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㊻】
光明日報記者 閆磊
開闊的水面上,時有魚兒躍出水面激起陣陣漣漪,星星點點的綠頭野鴨、白骨頂雞悠然游弋,好不愜意。岸邊,釣魚人凝神垂釣,遊客在健身步道、九曲木橋、小集市間徜徉。遠處,氣勢雄渾的六盤山脈青墨如黛。
這裡是寧夏六盤山西麓固原隆德縣三里店水庫釣魚比賽現場,每年秋天,很多人從全國各地專程來到這裡釣魚、遊覽,品嘗黃牛肉、沙棘原漿等當地特產。一位來自西安的釣客豎起大拇指:「我是第三次來六盤山,這裡環境好,氛圍也好。」
六盤山,是寧夏南部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曾經,因為無序墾伐,這裡水土嚴重流失,「其沙土皆紫色,一木不生,但有細草」。
水系污染也曾觸目驚心。固原境內的五條主要河流,清水河、葫蘆河、涇河、渝河、茹河,均發源於六盤山區並匯入黃河水系,但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五條河流均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斷流問題困擾。
三里店水庫是隆德渝河流域14座水庫中的一座,其周邊一度垃圾堆積、污水橫流,「在河邊要憋著氣走」。2015年,渝河水質惡化到劣Ⅴ類,這一年,寧夏境內的黃河支流,總體為中度污染。
怎麼辦?寧夏的選擇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共識迅速達成:「決不能讓一滴污水流進黃河」「必須源頭至末端貫通治理,不能治標不治本」。
如何治本?「水裡的問題岸上治,岸上的問題流域治。」隆德縣水務局副局長楊學義說。
水裡的問題岸上治,就要解決污染源的問題。隆德縣在源頭關閉了渝河所有入河排污口,將全縣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全部引入管網,並新建了污水處理廠。
岸上的問題流域治,就要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增強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隆德縣分期分段在流域內修梯田、植樹造林,建壅水壩、溢流堰、凈化池、大型濕地,種香蒲、水蔥、鳶尾等水生植物,通過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實現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溝、沙不入河」。
一條河流涉及眾多條塊,如何才能形成治理合力?固原的辦法是:推行河湖林長制。
「2017年起,我們全面推行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制,由各級主要領導擔任。」固原市水務局一位科室負責人告訴記者,2018年以來,四級河湖長累計巡河湖18.2萬多人次。2021年,固原又全面推行林長制,確保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火有人防」。
治理水土流失,離不開造林。然而在乾旱少雨的固原,苗木成活並不容易。「以前是春天栽、夏天死、秋天拔、冬天燒。」固原彭陽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張銳說。經過不斷實踐探索,彭陽創造出水平溝整地造林技術。
「用這種造林技術,山上能蓄住水了,植樹成活率也大大提高。」張銳告訴記者,「我們將20平方公里左右的小流域作為治理單元,一個單元接一個單元攻。經過治理,彭陽已形成近百萬畝梯田的壯麗景觀,被譽為『大地指紋』『中國綠色長城』,很多遊客不遠千里來這裡打卡。」
如今,固原五條主要河流的水質已全面達標,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黑臭水體消除率均達到100%。黃河幹流寧夏段已連續6年保持Ⅱ類進出。
在彭陽縣嘛喇灣鄭莊村,村民鄭作虎高興地拉著記者參觀他養的100多箱蜜蜂:「人工林起來後,能採到山杏蜜、山桃蜜,還有檸條蜜、刺槐蜜,多的時候,一年能有20萬元的收入。現在的日子,甜著呢!」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27日 01版)
[ 責編:孫宗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6eb5870f307fad34fb999f106000f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