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紛紛押注的低空經濟,離走入生活還有多遠?

2023-07-12     鋅財經

原標題:科技公司紛紛押注的低空經濟,離走入生活還有多遠?

文/陳妍

編輯/大風

人類對天空的想像永無止境,離地一百多米的空域,也存在著巨大機遇。隨著相關產業政策不斷完善、技術能力持續革新、產業價值日益清晰等利好因素疊加,如今探路者們投入的熱情日益高漲,低空經濟的未來圖景躍然紙上。

近日,美團無人機團隊對外發布了第四代新機型,這款機型的研發歷經兩年沉澱,是專注於城市低空物流配送場景的全新多旋翼機型。

跟前幾代的機型相比,新機型在安全性、環境適應性、運維友好度等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它可以適應下至零下20度,上至50度的天氣,實現在中雨、中雪、6級風、夜晚等環境穩定飛行,國內城市97%的自然環境都不成問題。

換個維度來看,美團新機型突破的方向就是在貼近生活,希望將新服務滲透到更多場景中。而以美團為代表的探路者們持續發力,正在給整個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無人機產業騰飛,迎來發展元年

低空經濟持續發展的背後,是日益增長卻沒得到充分滿足的消費需求。

比如,當下多數消費者對物流配送的要求較過往有了顯著變化,而變化的核心在於對時效性和便捷性的要求。但受制於時空條件,傳統配送模式很難在更快更方便的維度產生質變。

在即時配送場景下,美團的選擇就是探索城市四維時空的可能,希望用一條配送「天路」,滿足大家的期待。

以美團無人機正在拓展的景區場景為例,為了滿足貼近自然的需要,國內很多旅遊目的地周邊不設成熟商業區,所以遊客在旅行時僅可滿足基本的補給需要,但更高階的消費需求由於供給所限,很難在景區內實現。

美團無人機在景區

此時無人機配送的價值會非常清晰:遠在數公里外的優質供給,可以「憑空」送到景區里,這一刻時空不再是限制遊玩體驗的門檻,甚至說當配送能力足夠強時,幾萬平方米的百貨公司就像是開在景區里一樣。商家有了更多生意、景區有了更好服務、遊客有了更好體驗,模式創新讓三方實現了共贏。

低空經濟發展所惠及的產業也不僅是旅遊,「低空經濟+農業」、「低空經濟+醫療」、「低空經濟+物流」等新玩法的持續湧現,讓這些傳統產業受益匪淺。而低空經濟催生的新價值也在反哺產業的全面發展,並吸引更多玩家湧入其中參與創造。

更為重要的是,今年《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頒布,裡面提到要對無人駕駛航空器從設計生產到運行使用進行全鏈條管理,構建科學、規範、高效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及相關活動管理制度體系,推動相關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從相關表述來看,條例的頒布無疑會對低空經濟規範化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其中對微型、輕型、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實施相對寬鬆的管理規範,也會對使用相關航空器從事低空產業探索的玩家們,提供更為友好的生長環境。

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低空經濟將迎來發展元年。

從陸地到天空,路徑革新需價值支撐

在討論低空經濟發展的問題時,多位受訪專家向筆者強調,企業參與低空經濟的發展核心,不應悶頭大搞產品競速賽,而是要結合應用場景找到創新價值的歸屬點,將低空經濟的價值體現做實,而不是簡單的營銷噱頭。

早在2013年,亞馬遜董事會執行主席貝索斯就喊出「亞馬遜將採用無人機配送」的口號,並給其無人機取名叫「蜜蜂」。在他的構想中,有了「蜜蜂」之後,消費者從點擊「購買」鍵到收到包裹只需要30分鐘。

亞馬遜無人機

此後10年的時間裡,亞馬遜不斷精進技術,終於實現無人機配送業務初步落地。目前在亞馬遜倉庫的無人機機場,操作人員只要將包裹放入無人機腹的倉位,無人機起飛到巡航高度後,就能按照預定路線飛到目標客戶院子上方。

