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百年的《1921》,原來是給青年人的時代之問

2021-07-07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致敬百年的《1921》,原來是給青年人的時代之問

第3231期文化產業評論

7月1日,慶祝建黨一百周年重點影片《1921》正式上映,「1921台詞」「黃軒倪妮對手戲淚崩」「王俊凱受刑戲份」等相關話題紛紛衝上熱搜,不少網友在電影詩意的抒發中獲得共鳴,作為慶祝建黨一百周年重點影片的《1921》,拍出了怎樣的新意?現有的主旋律文藝作品到底為什麼能打動這屆觀眾?

作者| 圓圓點了點頭(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

編輯| 斯琴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3882字 |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讓我們一探新主流電影片的創作表達。

《1921》側顏海報

導演黃建新在《1921》中選擇了更加的年輕化的演員, 還原歷史上正當「風華正茂」的先輩們,為這個百年前的建黨故事,注入了一股炙熱的青春能量。

電影《1921》講述了首批共產黨人篳路藍縷,為陷入苦難的中國尋找出路的故事,在青年演員的一腔熱血中,影片借歷史之口與新一代年輕人討論家國情懷與個人理想的關係,在潤物細無聲中,為青年觀眾提供了 以歷史關照自身的方式。

從《山海情》的爆火到《覺醒年代》的出圈,再到《1921》被年輕觀眾討論,主旋律文藝作品不再被認為是意識形態的灌輸,而成為年輕人自覺接受的文化價值,這一轉變折射出的是,主旋律作品在塑造模式和創作思路上持之以恆的努力。

慶祝百年,五年「妝」成

今年7月1日,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由黃建新監製兼導演的電影《1921》上映。

作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黃建新以往的創作聚焦在 主旋律的宏大敘事上,《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共同組成了「建字三部曲」系列。

2009年上映的《建國大業》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抗日戰爭後,中國共產黨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曲折過程。

2011年公映的建黨90周年獻禮影片《建黨偉業》,則敘述了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共一大,這十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2017年,獻禮建軍90周年的歷史片《建軍大業》圍繞著中國共產黨建立人民軍隊進行展開。

在《建國大業》中,黃建新吸納了眾多國內實力演員加盟,將主旋律電影與商業模式有機結合,開闢了主旋律商業化新模式的先河。

《建國大業》演員不完全統計表

然而,十年過去了, 如何將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故事講出新意,而不至於與其他同主題的電影雷同,或者成為黃建新自己前作的翻拍,是眾多觀眾關心的問題,也是《1921》致力於完成的命題。

新穎的國際視角

「建字三部曲」的故事基本沿時間線展開,《1921》則沿著橫切面,展現了1921年世界視角下的風起雲湧。共產國際和日本間諜的加入,以新角度拓寬了故事的舞台,讓發生在中國的故事與世界的局勢產生勾連。

從日本、法國到上海、湖南,多個並行的支線相互穿插,與「星星之火」的態勢相吻合,當各方線索人物從世界各地匯聚在上海參加中共一大時,令人有種英雄集結的熱血沸騰。

新穎的國際視角、共產黨人籌備的視角,為電影補充了大量的歷史細節,共同描繪出一幅 青年人為國謀出路的勵志景象。

還原的歷史場景

據悉,《1921》影片 籌備了五年,主創人員在藝術創作前參考了大量史料,秉持嚴謹認真、革故鼎新的態度,花費4年時間深耕劇本,挖掘歷史細節,打磨人物性格,努力尋找這段歷史中未被前人咀嚼過的「珍珠」。

在取景上,主創團隊的勘景足跡遍布全國乃至海外,特別是在上海,工作人員 實地測繪了30餘處相關歷史舊址,並在上海車墩影視基地 1:1復刻了當時中共一大會址、二大會址、《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和博文女校等場景。

除此之外,攝製組還借用了不少從未曝光過的經典建築,甚至動用了三維技術來給建築安裝小燈泡,極力還原舊上海的風貌,試圖讓觀眾重返二十年代。

年輕人的群像式敘述

電影《1921》中匯聚了百餘名年輕演員,他們的長相和氣質與所飾演的歷史人物很貼近,演員們的清澈氣質,與革命青年的無畏勇敢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整體代入感很強。

王俊凱飾演的鄧恩銘在受刑

1921年的毛澤東僅28歲,行事作風與當時的年輕人別無二致,喜愛運動,會和朋友談笑,而扮演者王仁君正好體態健碩、目光堅毅。

在一組蒙太奇鏡頭中,毛澤東在上海灘奔跑,矯健的身姿和激昂的步伐,生動地展現了戰亂時代中青年人對於家和國的獨特感受。

一大代表的戲份有所側重,但各有各的閃光點, 每個人物都血肉充盈,活靈活現地在觀眾面前講述自己的革命理想與日常生活,青年演員本身的氣質很好地還原了歷史人物年輕時的風華正茂。

黃軒飾演的李達

百年迴響,熱血不息

在過去的幾年裡,影視圈流行的主題是穿越、是仙俠、是甜寵,是工業化下批量生產的「糖精」, 而在過去的這一年,主旋律文藝作品受到了年輕人的喜愛,擁抱自由主義的都市青年洗盡鉛華開始為主旋律作品感動,這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近期熱播的主旋律劇《理想照耀中國》

在一過程中,無數文藝工作者堅守陣地,用持之以恆地努力換來了主旋律作品敘事上的疊代和創新。

首先,近年的主旋律作品 擺脫了正劇的桎梏,在藝術性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將歷史人物刻畫地更加生動、入木,充分展現了人性的掙扎和歷史的真實,為觀眾帶來了餘味無窮的震撼和感動。

