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葉春池
即使官方闢謠、當事人發律師函,這次河南疫情「作秀」「逼捐」仍然成了關鍵詞,前有鄭爽208萬的日薪,後有吳亦凡道德敗壞被刑拘,網友對娛樂圈的明星有著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和逆反心理。
相較讚賞明星的愛心行動,更多人對他們進行了全方位的審視。從捐款金額到款項路徑,再到捐款名義,明星捐款遭遇了來自網友高標準、嚴要求的審查。
有網友甚至根據此前的片酬新聞,列出算式來論證逼捐的合理性:捐款10萬,相當於日薪300的打工人捐了14.5元;捐款30萬,相當於日薪300的打工人捐了43元。他們從來沒有這麼理直氣壯的可以向富人明星「逼捐」。
還有人覺得「他捐是為了洗白」「這個明星不是真心捐」「才這麼點簡直太摳門了」……也有少數網友大度表示,早捐晚捐的就不計較了,「我們只看總數。」
從被捧上神壇的鴻星爾克到捐10萬被質疑太少的程瀟、從韓紅、王一博被質疑作秀到楊紫追捐被嘲,在這場慈善的大戲裡,網友似乎成了主角,可以用輿論來判定一個明星是否在真的做善事。
坦白說,娛Sir並不認同網上一些人的「勸捐」行為,以及將名人慈善額度對比嘲諷的做法。一萬是情,十萬是愛,都比只敲敲鍵盤的人強。
明星公益開始「內卷」
早幾年,明星慈善還沒這麼高的風險,那個時候逼捐、攀比捐款數額多少還只是小範圍內的討論,輿論的大體方向還是比較正面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明星慈善變成了高危行為,一個不小心便會被扣上炒作的帽子。
做好事不留名和做好事被人知道仿佛成了對抗的關係,在內地捐了多所希望小學的古天樂就被質疑為什麼學校要以自己的名字的命名,這次韓紅和王一博親自前往災區救災也被不少人懷疑是作秀。
7月21日,河南疫情一開始,韓紅帶領著自己的慈善團隊馳援河南,河南籍藝人王一博一同隨行。當時無論是粉絲還是路人都在誇讚他們深入一線的救災行為。
接著,7月25日,微博帳號@藍天救援隊發布聲明:真心救災歡迎並肩作戰,藉機發財搞破壞作秀的請趁早離開!接著也有媒體帶節奏,請「網紅」離開救災現場。還有不少真真假假的爆料,有網友質疑王一博去救災還帶了攝像團隊,質疑韓紅占用公共資源。
一時之間風評反轉,不少網友覺得不專業的人到災區作秀是給災區「添堵「,而帶著攝影機去救災更是只為了流量。
很快藍天救援隊發布澄清信息,他們所指的是冒名頂替他們的人,而不是韓紅和王一博等參加救援的人,韓紅髮面也發出律師函表明立場,而所謂的攝影機拍攝是為了以後更好的復盤,為了讓大家能看到真正的救援場面。
即使澄清信息已經發布,但不少網友的重點仍然在作秀和狙擊明星捐款的事情上,這所謂「讓有錢人捐款內捲起來」的盛景里,每個人都打著為河南出一份力的愛的大旗。
畢竟今天的網際網路,早就是經歷過N輪「粉黑大戰」洗禮的複雜場域。誰捐得多、誰捐得少;誰實心用事、誰沽名釣譽;誰全程透明、誰渾水摸魚。一邊暢快地在明星身上宣洩了憤怒,一邊還有種「劫富濟貧」的快慰。
明星捐款不僅得拼金額,還得拼速度拼時機,捐的太晚會被罵,被罵之後追捐也不行,疫情當前明星捐款都免不了被一部分網友拿放大鏡找茬,可以預想,疫情過後明星捐款更會成為飯圈撕扯的最新素材。
明星的公益,粉絲的KPI
明星沉溺在公益的局中難以抽身,粉絲也把公益大旗抗在了自己身上,飯圈女孩在各種應援活動中鍛鍊出來的統籌力、執行力,也在疫情中得到充分發揮,紮實做了不少事,不僅為自家愛豆博好感,也為粉絲群體正名。
做公益對於明星來說是重要加分項,也確實是明星應該發揮的積極社會作用。粉絲在列舉愛豆「光輝事跡」時,公益事業的權重也越來越高。
