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年輕人,愛上「線上臨期食品」

2022-06-13     燃財經

原標題:這屆年輕人,愛上「線上臨期食品」

燃次元(ID:chaintruth)原創

燃財經出品

作者 | 馬舒葉

編輯 | 曹 楊

「線上骨折價就能買到學校附近店鋪的食物,11.8元就能拿22元左右的菜,真的超值!」

00後的陳建向燃財經表示,他最近迷上了在線上食物盲盒平台購買臨期食物,除了盒飯、麵包、甜品,甚至還能買到奶茶、水果撈,雖然都是當天賣剩的食物,但還是讓他感到了滿滿性價比。

「上周我在小程序下單了5元的麵包盲盒,最後拿到手一個歐包、一個小吐司,這些東西在實體店裡售價要30元。」剛參加工作的阿白表示,被線上食品盲盒圈粉後,立馬安利給了朋友下單。

而實際上,在這屆年輕人群體中,悄然興起的線上食物盲盒平台,借的正是線下臨期折扣店的「東風」。

近兩年,各類線下臨期折扣店帶火了「臨期食品」,其中「好特賣」開出400餘家連鎖店,並預計在未來三年擴展門店數量到5000家。「嗨特購」打出「全場1折起」的標語,成立一年間開出近200家門店,近一半門店集中於北京。和好特賣、嗨特購集中一線城市不同,「巡物社」創立於河南,半年內開出了40多家門店,主要分布在三四線城市和縣城。

隨著臨期食品需求的增長,臨期食品產業呈現出新的發展業態,並出現了一批快速增長的線上臨期食品盲盒平台。他們將餐飲店當天剩餘的食品以極低的折扣價或者盲盒的形式,進行線上銷售。

「現在臨期食品的概念很熱,我們試著做了一個小程序。「咪咪在2021年留學回國後回到上海,開發出了一款食品盲盒小程序。在小程序上,用戶能夠以盲盒或者低價折扣的形式購買各種臨期食物,包括但不限於麵包、健身餐等。「原本我以為還需要做一些推廣,但用戶的增長量很快。剛上線就吸納了200多家餐飲店鋪,用戶微信群也很快滿員。」

私募基金投資人方策表示,現在臨期食品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是通過低價為企業提供新的鋪貨渠道的臨期折扣商超形式,包括線上和線下兩種。另一種則是一頭連接餐飲店,一頭連接用戶,通過低價的食品盲盒或者折扣食品為餐飲店引流的新興起的線上食品盲盒平台。

方策補充表示,這種線上食品盲盒平台目前主要集中於一線城市,熱度和參與者在近年都在持續上漲,不排除會成為線上的「好特賣」。

儘管現階段來看,線上食品盲盒平台備受關注,但線上食品盲盒平台「袋走PACK AGE」的創始人以及咪咪都表示,除了食品安全問題讓商家的入駐態度較為謹慎,還有不少消費者會牴觸食品盲盒這種新概念,這就使得平台很難實現大規模的用戶積累。

不過咪咪也表示,對於臨期食品盲盒平台的發展前景,還是抱以樂觀的態度。「疫情期間,我們的小程序幫助商家迅速解決了食品積壓的問題 ,因此不少原來持觀望態度的連鎖商家也開始主動聯繫我們。」

這就意味著,臨期食品風口之下,線上食品盲盒平台能否真的如方策所言,成為下一個「好特賣」,或還需要市場的驗證。

臨期食品「新生意」

2021年3月,微博話題#女生開發上海臨期折扣地圖#登上微博熱搜,並引髮網友熱議。而該話題中提到的主人公,就是咪咪開發的小程序。

在「主打可持續生活、避免食品浪費以及用戶能夠根據店名或區域定位查找全上海上百家商鋪的食品折扣信息」的概念下,不少用戶紛紛表示,「支持!」、「太棒了!避免了浪費」。

受到網友的關注和支持後,咪咪很快便以該小程序為前身,開發並上線了食品盲盒小程序。在兼職運營的狀態下,截止當前,咪咪的小程序用戶量已經達到了2萬人左右,收錄商家基本覆蓋了整個上海市區。

實際上,咪咪並不是第一個開發線上臨期食品盲盒小程序的人。在此之前,國內第一家食品盲盒平台「惜食魔法袋」已經上線一年,此外還有「袋走PACK AGE」、「米粒盲盒」兩家平台,均通過小程序與商家進行合作。即,商家將當天售賣剩餘的食品以隨機盲盒或低價折扣的形式上傳到平台,用戶通過線上下單,在商家規定的時間內到達門店自提。

「這種形式,不僅能享受到低價購買美食的快樂,還因每天剩下的食品不同、分配隨機,體驗到開盲盒的新鮮感。」一位家住上海,對線上食品盲盒頗為忠愛的消費者表示。

但致力於減少臨期食品浪費的食品盲盒,在上線伊始進展的並不順利,甚至遭受到了來自商家的阻力。咪咪告訴燃財經,除了商家最擔心的臨期食品安全風險之外,不少知名品牌也害怕售賣臨期食品影響品牌形象,而登記、打包臨期食品也需要額外的人力。

