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恐怖片更恐怖的,可能是山東耍牙!

2021-06-18     文化產業評論

原標題:比恐怖片更恐怖的,可能是山東耍牙!

第3214期文化產業評論

近日,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非遺項目又一次成為熱點,但其實還有很多好玩的非遺項目還未被人發現,堪比恐怖片的傳統耍牙就是其中一門。那耍牙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說耍牙堪比恐怖片呢?本期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帶你一起去了解傳統耍牙。

作者| 不相及研究所

編輯| 馮嘉欣

來源| 不相及研究所

正文共計2724字 |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親眼 見過耍牙之後,一般人都會認識到自己對人類口腔容量的誤解。

擁有32顆牙並不是嘴的極限,從延展性上來說,它的容納範圍可能比想像力還要遼闊。

在傳統智慧的加持下,牙床的具體位置早就被重新定義了。

類似某種關於進化方向的暢想,突破生物學限制的同時運用了外骨骼的思路,這種等級的絕活往往都帶有極致的探索精神。

但對於第一次見到的人來說,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靜,作為傳統文化中最Cult的表現形式之一,哪怕隔著螢幕,他們嘴裡的牙也能直接扎進你眼睛裡。

圖片來源:寧波發布

從畫面里可以得知嘴與深淵之間的距離最多只差了幾顆牙,他們對恐懼的研究相當細膩,除了突出畫面感染力之外,還兼顧了更多實用性。

一位曾在夜間獨自觀看耍牙的朋友表示,只用了十幾秒鐘,自己就把以前做過的虧心事全想起來了。

很難確定這到底是口腔還是口器

有人說他們在藝術張力上早就領先好萊塢,可以稱之為最古老的特效化妝技術,基本做到了能無縫接入任何帶有恐怖元素的片子裡。

比如角色胯下的黑老虎表明了主人身份,這位魔化趙公明的牙比鐵血戰士還靈活,說他下一秒要生吃老虎我都信。

上黨梆子《坐洞》里的趙公明,看面相鐵血戰士估計打不過他

具體的手法和道具來表達抽象概念,再 配合音樂唱詞闡述故事,耍牙從業者掌握著視聽藝術的高階奧秘。

我有個同事以前喜歡去聽死亡金屬的現場,自從發現了這種藝術形式之後,現在經常在家跟著鑼鼓的節奏mosh。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

這就像是古老暴力美學的具象化載體,除了將人類嘴巴的靈活度提高到一個新境界,很多人也因此重新認識了傳統藝術的表現力。

他們有時連音樂都用不著,只通過那幾顆牙營造出的視覺衝擊,就能給你解釋清楚什麼是驚悚。

「青面獠牙」的最佳註解

你也可以將其看作衝突感的終極表現手法,曾有專家表示它完全能表達出一個人剛毅的同時心理還變態的複雜人性。

「要是再加上音樂和扮相,小孩看到都不敢哭。」

恐怖片里的東西是假的,但耍牙的狠人主張實實在在。

要知道這可不是隨便找個牙往嘴裡一插那麼簡單,整套流程都是有講究的。

因此有人認為奧特曼眼睛的靈感可能與此有關,也有人當場喊出了獸人永不為奴。

一些公開資料顯示,全國各地劇種都曾有過耍牙的節目,原理相似,表現方式又各有不同。

不像影視特效再進步也難以消除的不真實感,他們 玩的都是硬功夫

比如山西上黨梆子裡的魔化趙公明,耍的是兩顆24公分大牙,秦腔里鍾馗耍牙前先吐暗火,而寧海平調專注於牙的數量,這幾個里沒一個是好惹的。

耍牙本是一項獨立技藝,後來被各個劇種吸收進行了再創作

圖片來源:寧波檔案網

在寧海平調第五代傳人葉全民先生的演示中,耍兩顆牙只是基礎操作,他早已將過去極限的八顆牙升級到了十顆。

如果現場猛的看到對方嘴裡冒出十顆獠牙,再資深的牙醫也得先穩一穩自己的腳後跟。

要是真有牙仙,也就是這樣了

極限開發的嘴上功夫看起來雖然粗獷野性,實際技巧卻相當細膩,他們絕對擁有全宇宙最靈活的舌頭。

「主要的發力位置在舌,唇齒氣息作為輔助,講究一咬二抖三吞四吐。」

「扣牙表示心情輕鬆得意,翻牙表示微怒,抖牙表示大怒,而全排抖動表示怒不可遏,最後的癱牙是角色死前的表情。」

寧海平調的耍牙保存於《金蓮斬蛟》中,用來表現反派獨角龍驕橫的特點

只依靠舌頭和臉部肌肉來操縱這些牙齒,再通過牙齒來刻畫角色的不同情緒,並且始終會有兩顆藏在嘴裡。

完全掌握這種絕活的人,能做到即便 含著兩顆獠牙也不會影響唱詞。

還能用來捅捅鼻子

當然它的難度也不屬於普通範疇了, 要想達到出演恐怖片都不用加特效的水平,主要還得看毅力。

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在長達幾年的練習過程中,需要付出的代價包括且不限於舌頭麻木、口腔紅腫、食欲不振、頭昏眼花。

每增加一顆牙,嘴就要再次被磨破,嚴重的時候口腔內會出現輕度糜爛,脫皮恢復後就有機會完成嘴裡磨出老繭的人生成就。

寧海平調第六代傳人薛巧萍女士就曾對媒體公開表示,自己在學習初期曾有一周的時間內整個牙床都磨出了血泡, 不能吃飯也不能喝水。

當時只能靠輸液來維持日常生活所需的能量。

「平時也要放在嘴巴里,說話時不能露出來,直到把這些獠牙變得和自己的器官一樣靈活。」

學員幾乎都會因為訓練的艱苦選擇放棄,不過大部分人壓根到不了這一步。

耍牙耍的都是豬的獠牙,從200公斤以上雄性肉豬的下顎骨部位取下,一頭豬能取兩顆。

儘管要經過一系列打磨和浸泡消毒才能使用,但 第一道門檻還是看你頂不頂得住豬牙的那股腥臊味。

有人透露只能選用豬獠牙的原因,是因為其他材質的牙沾了口水後容易打滑,影響表演的效果。

按照傳統製作方法的規定,在取獠牙前還要對豬頭進行祭祀,給這位貢獻者念一念往生咒。

幾百年以來,高門檻的訓練方法,極端美學的視覺衝擊,耍牙給人帶來的吸引力和恐懼感一樣徹底。

哪怕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面臨著即將失傳的困境,你還是能在一些國外的作品中發現它的身影。

2004年日本動畫電影《攻殼機動隊2:無罪》中的耍牙元素

可以說耍牙註定與其他的藝術形式不同,即便刨除練習難度,它在意的也不是陽春白雪,反而更關注對反派與兇猛本身的刻畫。

在某種程度上,這就像淤泥跟荷花之間的關係。

你能從中感受到人民樸素的生活智慧,或者說他們早就明白,批評與讚美是同樣重要的事。

也只有在民間原生藝術里才能找到這種生動又務實的表現手法了,人民群眾搞創作時顯然早就抱住了想像力。

所以總有人說:「當你看耍牙感到驚愕與害怕,這種感覺就對了。」

話題互動

您對非遺耍牙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觀點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秉承權威、專業、準確、及時、實用的特點,聚焦新時代,彙集、融合行業內外精英對文化產業的觀察和理解,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行業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相關機構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歡迎訂閱關注!

交流/諮詢/合作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這裡,是你的舞台~

喜歡這篇嗎?分享、點贊、在看,都安排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2849654_152615-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