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數字經濟藍海逐浪高

2024-11-05     央廣網

以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數位技術深度應用,已廣泛滲透到新疆各行各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形態。

在農業領域,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模式,將逐漸成為歷史;在工業領域,機器人不眠不休,24小時持續生產;在服務業領域,掃碼支付、網購等已成為生活常態。

近年來,數字經濟產業生態不斷豐富,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風起雲湧。《新疆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2023年,新疆數字經濟規模達5322.03億元,占GDP比重為28.87%。2017年至2023年,新疆數字經濟規模年均增速達13.06%。記者專門採訪了一、二、三產業數位技術應用典型場景,一探這片孕育新動能的藍海之深淺。

數字農場一人種千畝

10月30日,沙雅縣棉花採收正酣。

一輛輛自走式打包采棉機,馳騁在一望無際的棉田。雪白的棉花被「吞」進采棉機肚子內,幾分鐘後,采棉機「吐」出一個大大的棉花包。

采棉機裝有導航和智能控制系統,可精準識別、摘取棉花,自動為棉花打包。

黃色膠帶纏好的棉花包,一個重達兩三噸,堆在棉田裡,成為一道美麗風景。

「還是采棉機厲害!」沙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木沙·卡司木說,一台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一天可采300畝棉花,能頂1000多名采棉工。

事實上,不只是采棉實現無人化,包括播種、澆水等工作,在沙雅縣也幾乎不需要人工。「在手機APP上打開閥門,水就自動澆到地里了。」木沙說。

農業數字化轉型正改變著農業生產模式。過去南疆一家一戶二三十畝的零碎小地塊,正平整成大條田。阿瓦提縣三河鎮棉農艾力·乃買提將6塊地平整成總面積為430畝的大條田,從播種到採摘,從打藥到打頂,生產全程僅艾力一人管理。「在我們這兒,我都是小戶。」艾力的夢想是種植1000畝、2000畝甚至5000畝棉田。

那麼,一人種5000畝棉花能管得過來嗎?

可別說,通過數字化技術,現在新疆還真的實現了。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已在伽師縣建成數字農場,這是國家級數字農業試點項目,農場有1.5萬畝地,種著棉花和甜菜,僅3人從事田間管理。

在南疆,新疆疆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參與喀什地區和阿克蘇地區的棉花種植管理;在北疆,該公司運用遙感技術,精準統計糧食種植面積。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周皓介紹,今年,在阿勒泰地區、石河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幫助當地政府精準鑑定種糧面積1500萬畝。

塔城地區是新疆玉米主產區。新疆塔城市鑫塔農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塔城市建成數字平台,服務託管4000餘家農戶種植的玉米。「平台註冊用戶享受統一採購農資、統一機耕服務優惠政策。」鑫塔農牧公司工作人員康玉坤介紹,今年幫助農戶每畝地節省種植成本90元左右。

工業機器人成為新同事

工業數字化轉型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內在要求。

10月30日,在新疆中部合盛矽業有限公司玻璃生產車間,一個個紅色機械臂揮舞著大「手」,精準地從生產線上抓取玻璃,然後旋轉手臂到另一個方向,穩穩地將玻璃堆在一起。應用機器人從事重複性勞動,該企業玻璃生產車間實現減人增效。

工業機器人改變中部合盛矽業生產模式,是新疆工業數字化轉型的縮影。現在,新疆重點生產製造企業,已普遍使用機器人替代工人從事重複性勞動、繁重體力勞動、危險性勞動。工業生產場景早已不是「人海戰術」,更像是科幻大片。