「它們寧願全部銷毀也不想通過盲盒形式出售。」

為了打消商家的顧慮以提高商家入駐率,咪咪開始逐一拜訪商家,並通過幫商家發布臨期食品折扣慢慢打開了局面。折扣形式分為兩種:一是商家選擇一款或多款當天的臨期食物推出超低折扣,二是會員可以在固定時段享受全場6折的優惠價格。

「對於品牌來說,在平台上發布產品折扣,不僅能解決囤積的貨品,還有拉新的作用。」在咪咪的努力下,不少謹慎的商家開始嘗試入駐小程序。

「去年我的店從上海愚園路搬到了天山支路,不少老顧客都不知道。再加上門店的位置又在小巷子裡,客流量非常有限。」一位入駐的麵包店店主告訴燃財經,在試著發布了一款折扣麵包後,拉新效果遠遠超出他的預想。

圖/米粒盲盒小程序內用戶分享(左)

兜著走DZZ小程序用戶介面(右)

來源/燃財經截圖

燃財經了解到,上海疫情期間,一方面,不少商家的食品囤積在店裡,另一方面,很多消費者又買不到食品。咪咪便帶領她的團隊第一時間建立了社區團購共享文檔,令咪咪頗為意外的是,短短兩天內,文檔的登錄商家數量就增加了500多個,每天的瀏覽量更是達到上萬次,同時在線人數一度達到數百人。不少連鎖餐飲店鋪也開始積極地與咪咪聯絡。

「那時候感覺,線上臨期食物盲盒平台,真的火了。」咪咪補充道。

不只是低價優惠

「通過小程序下單能享受門店價格近2折的優惠價,讓人很動心。」阿白告訴燃財經,作為線上臨期食品盲盒平台的忠實用戶,她和朋友都認同可持續的生活理念,「而且買走商家當天剩餘的食物,減少了食物浪費,薅羊毛還能做公益,簡直是一舉兩得!」

而陳建則告訴燃財經,作為學生,正價消費甜品店裡的蛋糕頗為奢侈,「但在小程序上,5元錢就能買到好幾樣麵包,都是當天剩下的新鮮食物,而且抽盲盒的感覺也很刺激!」

「反浪費食物盲盒絕了」、「環保又省錢」,最近一年,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年輕消費者對線上食物盲盒平台的討論不絕於耳。

食品產業分析師曾京告訴燃財經,線上臨期食物價格低廉,吸引了一部分價格敏感的學生群體,同時主打的反對食物浪費的品牌理念,也能夠帶動部分注重低碳生活的白領群體,而食物盲盒的新形式也為購買賦予了趣味性,這使得年輕用戶很快接受並熱衷於此類線上臨期食物平台。

通過骨折價和新奇的食物盲盒概念,線上食物盲盒平台正吸引著大批年輕的消費群體,燃財經注意到,以上海地區為例,「袋走PACK AGE」合作的商家均位於大學城附近,主打學生群體,而「兜著走DZZ」則聚集於商圈和更具生活氣息的社區,主打具備一定經濟能力的白領群體。

在線上食物盲盒平台,不僅有眾多的中小餐飲店鋪,包括蛋糕店、甜品店、奶茶店,也出現了不少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不僅有海底撈旗下的五穀三餐連鎖店、還有DQ冰激凌、巴黎貝甜、多樂之日,甚至厝內小眷村、樂樂茶等新消費品牌。

「我們店裡的芒果千層蛋糕原價為20元,但線上平台的盲盒售價僅需5元。購買盲盒的消費者到店的初衷可能只是嘗鮮,但很多人嘗試了之後就會愛上這個口味,併購買價格較高的同款生日蛋糕。」一位蛋糕店店主告訴燃財經,通過入駐臨期食品盲盒平台,起到了一定的線上引流作用。

「當天賣不掉也要銷毀,不如低價折扣賣出去,還能引流顧客到店內。」某連鎖奶茶店的店員告訴燃財經,在上線買一送一的折扣麵包後,帶動不少學生專程來門店打卡,「歐包的銷量高了,門店也在商圈裡火起來了。」

曾京表示,如果從與商家的合作形式來看,臨期食品盲盒平台與好特賣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即,都是通過幫助商家或企業售賣臨期折扣食品,在幫助企業解決庫存、囤貨的同時,又可以引流拉新,同時也給企業提供了新的鋪貨渠道。

過去餐飲店鋪當天剩餘的食品,不是由內部員工消耗或者店內銷毀,就是被店鋪集中在某一時段打折促銷,如今,隨著專營臨期食品盲盒平台的興起,臨期食物有了更好的出路。

而隨著商家數量的增多以及平台的推廣,臨期食品盲盒的概念也越來越被更多消費者接受。「原來很多覺得食品盲盒不新鮮、沒有選擇空間的用戶,也願意消費食品盲盒了。」咪咪如是說道。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以臨期食品引流,用二三線產品賺取商家的推廣費、價差利潤,以及臨期產品的售賣收益是「好特賣」們的利潤來源。

