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卷中的大宋市井:宋朝也有寵物、手辦玩具、夜總會和遊戲廳嗎?

2021-07-19     浩然文史

原標題:畫卷中的大宋市井:宋朝也有寵物、手辦玩具、夜總會和遊戲廳嗎?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浩然文史創辦到現在有兩年多了,考慮到大部分粉絲其實是最近半年多才關注我們,之前沉澱的很多優質內容可能大家並沒有看到。所以我們推出了舊文精選欄目,挑選比較滿意的舊作,推送給新關注的朋友。

《清明上河圖》中的生活場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其民間的富庶也遠超過唐朝。但是宋朝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況是什麼樣的呢?官方對民間社會生活的文獻記載較少,但是我們可以從宋朝的畫中了解當時的生活。在宋畫中,不僅包含了畫家有意識所描繪的圖像信息,同時也包含著畫家無意識中所透露出來的「社會生活痕跡」。那麼,就讓我們從宋朝的畫中,去遇見當時的社會生活吧。

一、寵物不僅僅是現代社會的專屬。

現在,有很多人都養有寵物,比較常見的就是狗和貓,還有一些人會養一些奇特的小生物。我們如今把這些小動物們當成親人來對待。而在很久之前,那時候的人們馴養動物則大多數是因為它們有用。比如,貓有可以捕捉老鼠的技能,而狗則可以看家護院,以及幫助人們狩獵。那時候的人們不像現在的我們一樣,有閒工夫養一隻寵物來爭奪有限的口糧。

《簪花仕女圖》中的寵物犬

在唐朝,小型觀賞犬就已經成了貴婦圈的寵物,周昉在描繪唐朝貴婦生活的《簪花仕女圖》中便畫了兩隻小巧玲瓏的寵物犬。在唐朝,還只是有一小部分人有能力飼養名貴的寵物。但是到了宋朝,民間養狗的現象就很常見了,城市中還出現了專門的寵物市場,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 開封府的大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市場上還有貓糧、狗糧出售;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中,「小經紀」條羅列了杭州城中的各種小商品與寵物服務,有宋史研究者認為,「改貓犬」可能是一項給寵物貓、寵物犬的美容項目。關於寵物的繪畫則有毛益的《萱草游狗圖》和《蜀葵戲貓圖》;宋佚名的《秋庭乳犬圖》和《富貴花狸圖》等。同時,宋朝的人也會給寵物起名字,比如陸遊的「粉鼻」「雪兒」「小於菟」之類的,他還寫了好幾首詩「贈貓」。人們給寵物貓起名字,大概就是將貓視為家中成員了。

《富貴花狸圖》中的狸貓

不過相比而言,那時的貓地位似乎要高於狗。文獻中關於宋人飼養寵物狗的記載比較少,不過,無論是富人的寵物貓還是犬,都是比較珍貴的品種。宋朝最名貴的貓叫「獅貓」。相傳,秦檜的孫女就養了一隻,對它甚是寵愛。養寵物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二、宋朝兒童的玩具。

據考證「玩具」一詞產生於宋代,在南宋《夢梁錄》中記載:杭州人家給孩子「抓周」,會擺上 「父祖詔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翦、升斗等子、彩鍛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然後「置得周小兒於中坐,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供孩子「抓周」的物件中就有玩具。我們現在每年都會有兒童節,在宋朝時每年則有一個「玩具節」,那就是乞巧節。在這一天,各種神奇巧妙的小玩具都會上市。《東京夢華錄》中載: 「七月七日,(東京)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磨喝樂

在李嵩的《貨郎圖》中,我們可以一窺宋朝玩具商品的豐富。貨郎的人物形象,也是從宋朝開始才進入畫家的視野。在李嵩的《貨郎圖》中,必見幾個歡笑的孩童圍著貨郎。玩具的豐富,給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歡樂。

《貨郎圖》(局部)

上面所提到的「磨喝樂」可能是宋代兒童最喜歡的玩具了,那麼它是什麼呢?其實,「磨喝樂」就是宋朝的「芭比娃娃」,名字來自於梵文,「磨喝樂」是它的音譯。「磨喝樂」通常都在乞巧節期間大量上市。據記載,宋代的「磨喝樂」用土木材料製成,身體、手足、毛髮栩栩如生,還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裝。而且,它可能還有固定的造型,以男女童子手執蓮花、蓮葉為特徵。另外一種盛行於民間的泥娃娃叫作「黃胖」,它和「磨喝樂」有相似之處,同時也有差異,比如上市的時間和造型的不同。二者也就從不同的方面滿足了孩子們的需求。當時的市民,以從容的心態和欣賞的目光看待兒童乃至成人的玩具。可見當時社會的富足與閒適。