一個系統化、成熟化的飯圈組織,多數都有專門負責公益的部門。 以前,粉絲只用配合偶像的慈善活動進行宣傳。如今粉絲已開始以偶像的名義自發進行各式公益應援。
從武漢疫情到河南水災,飯圈的身影從未脫離過支援一線。而實際上,飯圈公益的範圍也早已不止於公共事件,作為最容易被偶像認可的應援形式,公益應援正快步走上明星應援的主舞台。
武漢疫情期間,粉絲團體組成的公益聯盟發揮了作用,並因為公益能力極強,受到了來自官媒的肯定——人民網曾在評論中自帶話題:#令人驕傲的飯圈女孩們#。一些真正作用於公共領域的公益機構,也正在通過飯圈的公益組織,傳遞出更多的正能量。
在這次援助河南的行動中,不少粉絲後援會,尤其是流量們的粉絲也在完成屬於自己的KPI。據有關數據顯示,前三名分別是龔俊和張哲瀚粉絲捐款160多萬、華晨宇全球歌迷會官博捐款110多萬、劉雨昕粉絲會員會36萬多萬,其中肖戰粉絲小飛俠、周深的生米等粉絲都榜上有名。
為愛發電也好、新的KPI也好,粉絲公益至少讓公眾看到了偶像存在的些許真正價值與意義。但粉絲做公益還是要量力而行,不能把做公益當成是攀比的砝碼,切勿將公益滋長為飯圈不良行為,不然做公益本身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
明星和高調是慈善的原罪嗎?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明星做慈善成了一個敏感話題。從最初的捐款獻愛心,到現在的捐款大賽,明星的一舉一動都被單獨拎出來,被輿論進行 " 評估打分 "。
明星慈善炒作的界限也很難被界定。之前明星做慈善奉行做好事兒不留名,被質疑沒有捐款之後才會曬出自己的捐款憑證,可如今曬捐款金額成了明星的正常操作,又會被網友排隊質疑炒作,這麼一來,明星做公益仿佛站在了火山口。
非要說前入災區一線的明星「作秀」, 在邏輯上是行不通的,畢竟前線仍然危機四伏,頂著巨大的風險去「作秀」,是很不值得的。至於炒作,明星本身就是公眾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公眾的面前,沒道理一到慈善就刻意不讓人知道,其實明星捐款捐物上熱搜大部分的網友還是表示理解的,所以大家嘲的並不是上熱搜這件事,嘲的是公益成果看不到,卻要強行上熱搜刷存在感的無語行為。
但也有一部分網友認為專業的事情應該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明星在一定深度上深入災區可能帶來麻煩,這樣的想法也不無道理。
但無論如何,慈善都不應該被娛樂化,會使得大眾的關注點發生偏移。這個爭議事件一出,所有人的關注點都跑到明星、網紅作秀上來了。罵的罵,洗的洗,造謠的造謠,闢謠的闢謠。仍然關注災情本身的,恐怕真的只剩下災區人民了。
在這種輿論壓力下,大眾越來越嚴格,明星的么蛾子卻越來越多:前有程瀟因為捐款 10 萬,在小號上陰陽怪氣引起不少人的不滿,後有孩子王詐捐。面對爭議,大家可以質疑,而不是把輿論當做網絡暴力的武器,寒了那些踏踏實實做慈善的人的心。
弱勢群體格外經不起希望破滅,公益人設格外扛不住些許質疑。輿論監督功能可勁兒用在明星身上,倒也大可不必,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出自何種真心,只要認真做公益,其實都是好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81542122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