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人蚊大戰」的季節,總是難免會被叮幾個大包。
前幾天我兒子手背就被叮了,娃奶奶說:趕緊抹點紅黴素,不然一會要腫了……
???蚊子叮了就要抹紅黴素軟膏嗎?
相信生活中不少家庭都常備紅黴素軟膏,認為它是一款「萬能藥」,燒傷、劃傷、蚊蟲叮咬、嘴唇乾裂等似乎都可以抹一抹。
但我們要知道,紅黴素軟膏的主要藥物成分紅黴素,是一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果濫用,很可能產生耐藥性。
前幾天,央媒還「點名」了這款常見藥。
專家提示,紅黴素軟膏為抗生素類藥物,長期濫用會培養耐藥菌,等真正需要時會無藥可用。遇到蚊蟲叮咬及過敏長痘但沒有炎症的情況下,不需要使用紅黴素軟膏。
一般,紅黴素軟膏適合的情況有化膿性疾病(例如膿皰瘡)、小面積燒傷、伴隨感染的潰瘍以及痤瘡。
那麼,孩子被蚊子叮咬了,怎麼處理合適呢?
1、蚊蟲叮咬後,可以立刻用鹼性皂液清洗患處來預防腫脹起包。
2、如果起包瘙癢,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消腫止癢;情況嚴重的,可考慮短期少量使用比較弱效的外用糖皮質激素(如丁酸氫化可的松)。
3、將指甲剪短,告訴孩子不要抓撓,以免引起細菌感染。
想要寶寶遠離蚊蟲叮咬帶來的煩惱,做好防蚊措施是關鍵。
對於2個月以下的寶寶,最好的方式是採用物理防蚊方式,如出門穿淺色輕薄的長衣長褲、臥室安裝紗簾、寶寶睡覺時準備一個簡易便捷的小蚊帳等。
對於 2 個月以上的寶寶,可以使用驅蚊產品。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已經證實,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驅蚊酯(IR3535,伊默寧)這3種成分寶寶可用。
購買這類產品時,注意避蚊胺的濃度要控制在30%以下,派卡瑞丁的使用濃度為5%~10%,驅蚊酯的濃度控制在20%以下。
在塗抹、噴洒驅蚊產品時,也要按照說明書正確使用,避開寶寶的眼、耳、口和手等部位,有傷口處也不要塗抹。
有的驅蚊產品中,如花露水、清涼油、風油精等,含有酒精、薄荷腦/醇、樟腦、檸檬桉葉油,不建議3歲以下寶寶使用。
近年來比較流行的驅蚊貼、驅蚊扣、驅蚊手環等,輻射範圍小,持續時間短,一般來講意義不是很大,如果選擇,也要注意成分。
如果帶寶寶外出,除了噴洒驅蚊產品,也要注意遠離積水、池塘等容易滋生蚊子的地方,儘量避免長時間在涼亭、綠化帶等戶外陰暗處停留。
袋鼠麻麻有話說:
雖然一些常用藥的安全性比較高,但在使用前,還是建議大家先診斷,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明確用藥方法和周期。
也希望寶寶們,在家長的細心呵護下,度過一個「默默無蚊」的夏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71441688_114607-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