而曾京也表示,疫情之下堂食的困難和運力的限制,使得國內餐飲店鋪的臨期食品數量迅速增加,客觀上也刺激了線上食品盲盒平台的生長。

而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網絡零售額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達到130884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近三成。

線上渠道的持續擴大也為臨期食品提供了良好的線上消費基礎。

一方面,出現了一批臨期特賣電商平台,例如甩甩賣售賣大量臨期食品和日用品,於2019年3月獲得3500萬元戰略投資;而以線上食品「倒計時折扣」砍價為賣點的好食期,其母公司也已獲得5輪融資。

另一方面,不少網際網路企業也紛紛入場,如京東的拍拍二手區內、鹹魚的超市區內都設立了「臨期食品」分類,而線下折扣商超巨頭好特賣也基於小程序開通了線上配送服務。

曾京告訴燃財經,與上述這些線上臨期折扣平台不同,線上食物盲盒平台整合的是線下餐飲店鋪的剩餘資源,由於我國存在大型連鎖店鋪和中小店鋪共存的餐飲格局,並且品類眾多,因此相對而言,整合難度較高,也面臨著更高的食物安全風險。

市場很大,困難很多

正如服飾的大牌尾貨形成了奧特萊斯,線下折扣商品形成了好特賣……在平台、商家和消費者三方的共同作用下,食品盲盒平台也開始慢慢熱絡起來,在逐漸形成一股新的消費潮流的同時,也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

方策表示,與線下臨期食品折扣店不同,如果臨期食品盲盒平台想要做大,或者說想要更成熟,就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足夠大的市場空間,能夠提供平台的長期發展;二是誕生可以持續教育用戶的企業,以培養出高認同度的用戶群體。

臨期食品盲盒平台「袋走PACK AGE」的創始人表示,當前國內餐飲行業的市場規模在4萬億元左右,按照10%的損耗率計算,食品盲盒的市場規模也有四千億左右。該創始人補充表示,丹麥的食品打折出售平台「Too Good to Go」如今在全球14個國家擁有500多萬用戶,合作方有近3.8萬家,這些都表明,線上食品盲盒平台已經成為了餐飲行業的重要補充。

隨著臨期食品的大火,食品盲盒平台也引起了資本的關注。燃財經了解到,「兜著走DZZ」、「袋走PACK AGE」以及「米粒盲盒」均受到了投資機構的接洽。

「但我們沒有著急去拿融資。」咪咪錶示,現階段,線上食品盲盒平台還面臨很多問題。「如,需要讓用戶形成真正品牌認同,而不單純是被低價折扣吸引,以及如何穩住消費者在疫情下培養起的消費習慣。」

除此之外,儘管同樣售賣臨期食品,但相較於擁有大量食品、生活用品的線下臨期食品門店,目前,線上臨期食品盲盒的品類還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麵包、糕點、奶茶、水果撈等品類。

咪咪坦言,國內餐飲店大都是即做即吃,很難像麵包店一樣去把產品量化。於是,儘管會有很多商家主動聯繫想要入駐,但對於平台而言不好確定上架數額,也就不太願意去嘗試。除此之外,咪咪還表示,像熟食、滷製品等,安全風險係數太高,也很難上架。

此外,二者的商業模式也不盡相同。

燃財經了解到,當前,「兜著走DZZ」唯一的收入來源是品牌折扣信息的宣傳費用,商家入駐與食品售賣均不收取任何費用。

而國外類似的平台,如,「Too Good to Go」則是通過收取20%的交易佣金、商家入駐費用以及用戶會員費用來獲取盈利的。

咪咪錶示,目前國內的食品盲盒平台大多地域性較強且體量較小。此外,盲盒價格也非常低,只有在用戶覆蓋率足夠高的前提下,才能考慮這種變現形式。

如咪咪所說,現階段國內臨期食品盲盒平台,體量較大的「惜食魔法袋」,其覆蓋區域仍局限在長沙、成都、武漢、杭州、合肥等南方城市,主要提供的產品也還是麵包盲盒。「兜著走DZZ」、「袋走PACK AGE」則主要分布在上海。「米粒盲盒」則坐標成都,覆蓋成都多個商圈。

「現在限制平台發展的另一大障礙,則在於減少商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擔憂。」咪咪補充表示。

儘管目前來看,線上食品盲盒平台確實道阻且長,但方策表示,食品行業一向就有臨期食品促銷的傳統,不管是線上的食品盲盒平台還是線下的臨期食品折購店,其作用就是讓折扣消息傳播的更快。如果按照當下,消費者接受食品盲盒的速度來看,誰又能斷言,臨期食品盲盒平台中不會誕生「好特賣」呢?

咪咪則表示,現在臨期食品盲盒發展方興未艾,遠遠沒達到互相角力的時候。「對於平台而言,不做沒有靈魂的品牌折扣批發商,去做一個被消費者認可的可持續生活的品牌,或許更為重要。」

參考資料:

《臨期尾貨亂戰,好特賣並非穩坐龍頭》,來源:陸玖財經。

*題圖及文內部分配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中陳建、曾京、阿白、方策均為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663a35878f7730b47c2d4c4aa7feb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