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證明孔子是韓國人,韓專家拿出3大「鐵證」,中方回2字讓他沉默

2022-03-23     李藝南

原標題:為證明孔子是韓國人,韓專家拿出3大「鐵證」,中方回2字讓他沉默

漢服、韓服之爭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是這場大型的「網絡罵戰」卻讓中國網友意識到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性。

一直以來,我們都很少去關注中國傳統文化,可能是因為清末時代的桎梏,人們對傳統文化自信心不足,正因為如此,韓國才能「趁虛而入」。

韓服、漢服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韓服在文化淵源上,是源自明代的服飾;清兵入關之後,推行「剃髮易服」,漢服也成歷史上消失了,清末時代的旗袍成了服飾文化主流,近年來,我們也在復興傳統文化,漢服這才面世。

但是韓服效仿明朝服飾,一直都被當做國服,久而久之韓國人就產生了一種文化錯覺,認為中國的漢服「模仿」了韓服,這可是滑天下之大稽。

韓服、漢服只是文化之爭的一部分,韓國梨花女子大學教授鄭在書還拋出了一個文化「煙霧彈」,認為孔子、西施、李時珍,甚至炎黃二帝都是韓國人。

我們都自稱炎黃子孫,五千年文明;韓國人將炎黃二帝都搬了過去,這是要幹嘛?製造文化輿論嗎?

鄭在書還振振有詞,一一列舉了各大「鐵證」。

中國神話傳說最早來自《山海經》,而《山海經》中的炎帝、黃帝、蚩尤又來自古朝鮮的神話傳說《三國遺事》。

根據韓國自己的編寫的傳說,韓國最早的神叫檀君,他在公元前2333年建立了「古朝鮮」,史稱「檀君朝鮮」

檀君誕生於太伯山,存活了1908歲。韓國學者認為中國的太白山就是太伯山,高句麗、新羅時期,文人們就編寫《上太師侍中狀》:高句麗殘孽類聚,北依太白山下,國號渤海。

在韓國不斷的杜撰下,中國東北地區,也被韓國劃入所謂的「古朝鮮」疆域。

鄭在書還搬出了考古「證據」,在高句麗古墓當中還出現了炎帝、黃帝、夸父一類的神靈,所以中國神話源自韓國。

若是不了解歷史的人,被他這麼胡謅一波,基本都信了,不過了解歷史的人,只會覺得他的想法太荒唐。

因為高句麗政權建立於西漢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唐朝總章元年(668年)唐朝滅高句麗。

《山海經》誕生於先秦時期,具體成書年限未知,高句麗古墓就算有《山海經》神話,也只能說韓國崇尚中國神話。

除了神話傳說外,韓國還「偷」起了孔子,作為世界文化「聖人」,孔子已經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教育代表。

儒家創始人孔子,不僅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更是傳播到了海外,許多地區都建造起了孔子學院。在美國最高法院的門楣上,孔子代表著教育。孔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人,已經家喻戶曉,孔家更是傳承到了民國,那孔子又是怎麼跟韓國人扯上關係的呢?

鄭在書同樣又搬出了一個鐵證,因為檀君去世後,將王位傳給了商朝人箕子,箕子跟宋國微子又是親戚,孔子又出身宋國,所以孔子是韓國人。

鄭在書將七大姑、八大姨都扯了出來,硬是將孔子跟韓國扯上了關係,但再這麼扯,孔子都不是韓國人,他的血脈中流淌的都是華夏人們記憶。

遭遇反駁之後,鄭在書有人為東北、山東、河北、浙江都是韓國人的故居,文化發源地,所以西施、李時珍都是韓國人,不得不說,韓國文化底蘊淺薄,只能搶一些別人的文化來充實自信心。

不過這三條所謂的「鐵證」,實在是鬧了笑話,不過韓國搶奪文化之心也是有目共睹,從節日風俗、到文化名人、再到傳統服裝,一件都不放過,我國只回應了兩個字「荒唐」。

中國文化歷經了五千年的傳承,是無數先祖留下子孫後輩的文化瑰寶,我們也應當重視起來,只有我們自己重視文化的發展,華夏文明才能真正的長盛不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de1f9b915e61df4cd8b9d65132c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