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休閒,商業圈中的新冒險

2022-10-19     品橙旅遊

原標題:城市新休閒,商業圈中的新冒險

【品橙旅遊】這個「十一」,小玲去了幾次商場,並不是購物或吃飯,而是「玩兒」。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商場的功能不僅僅是「逛吃」,還有「微度假」。

商場,正在成為城市新的休閒空間。

露營風刮進商圈

7月,在上海最高樓——上海中心的五層露台上,一群年輕人不僅乘著晚風聚餐露營,還可以看露天電影,當然也可順便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大上海的夜景。

MorningLAB作為上海中心的城市露營合作夥伴,從2021年春開始和上海中心共同打造夏日露台季之城市露營以來,獲得不少關注。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產品為2小時「城市露營」,一經落地就受到消費者的歡迎,活動安排為在夏季每周一到兩場,每場60個席位,在各大平台以預定模式發售,每次推出幾乎場場爆滿,並成為上海的網紅打卡地。

上海中心xMorningLAB城市露營活動

據悉,該公司主要圍繞露營垂直的全產業鏈打造產品,最早從72小時目的地型的雄庫魯帳篷酒店,到48小時周末游的早安太陽島度假營地,現在又來到了上海中心城市搞露營。

該負責人表示:「我們意識到消費者的需求是多樣的,所以一直在嘗試細分產品,希望能解決相應消費人群在這個特殊時期的旅遊休閒的痛點。想要做好休閒體驗互動,城市商業中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同的商業體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空間設計理念以及文化傳遞。我們需要更好的挖掘特型空間的特點,結合城市商業中心的自身優勢,打造出更適合疫後時代的新旅遊新消費。」

專家也認為,在「微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由於遊程近且「吃住行游購娛」商業配套齊全,城市商業中心已然成為城市休閒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戴俊騁就表示,受疫情影響,以本地游為代表的近距離、短時間、高頻次的「微旅遊」方式興起,露營、休閒旅遊等方式快速升溫。除了市集、室內露營外,個人看好特色酒店(含民宿)游,近郊度假、親子類酒店(民宿)最為走俏,還有由各類節慶或創意活動驅動的商業中心、文旅街區等也大有前景。

上海中心xMorningLAB城市露營活動

也正因為商家看到微旅遊的前景,不少商業區都紛紛上馬項目。

近期,全國各地的萬達廣場颳起了「屋頂經濟」風。在梧州高旺萬達廣場的屋頂上,憑空出現了空中露營集市、露台電影、花園音樂會等活動。下班之後,這裡成了年輕人休閒娛樂、放鬆解壓的絕佳場所。在寧德蕉城萬達廣場的屋頂上,引入高品質品牌「坡渡山海園著」,打造城市首個天台露營網紅打卡地。

戴俊騁說: 「『微旅遊』不僅推動目的地自身環境提升,也將更考驗現有旅遊目的地運營團隊自身創意活動組織能力和特色文旅活動供應鏈企業的整合能力。」

的確,中國的商業中心及大廈不再將目光只停留在商業、餐飲,而是不斷在推索著與新的產業融合。北京僑福芳草地以藝術雕塑作為吸引物,吸引著城市中產階級的光顧。而上海中心大廈更為直接,在今年引入了以探索新建築為主題的青少年研學和重陽節登高為主題的相關活動。相關負責人還表示,上海中心大廈未來還會推出不同主題的活動,使消費者不僅可以在裡面自由地購物聚餐,更可以放鬆休閒。

商業中心,休閒領域新的城市地標

購物中心是城市的公共空間,它是一個滿足人們外出和社交聚會等全方位需求的目的地。文化和商業在此相互融合,展現出豐富的形態。

專家表示,購物中心具有充足的休息區是打造「城市微旅行」綜合體的條件,休息區可以輕鬆成為人氣打卡點之一,同時也可以通過藝術裝置,吸引更多的遊客到購物中心裡遊逛。

北京著名的商場隆福大廈在復建之後,早就在嘗試與市集、藝術展相結合,打造出文藝商業的氛圍。11月,一檔藝術書市的市集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隆福寺的是「隆福大廈舉辦的藝術集市」

融合營銷,成為了新的商業密碼。

對此,隆福大廈品牌推廣經理馬小量坦承,消費者早已習慣線上購物所帶來的便捷性,注重購物體驗已不再是商業中心主要經營思路。同時,作為商業體組織活動的最終目的必然是銷售業績的提升,要達到目的,是需要我們對品牌進行包裝推廣傳播,收穫流量從而轉化為銷售。

「好的品牌營銷是我們組織活動的核心,活動是品牌營銷主要方式之一,可以比作『強心劑』,能有效的帶動商業短時流量提升,從而轉化銷售,在提振品牌商戶經營信心的同時,也會使商業處於良性的運營環境。」馬小量在洞察消費新趨勢時注意到,輕年力消費者更注重參與活動能夠有機會表達自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焦點,通過自媒體平台抒發情感,同時結識新的盟友。 因此「社交屬性」是商業中心組織活動意義的核心:精緻的場景、靈魂有趣的圈層文化主理人、豐富的互動內容相結合才會激起參與者的共鳴,真正的「玩」在一起,彼此相容。

馬小量建議,未來商業中心應該更多從城市經濟發展考慮自身定位,以線下體驗業態為主要經營內容,滿足目標圈層客群的休閒體驗需求形成島嶼效應,活躍商圈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地標。

城市度假的新探索

如今,疫情從一個突發變量成為一個常量,旅遊者不僅定義旅遊業,也在定義城市和鄉村的每一處旅遊休閒空間。

上海中心xMorningLAB城市露營活動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魏翔認為,商業中心或者商業設施在都市休閒旅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說: 「一個城市要想吸引住高端的人才、打造一流的休閒都市,它必須要有三大中心:商業中心、文化中心和藝術中心。很多時候,這三個中心會交疊在同一個地區。其中商業中心的表面的功能是購物和消費,但是在休閒城市當中,它的核心功能是社交跟娛樂。」

由於城市旅遊實質上是短途旅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除了市集、室內露營這些小型業態以外,還要關注到美術館和兒童博物館這樣的新興業態,通過娛樂和社交的功能來發揮商業中心的附加值。

「比如說上海的濱江徐匯,在建設的過程中就很好的注意到了這種經驗,把龍美術館等一系列的藝術業態引入進來,實現了藝術業態的商業化。」魏翔說。

魏翔教授提供了一個數據:在疫情前美國72%的旅遊流量都是在短途旅遊,即城市周邊的旅遊,只有28%左右的流量是長途旅行。「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現在提倡的城市休閒不是一種新的形式,也不存在短期化的問題,它實質是在旅遊向休閒過渡的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如果我們還沒有達到度假或者休閒為主的這樣一個旅遊形態的時候, 微度假或者城市周邊旅遊、休閒旅遊都將長期存在。」

戴俊騁也認為,疫情後,得益於旅遊產品結構的加速調整,近程休閒、郊野露營等旅遊產品逐步完善及受眾旅遊消費習慣的養成,「微旅遊」會有一定的持續。「受疫情影響導致收入降低和出遊預算縮減,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微旅遊』的延續。」他說。

無論如何,周邊游的探索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不僅是疫情的助推,也是走向美好生活必經之路——隨時隨地的休閒放鬆與社交娛樂,而在體驗為王的社交時代,商業中心具有充足的休閒空間,如何為消費者創造一個舒適、方便的購物休閒環境,已成為打造「城市微旅行」綜合體必備的自我修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546e1d1d0aef7f39538494c5fa66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