焊接機器人、巡檢機器人、搬運機器人、智能分揀機器人……各類機器人為新疆工業賦能,不少企業員工感慨:「同事是個機器人!」

經過近70年開發建設,新疆油田累計在準噶爾盆地打出數萬個油氣水井,開採出來的油氣通過蜿蜒的管線集輸到站庫處理,構成龐大的地面生產系統。

近年來,新疆油田深入推動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橫向打通全業務鏈數據流,縱向打通公司至場站級指令流,在準噶爾盆地茫茫戈壁建立起一套信息全面集成、調度指令閉環、生產智能輔助的生產指揮系統。「這套系統已累計創效1300萬元,有效提高了生產調度組織效率和應急處置效率。」新疆油田數智技術公司規劃設計中心工程師郝嫿婕表示。

推動新能源領域數字化轉型,特變電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開發出新能源電站智能運維平台,覆蓋新能源電站設計採購施工、資源評估、功率負荷預測、智能運維等全產業鏈業務,提升運維效率,降低運維成本。

「數據是新時代『石油』,是企業重要資源。」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三化總經理李國銘表示,通過數字化轉型,公司將騎上「數字駿馬」馳騁遼闊疆域。

數字化轉型還推動新疆煤炭、水泥等大宗能源物資和工業產品「上線」。新疆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建成電子交易平台,是新疆首個發布煤炭價格指數的平台。

前三季度,該平台交易量突破5000萬噸,交易額140億元,分別為去年同期的3.3倍、2.4倍。「平台已累計註冊會員客戶3000家以上,客戶範圍覆蓋西北、西南地區。」新疆煤炭交易中心副總經理張奎表示,電子交易打破傳統煤炭交易地域限制,實現煤炭資源全疆乃至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

數字經濟滲透日常生活

數字化轉型,帶動醫療、金融、商貿、物流等服務領域發生深刻變革。

在新疆叫外賣,現在不僅有美團、餓了麼等平台,還有美滋來、巴樂、達斯罕等平台。「我們自主開發的巴樂外賣平台,擁有平台全套軟體,獲得7項國家軟體著作權證書。」新疆淘樂夢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邵凱銳說。

巴樂外賣平台2017年運營,已在烏魯木齊市、伊寧市、阿克蘇市、和田市等11個縣市建立自營站點,在托克遜縣、新和縣、阿圖什市、皮山縣、阿瓦提縣、霍城縣、輪台縣等19個縣市建立代理站點,入駐商戶10056戶,共有1138名騎手,今年上半年日交易流水87萬元。

近年來,新疆旅遊熱度不斷攀升,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委託中國聯通新疆分公司與雲景文旅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新疆官方旅遊服務總入口平台——「游新疆一碼游」微信小程序於2022年6月發布上線。

「游新疆一碼游」融合了全疆500餘家景區信息,通過基於位置服務(LBS)的實時定位技術,自動匹配遊客所在地景區,以及周邊餐飲、住宿信息,實現一碼游全疆。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人民醫院建成的網際網路醫院,可實現網上預約挂號、健康諮詢、遠程手術等14個功能。「28個科室每個都有一名網際網路醫生坐診。」該醫院一站式患者服務中心科長米力努爾·艾尼瓦說,就像微信視頻聊天一樣,患者通過手機視頻跟網際網路醫生「面對面」問診。

截至9月底,克州人民醫院網際網路醫院已累計為3100例患者進行了遠程會診,讓偏遠山區鄉鎮村民坐在家裡就能享受名醫服務。「最遠鄉村的村民來我們醫院坐車要5個小時,很不方便。」米力努爾說,遠程問診不僅能看病開藥,還提供郵寄服務,通過快遞將藥品直接寄送到患者家裡。

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數字經濟已深度融入一、二、三產業,正從浪花演變成浪潮,特別是加快建設的新疆「九大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更是逐浪高。

新疆工業雲大數據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連明表示,數字化轉型將給企業帶來提質降本增效作用,新疆很多企業數字化轉型已從被動變主動,這是一個好的趨勢。

「對比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新疆尚有差距。」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兵建議,加快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多管齊下引進人才、加快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將數據資源優勢轉化為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d7f2db88d2ef5e8c0a28a8793c7d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