從其商業邏輯來看,發力無人機配送是為了在物流體驗上與同賽道競爭者們拉開身位差距。

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美團等一批企業也有著相似的想法。這些企業持續完善地面物流基礎設施,讓城市低空物流接入配送網絡,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配送服務。

在美團的城市末端三公里配送體系中,存在騎手、無人機等多重運力,形成地空一體的配送體系:用戶在美團App下單後,商家將準備好的貨品交給騎手,騎手再到相應的無人機起飛點把貨品交給無人機,最後無人機按照規劃好的航線將貨品交到用戶手上。

如此一來,不僅高效解決用戶配送需求,提升了用戶體驗,還補充了運力,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騎手的工作難度,補缺騎手工作死角。而騎手也可以在與無人機等產品的協同工作中尋找到新的職業方向。

從美團的邏輯來看,儘管無人機配送下的城市低空物流目前處於發展的初步階段,但這一探索的價值不言自明:雖然國內人口紅利逐漸衰減,但市場對即時零售服務的需求距離飽和仍然有巨大成長空間,所以僅靠人力很難滿足潛在需求,通過自動化設備開拓城市低空場景,是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的方向之一。

平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底,美團無人機已在深圳、上海等地落地15條航線,配送商品種類涵蓋了餐飲、美妝、商超等多種類型,累計完成配送訂單超16.7萬單。從側面也在印證,美團無人機滿足消費者的同時,正得到越來越多商業體的接納。

或許也正是找到了符合自身業務發展需要的價值點,讓美團無人機進化路徑清晰且堅定。「即使別人沒有進場,我們也願意去引領和推動無人機配送這件事。現在是最好的時間。」美團無人機業務負責人毛一年說。

為城市低空修「天路」,高效安全智能將成發展關鍵

當然,在低空經濟產業落地的過程中,還有需要在效率和安全之間博弈的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複雜的飛行環境下,如何設計規劃路線,保證無人機們線路不衝突地協同作業,是當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之一;又如在這過程中,如何安全地完成物流周轉和無人機續航分配等工作,也會比地面物流困難得多;亦或是還要答好無人機能否在必要時實現軟著陸,最不濟也得避免地面人員傷亡和財物損失等終極挑戰。

在美團方面看來,未來低空經濟的發展,更高效、更安全和更智能是三大行業趨勢。

毛一年進一步解釋了三大趨勢背後的含義:「第一,物流本身是在一定規模下拼效率的一個業務,只有能夠支持將更大規模的產品快速轉化成經濟驅動力,才能取得發展;第二,對於低空物流而言,市場需要更加安全的解決方案,如果沒有安全就沒有其社會價值;第三,產業發展需要更加智能。」

毛一年

事實上,美團在近期官宣新機型的同時,也詳解了其最新城市低空物流解決方案,新方案的核心正是高效、安全和智能的凝練。

比如方案中的關鍵之一智能化調度系統,會連接遠程機組、無人駕駛航空器、機場以及空中交通規劃控制模塊等單元,又通過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作支撐,可以自主完成訂單航線調度,理論上還能同時指揮每平方公里上千架無人機。

一旦出現任何異常,系統又會在100毫秒內作出判斷,馬上進行無人機懸停、避障、重新規劃航線以及緊急備降等操作,必要時還會觸發開傘動作,最大程度化解飛行安全風險。

而方案中另一關鍵——美團第四代無人機,除了配送效率方面有顯著提升外,在設計時就以關鍵子系統冗餘備份為核心理念,並首創了「冗餘備份運行—安全迫降—開傘」的三級安全保障體系,還設置了多層控制防禦機制,最大程度地滿足了無人機安全穩定的需求。

美團的城市低空物流解決方案,也已得到中國民航局的認可。今年2月,美團獲得局方頒發的《特定類無人機試運行批准函》和《通用航空企業經營許可證》,意味著美團無人機擁有成為一家城市級貨運航空公司的資質能力。

此外,毛一年還坦言,現階段業務最關注的是核心能力的提升,「我們已經規模化,但規模化並不是我們的第一追求。目前我們更關心核心能力能達到什麼樣的水平,以及這樣的核心能力未來能推動多大的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990e021b2259645c5c0eb773b376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