三、宋朝的城市以及夜生活。

提到宋朝,最令人激動的就是城市和夜晚了。《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城市畫面與今天的城市極其相似。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城市景觀與城市制度,比如臨街開設的商鋪、繁華喧鬧的街市、徹夜不打烊的酒家、豐富的城市夜生活、供公眾遊樂的城市公園、服務於市民的城市「夜總會」,並非自古皆然。對於生活在宋朝之前的人們來說,這幾乎都是不可想像的。但在宋朝便開始形成了這一富有近代色彩的城市形態。

唐朝長安城的整體格局是非常方正的,規整的街道筆直如削,以直角交錯,將城廊分割成格子一樣的「坊」(居民區)和「市」(商業區)。整個城市格局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棋盤。白居易的詩歌形容長安城 「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同時,城市還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與「坊市制」相配套的還有一項「夜禁制」。在規定的夜禁時間,居民是不允許上街溜達的,若有發現,即為「犯夜」,就要承受相應的懲罰。(特殊情況下比如公私急事或者有急病還是可以申請打開坊門的)。在元宵節的時候會有三天不禁夜,謂之「放夜」。

唐長安城鳥瞰圖

到了宋朝,北宋開封城的城市形態就已經沒有唐代長安城那麼工整了,因為政府修建城牆時遷就居民,城牆修的有些歪曲,城市內的街道也不在一味追求又平又直,斜街、斜巷可見,沿著穿城而過的汴河,則自發形成了一條斜斜的臨河大街;一格一格封閉起來的坊市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達的開放性街道。最晚在宋仁宗黃祐年間,開封的街坊制度已經被官方徹底廢除。

《清明上河圖》中的汴京

關於宋朝的夜禁制度,不同學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夜禁制度仍然被保留了下來,但它的限制的時間和嚴格程度,都是有所減弱的。這促使宋代城市出現繁華的夜市,城市居民也開始獲得豐富的夜生活。基於市民的夜生活,宋代的城市開始出現了街燈、橋燈、路燈等公共照明,以方便夜行之人走路,商鋪的廣告燈牌,也在夜晚明亮閃爍起來。

四、宋朝市民娛樂活動。

《清明上河圖》中的瓦舍勾欄

宋人遊玩的場所,莫過於瓦舍勾欄。在《清明上河圖》中都有表現。同時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有瓦舍近十座,規模最大的瓦舍內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而最大的勾欄「象棚」居然「可容數千人」。南宋杭州的瓦舍,數目上遠遠超過了東京,《夢梁錄》說 「其杭之瓦舍,城內外合計有十七處」;《武林舊事》記載的杭州瓦舍有二十三個;西湖老人《繁勝錄》則收錄了二十五個瓦子的名字, 「惟北瓦大,有勾欄一十三座」。《繁勝錄》中還詳盡介紹了杭城瓦舍勾欄日夜表演的各類文娛節目和知名藝人:

說史書:喬萬卷、許貢士、張解元;

作場相撲:王僥大、撞倒山、劉子路、宋金剛;

小說(說書):蔡和、李公佐、女流史惠英、小張四郎;

勾欄合生(藝人應要求現場「指物題詠」):雙秀才;

使棒作場:朱來兒;

教飛禽:趙十七郎;

舞番月:張遇喜;

影戲:尚保儀、賈雄;

踢弄:吳全腳、耍大頭;

文史君說:

宋代政治制度上的開放,統治者的寬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市民階層的擴大,推動了宋朝社會生活的變化,而宋朝的開明和溫和,無論放在哪個時代來看,都很令人嚮往。通過宋畫,我們有幸能夠體會到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畫中所描繪的事物,體現了宋朝市民觀念的變化。在宋朝繪畫作品中,隨處可見的是濃厚的生活氣息,也同樣也是這個朝代暖人的溫度,給人無限的遐想。

參考文獻:

1、周密:《武林舊事》,中華書局 1991年版。

2、吳自牧:《夢粱錄》,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3、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6年版。

4、脫脫等:《宋史》, 中華書局 1985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泡泡同學)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關注我們

專業學者團隊

有趣又有料的文史科普

投稿:公號首頁點聯繫我們

稿酬優厚

分享、在看、大拇哥

一個都不能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8263152_12023720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