過去,主旋律作品總是被高高地放到了一個天花板的位置, 劇中的歷史人物以一種遙不可及的姿態被呈現,甚至被神化。而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獻禮片在人物塑造方面作出了新的嘗試,逐漸向內深挖, 關注人物個體的情感,無論是領袖英模,還是配角形象,每個人物都飽滿起來。

《建國大業》中,被指認為反面人物的蔣介石展現出一種英雄末路的悲涼,由陳坤飾演的蔣經國怒髮衝冠,只為改變國民政府的貪腐之風,儼然一個熱血青年的代表。

《建國大業》中蔣介石父子

而《1921》中,李達的妻子王會悟聰慧機敏,為一大的召開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她卻不會撒謊,在李達面前磕磕巴巴地習得說謊的「技能」。這段日常穿插在革命的大背景中, 讓年輕人找到了熟悉的日常感,發現「我與偉人並無不同」,從而感受到「我生而帶著歷史與時代的血液」這一責任召喚。

深入的人性探討,塑造出更多真實、立體的人物形象,其人物本身所秉持的寶貴精神自然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出來,形成持久的力量被年輕觀眾所感知,而不需要用生硬的口號進行灌輸。

其次,主旋律電影表現出強烈的 商業化趨勢。

面向市場、面對票房的獻禮片失去了理想主義時代的花環,它們能做的就是以商業片的方式講好主旋律的故事。

2017年,動作軍事電影《戰狼2》橫掃暑期檔,創下56.39億元的票房神話。2018年《紅海行動》問鼎當年內地電影票房榜首。2019年,多檔國慶獻禮片共同慶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七十歲誕辰,其中《我和我的祖國》與2020年的《我和我的家鄉》這兩部影片表現亮眼。

《戰狼2》劇照

縱觀近年火爆的主旋律影片,我們能夠明顯的感受到,成熟的商業大片視覺特效已成為其標配,而商業電影元素在紅色題材作品中被頻繁運用。

《1921》里,法租界巡捕與共產國際代表周旋,兩幫人馬在租界裡飆車是諜戰片的元素。

《1921》中租界飆車的橋段

而李達與王會悟,這對新婚夫婦的相愛相助不失為愛情片的表達方式。多種元素的碰撞,極大地增強了電影的觀賞性,而恰到好處的比例使影片的主題不至於被衝散。

最後,主旋律影片之所以能夠打動年輕一代觀眾的 關鍵在於,這屆年輕人的身份認同與國家的主旋律敘事高度吻合。

年輕人真情實感地相信 「理想照耀現實」,革命的成功之果是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主旋律作品也一改以「悲情」銘記歷史的表現形式,不斷將敘事視角下放,在日常生活里展現時代的激盪,讓觀眾在自己平凡的生活里找到時代的烙印,於是,主旋律的內核與年輕觀眾的情感達到一致,從而形成了共鳴。

在《覺醒年代》二創視頻的評論區,高贊回答會告訴你「你現在的美好生活就是續集」,年輕一代本來就是幸福地生活在「續集」里、並且心懷理想的一代,他們有資格也願意相信主旋律的美感。

而主旋律電影也從宏大敘事的形式里跳脫出來,讓身處革命中的每個參與者都成為主角,關注個體的命運,尊重國家意志下個體理想的價值,使得觀眾能夠從這一顆顆閃爍的小星星中獲得感同身受。

偉人不是生來就是偉人,而是選擇了偉大

《1921》中,毛澤東、李達、董必武、何叔衡、鄧恩銘、王盡美、陳潭秋、李漢俊、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這是一群當時青春年華,慷慨激昂的年輕人,他們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裡討論要不要武裝鬥爭,在上海大世界裡玩哈哈鏡,望著別人的皮鞋拍自己布鞋上的灰塵。 他們是後來的偉人,也正如此刻年輕的我們。

總結

年輕人不是喜歡浮於表面的小情小愛,而是拒絕宏大敘事裡的說教和灌輸,如何讓歷史書里的符號變成有血有肉的靈魂,《1921》給出了它的答案。

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主旋律作品的創作者們在人物塑造和創作模式上所做出的努力,從真實還原上世紀20年代上海的城市風貌,到深入挖掘偉人內心情感,再到用6個時空的交叉剪接繪出國際社會的暗流涌動,《1921》以1921年這一時間點為切點,刻畫了一群青年堅守理想信念的赤誠,讓百年前的吶喊迴蕩在當代年輕人的耳邊,在滿足觀眾審美期待的同時,也向吾輩提出了時代之問: 我該如何度過我的青春?

參考文獻:

[1] 澎湃新聞.黃建新和他的金爵主席論壇:回到歷史現場,拍出時代新意

[2] 北青網娛樂.為拍《1921》取景,還原建黨歷程,導演黃建新竟然做了41次核酸

[3] 俠客島.聽說這屆年輕人,都在被主旋律劇「圈粉」

[4] 文化縱橫.偶像扎堆的「主流大片」, 暗含一場微妙的嫁接?

[5] 孟星汝,王玉瑋.新主流電影視域下: 1999—2019 國慶周年獻禮片中的小人物形象研究

話題互動

您對《1921》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行業窗口與頂尖新媒體【文化產業評論】已運維3000多期(持續8年有餘,跨越3000多天),推送文化、旅遊、體育領域專業優質文章6000多篇。【文化產業評論】始終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文化、旅遊、體育等行業前沿動態、發展思考,直面新時代行業發展重大問題,融匯行業內外精英的觀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亦架設起溝通各方的暢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等有關部門,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國各文化、旅遊、體育企業的重要助手。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請給圓圓點了點頭打賞,您的打賞,平台都會給到作者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6146892_1526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