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網
夜幕時分的曹家灘智慧礦山(2021年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新華社西安12月4日電 題:中國能源生產行業用創新技術落實「雙碳」承諾
新華社記者陳鋼、雷肖霄、李亞楠
「122104十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正式啟動!」在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的陝西陝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操作員在地面中控大廳按下「程序啟動」按鈕,距離地面360多米深的井下採煤系統一鍵啟動,世界首創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成功初採煤。
「此次運行的綜采成套裝備40分鐘割一刀煤,每刀割煤3500噸,可裝滿一整列運煤火車。」陝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雷亞軍說,該工作面正常生產後,單面年產量將由現在的1300萬噸提高到2000萬噸以上,煤炭資源回收率提高10%以上。
在曹家灘智慧礦山智能化工作面內,綜采二隊機電副隊長蔡進通過操作手機控制生產設備(2021年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作為中國目前單井生產能力最大的礦井之一,陝西陝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核定年產能2500萬噸。目前,該礦區智能安監、智慧園區、機器人巡檢等均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此次智能綜采面啟動後,井下作業人數將由15人減少至7人,實現減員增效,提升採煤工作安全係數。
陝西陝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智能化礦井建設是中國能源行業積極踐行「雙碳」目標的縮影。自2020年9月中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來,中國能源行業加速邁入綠色低碳發展快車道,煤炭工業智能化水平持續提升。
曹家灘智慧礦山122107智能化工作面內,採煤機程序自動割煤、支架跟機自動移架(2021年10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中國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建有煤礦智能化工作面1400個,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礦達到730處,產能占比達到59.5%。
如今,步入陝西陝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偌大的礦區幾乎看不到煤炭的蹤跡。藍天白雲綠草相互映襯,礦井疏干水調節池裡水質澄清,智慧食堂為員工量身打造健康食譜……
「產煤不見煤,礦區變景區,正是中國煤炭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寫照。」公司黨委副書記王軍說。
在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的榆神工業園區,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榆林化學煤化工項目生產正如期推進(無人機照片,1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要儘可能將埋藏在地下的煤炭全部回採出來,實現資源不浪費。」在位於晉陝蒙交界處的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大柳塔煤礦,綜采一隊隊長杜懷龍說。該礦通過採用沿空留巷新工藝,利用柔模混凝土替代傳統的隔離煤柱,每年可多回收煤炭30多萬噸。
把每一塊煤炭「吃干榨盡」,是中國煤炭行業實現低碳發展的方向之一。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的榆神工業園區,由國家能源集團、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等企業主導的多個現代煤化工項目生產正如期推進。
在位於陝西省榆林市的榆神工業園區,由國家能源集團、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等企業主導的多個現代煤化工項目生產正如期推進(無人機照片,11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管廊縱橫交錯,構築起一座座「鋼鐵森林」,現代前沿科技完成煤炭「由黑到白」的轉換,最終成為可降解的醫用骨釘、餐具、購物袋……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現代煤化工發展圖景已在眼前。
來自山東的信發集團有限公司在榆林市神木市投資的神木神信循環經濟產業園,以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為目標,在電廠和化工兩個板塊發力,不斷提高項目的含「新」量、含「綠」量。
「通過不斷延鏈補鏈,循環利用廢棄資源,如今我們各產品的能耗均低於標杆水平15%以上。」企業總經理李寧說。
綠色低碳的生活生產方式,也讓藍天白雲成為日常風景。作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榆林市中心城區空氣品質連續三年達標。今年1至10月,榆林市中心城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24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