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公婆「孝」字當先,對待鄰里以「和」為貴,對待家庭以「愛」為本。九江市都昌縣供電公司抄表員詹愛華,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民族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用柔弱的雙肩獨撐一個大家庭的藍天。詹愛華也獲得了第三屆江西省道德模範。
「再苦再累,我也要撐起這個家!」 詹愛華說。1995年詹愛華與愛人江波結婚。從進門的第一天起,她就肩負起照顧半身不遂的婆婆和患有重病的公公。更讓她難以承受的是,婚後不到半年,丈夫又下崗了,讓本來就困頓的家更是捉襟見肘。
為了生計,丈夫江波外出打工,照顧公婆、操持家務的重擔就壓到了她一個人頭上。為了讓兩位老人安詳晚年,她每天天沒亮就起床,買菜、搞衛生、做全家人的飯菜,再出門趕往單位上班,晚上收拾家務後常常到深夜。平日裡她幾乎沒有一刻閒暇,幫婆婆擦洗身子、按摩、喂飯、給公公打洗臉洗腳水,一天下來,常常累得渾身酸痛,直不起腰,可她從來沒有喊過「累」,說過「苦」。面對兒媳婦的付出,婆婆每次都感動地說:「愛華,真是難為你了。」
「我無力解除他們的病痛,只能用一份貼心的愛去緩解老人家的痛苦。」詹愛華說道。1998年,婆婆不小心摔斷了一條腿,常常痛得大哭,詹愛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她每天給婆婆按摩。有時半夜三更醒來,聽到婆婆疼痛難忍叫聲,她都會爬起來給婆婆捏腳。不久,公公又因膀胱癌又做了大手術,身上長期掛著尿袋,身體虛弱,大小便失禁,公公自怨自責,但詹愛華從不給他心理壓力,總是輕言細語安慰他,一次次為他洗換乾淨。公公見了熟人就高興地說:「我有個好兒媳啊,比我的兒子和女兒還要好!」
「上有老、下有小」,既要服侍年邁的公婆,還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十幾年來,詹愛華無悔付出,讓在外打拚丈夫沒有後顧之憂。女兒從小耳濡目染,乖巧懂事,時常主動照顧爺爺奶奶。丈夫江波總說:「我真是好福氣,娶了一個好妻子!
長期以來,在工作和生活中,詹愛華無私奉獻、樂於助人,街坊鄰居只要家中有事,她都會主動上門幫忙,從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是個難得的好兒媳。」提起孝老愛親賢惠能幹的她,周邊居民無不交口稱讚。
十幾年如一日的堅守,換來一家人的幸福日子。 「我是一個平凡的女性,只是做了一個兒媳、一個母親、一個女人所應該做的事情。我會一如既往,加倍努力更好地孝敬公婆,更好地打理這個家!」詹愛華說。
(九江日報全媒記者 金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