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70年,中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自主發射運載火箭的國家。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在各航天大國的「競賽」中,中國在2018年已經成功超越了美國,首次在軌道發射次數上冠絕全球。不僅如此,就在今年這個勢頭再次得到了延續,據統計截至12月12日,中國年內31次軌道發射成功29次,而美國的成功次數為25次,這也意味著中國成為本年度軌道發射成功次數最多的國家,蟬聯了世界第一。
事實上,對於中國航天來說,2019年是承前啟後的一年。就在今年3月,隨著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正式跨過了300次發射的里程碑。據專家指出,早前長征火箭歷經了最初的艱苦創業、走向世界,再到本世紀初的載人飛行、圓夢奔月,再到如今的高密度發射、產業化發展等多個發展階段,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發射衛星到發射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從現役運載火箭到新一代運載火箭等一系列的重大跨越,這也意味著中國在航天領域的巨大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今年密集的火箭發射中,有一場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就在7月25日,北京星際榮耀公司所研製雙曲線一號遙一運載火箭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按飛行時序將兩顆衛星及有效載荷準確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而這也是中國民營商業運載火箭首次入軌發射成功,並同時實現了「一箭雙星」。有媒體指出,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的發展速度確實非常快。雖然飛往太空的路並不可能是一片坦途,但是這也是一條飛往未來和無限可能之路。而展望2020年,中國的航天發射目標將進一步指向火星。
實際上,自從去年中國首次軌道火箭發射數上超越美國後,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EO馬斯克就不得不感嘆地表示:「中國在太空領域的進展令人驚嘆。」同時,2018年嫦娥四號的成功發射也讓美國人意識到,這不僅證明中國具備過硬的科學技術,同時還為「中國即正在成為新型超級大國」釋放了信號,「這是中國軟實力的體現」。相信在未來,中國一定能在航天領域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