達到600億的目標,就連前些年過500億的年度成績,恐怕也不易企及了。

「就是不上班了沒工資,已經見怪不怪了」

每逢疫情反彈,電影院等娛樂場所總是第一批遭受衝擊的。而在今年暑假,除了疫情以外,河南省大部分地區萬萬沒想到還會預先遭受一波暴雨打擊。更令人無奈的是,直至今日相關地區還沒能緩衝過來。

對於電影院而言,暴雨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就是機器損傷。據官方媒體報道,僅在7月20日至24日前後幾天,位處鄭州的幾大影院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硬體損傷,比如,影廳漏水、機房進水、銀幕開裂、放映機受潮等等。

幾乎就在同一時期,颱風「煙花」也襲擊了江浙滬地區。然而,與鄭州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相比,每年暑期在東部沿海地區「定點報到」的颱風也顯得「溫柔」了些。颱風天下,無論是商場、電影院還是普通民眾,至少都是能有所準備的;而即便是停業或者宅家,也不會是無限期的無盡頭煎熬。

7月25日,上海美羅城商場決定提前結束營業(圖源第一財經)

不過,正當人們以為颱風天氣逐漸離去、搶險救災快要收尾的時候,由南京祿口機場向外擴散的新一波疫情又給了電影院及其從業者一記當頭棒喝。

「本電影院會計因為疫情要失業了。」通過翻閱社交媒體信息,拍sir發現了這樣一句哀嚎。往往,我們常傾向於關注像影城經理這樣的電影院代言人,但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圍繞一家電影院停業而受到衝擊的還有成百上千的普通崗位。

但當拍sir向該位位於河南商丘的影院會計發出採訪邀請,得到的是意料之中的婉拒。「算了,就是不上班了沒工資了,也買啥好說的。」該位會計無奈回應。

實際上,面對本次疫情反彈和停工,大多數影院已不再十分願意向外界表達艱難。一來,它們已經習慣了類似的狀態,二來,即使大吐一番苦水,也並不會對復工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

在7月25日至8月5日期間,拍sir先後致電了十多家分布在鄭州、南京、張家界、西安、珠海等地的停業影院,可以順利撥通的影院只有五家左右,而在能與工作人員或影城經理順利接上話的情況下,對方的主要回應也只有「等待官方通知」「設備正常檢修」「退票直經付款平台」等客觀信息。

是的,電影院和它的工作人員們已經見怪不怪了:即便沒有天災,也還有疫情,即便沒有眼前的危機,也還有社會的大局和大義。

不過,不止一位民眾通過社交媒體反映,「為什麼在飯店飯堂沒被停掉堂食的情況下,電影院和娛樂場所卻被要求停業呢?」「感覺電影院的防疫措施是公共場所里做得很好的了,為什麼零新增或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都要受到株連呢?」「《怒火·重案》和《盛夏未來》才上映不久,我還沒來得及看呢,既然受不可抗因素停業,為什麼不給受影響的片子一些補救措施呢?等疫情平復後延長放映補回缺失的日子也好啊。」

對此,無法把握自主權的電影院,也只能在電話那頭傳來一句工作人員低沉的「哎……」了。

但在堅守,願意配合等待

細想下來,長時間的疫情反覆、影院關閉、觀影受阻,這個行業無形中所承載到的壓力,是否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影響深刻?

其一,電影可謂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門面,我國電影行業復工一年,市場大盤狀態卻不如預期。以今年暑期檔為例,即使沒有疫情影響,其整體的狀態也遠不如以往;再加上近期文化娛樂領域出現了一些社會性的負面新聞,大眾對這個行業的體感可能降到了一個十分冰點的狀態。

其二,電影行業里發生的走走停停,可能還直接或間接地潛移默化了從業者的緊繃神經,從而讓社會議題討論和科技文體交流變得蒙上硝煙。尤其是在最近東京奧運會舉行期間,競技場上的勝敗輸贏仿佛需要與國別矛盾一一對應。

在這樣緊繃的狀態下,拍sir在調查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一些波瀾。「你是某境外媒體嗎,怎麼總揪著疫情不放?」在一個從業者交流群里諮詢影院現狀的時候,拍sir得到了這樣令人錯愕的回應。

因此,除了控制疫情和妥善復工以外,當前我國電影行業和電影院經營管理所要面對的困難,還有著更多的大眾觀影心理重建工作。

據拍sir一周以來所做的「在天災或疫情等不可抗因素的影響下,請問你還是否願意進行娛樂活動?」調查(收回有效樣本答案50份),絕大多數人(85.77%)選擇了積極一面,但也有一部分人(14.29%)已偏向消極。

為了守護絕大多數人的積極樂觀,更為了調解部分人士因受災情影響而出現轉向的消極心理,無論是主管部門、娛樂場所、還是落到每個個體,都該學會張弛有度。

一方面,每當疫情反彈,我們常常呼籲切莫隨意讓包括電影院在內的文化娛樂場所大面積停擺。電影院和從業者經不起一刀切的打擊,消費者和社會大眾也受不來反反覆復的無端恐慌。

另一方面,我們還要警惕二極體思維。電影院停工與否、復工與否都並非一件非黑即白的事情,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或許各行各業都要學會如何與反反覆復的新冠病毒相抵共存了。

在天災或疫情等不可抗因素的影響下,請問你還是否願意進行娛樂活動?

好在,經歷過一年半的抗疫,電影院已積累了不少經驗,對未來也保持了一定的樂觀。誠如一位影城經理所言:「又不是所有電影院都關閉了,還有很多電影院在開呢,而且這個月後面也還陸續會有新的片子上映。」

又比如,在拍sir與南京、西安等地的影院工作人員溝通的時候,對方也並沒有因此而消極怠工。「為了保障日後的順利復工,我們每天都有定時定點檢查設備的」「我們相信抗疫會成功,影院會重新開放,期待到時大家再來買票看電影」「觀眾們可以留下他們的聯繫方式,等我們影院重開了,我們一定會親自通知大家」……寥寥數語,皆顯堅韌。

電影方面,雖然《怒火·重案》《盛夏未來》等在映片目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票房衝擊,但隨著抗疫工作的持續推進,相信它們還有機會迎來一段時間的長尾效應。同時,新片的上映和宣發工作也沒有停下腳步。

還有些力量是來自於文字的,「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一起前行」「影院見!」等熾熱的語句寫在了《長津湖》和北影節的延期通知里、寫在了廣大網民的留言里、更寫在了各家影院的停業通知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2119954_699621-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