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月19日到發稿時,已有超過十位女性網友曬出聊天記錄及其他證據猛錘吳亦凡,尤其一位名為@暴躁小當ris 網友的發言,幾乎串起了整個鏈條,再一次印證了都美竹和眾多受害者所說的吳亦凡常通過大粉、工作人員以工作機會為誘餌,欺騙年輕女孩見面的套路。
雖然整個事件仍然疑雲重重,但在當事人的接連重錘之下,重量級媒體先後下場定調發聲,吳亦凡身上數個代言也解約的解約、到期的到期(到今天下午兩點半,除去剩下的半個路易威登以外,吳亦凡的代言已經全數掉光),總體來說這件事還是正在往輿論預期的方向發展的。
然而,即便面對如此現狀仍有一部分人在不遺餘力的支持著吳亦凡,他們在吳亦凡的回應里說著相信;在吳亦凡漏洞百出的澄清里說著清者自清;在都美竹帳號下怒斥其蹭熱度炒作……雖然可以理解長期的愛在短期之內難以自拔,但還是頗為好奇吳亦凡到底如何擁有了這樣一批【死忠】粉絲。
粉絲為吳亦凡畫出的底線自然不是一開始就那麼低的,他們粉的是偶像又不是搖滾、哈圈人物,在進圈前就被打上別做道德夢的預防針。而之所以這條底線「每況愈下」,個人感覺這或許還要「歸功」於吳亦凡方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機公關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對粉絲進行了篩選和引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洗粉」。
2014年,吳亦凡方面宣布與韓國SM娛樂解約,回到中國獨立發展。
這一舉動引發了不小的震動,當時的場面可以說是相當之難看。要知道,其所在的EXO-M主攻中國市場,吳亦凡的退出不僅面臨著沒有契約精神、疑似演唱會前夕突然退出不負責任等內容的控訴,還直接打亂了這支小分隊的發展方向與節奏,我們也就可想而知從歌迷到公司是何其憤怒。
為了解除這場危機,吳亦凡方面採用了和2009年韓庚退出Super Junior時類似的方法,以公司苛待藝人、限制&阻礙藝人發展為核心,再配合國內外的信息差,最終順利過關。與此同時,這一連串操作下來,也為他洗掉了對他獨立發展沒有太大幫助的死忠團粉,留下了個人唯粉,以及有機會被轉化的團粉。
之後,便是小G娜事件。
昨天回顧時我們就曾經提到,2016年小G娜通過社交媒體發文控訴吳亦凡,稱自己為了他一路從溫哥華追到北京,最後卻被冷漠拋棄,為證自己所說她還曬出了聊天記錄等種種證據。且在事發當日,又有數位女性聲稱與小G娜有類似遭遇。
偶像藝人被曝出戀愛已是不該,更何況直接爆出了感情醜聞,但因為彼時的輿論環境,混淆視聽的虛假爆料以及公關團隊三方的「共同努力」,事件最終的定論方向竟然是「女方蹭熱度,惡意誣陷大帥哥」,而之後播出的《中國有嘻哈》又讓吳亦凡快速回血,逃過了輿論的指責甚至連調侃都被輕鬆化解。
而於粉絲而言,這一遭洗走了那些把「偶像不許戀愛」放在首位的粉絲,順便還以「愛豆解決需求有多難」類似的話題,不間斷地、婉轉通知留存的粉絲:你粉哥哥不容易,你的哥哥也不容易,你要體諒哥哥有這個需要啊!
最後的,是吳亦凡繼小G娜事件之後被爆出的多次情感緋聞,其中以秦牛正威與吳亦凡出街被拍,後被爆出疑似第三方錄製雙方通話視頻,「假反轉」為首。這些情感緋聞被爆出時皆轟轟烈烈,收尾時則無一例外全都是其團隊一封又一封模模糊糊的律師函。
而隨著這些事件的疑似勝利,吳亦凡也不知不覺地在粉絲心中樹立了一個頗為離奇的形象——雖然我頻傳感情負面、雖然我常被罵渣男,但我仍舊是個純情大男孩!這樣的形象讓粉絲再看到類似事件的時候,更加相信吳亦凡,同時也如同馬薇薇在小G娜事件曝光時所說的,恨不得將藝人願意與粉絲髮生關係看做是一種「恩澤」。
以上——所以就現在而言,好像也沒必要去怪罪粉絲什麼。
一方面,就像文章開頭就提到的,長期的愛很難在短期收回,是慣性,也是不甘自己多年的付出付之東流。再加上如今突如其來的輿論重壓,可能還反倒激起了他們「就算全世界站到你對面,我也要站到你身邊」的迷惑「孤勇」;
另一方面,粉絲年齡普遍偏小,佐以團隊長期的「引導」,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恐怕就像是被PUA許久的妻子,總相信已經出軌的丈夫會回到自己身邊一樣,一廂情願地相信著吳亦凡。
怎麼說呢,還是需要時間吧。至於現下,只想和他們說,喜歡是自由的,但也請別把你的喜歡送給那些壓根兒不配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