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佛持杯」翻車!600億喜茶「擦邊球」背後的增長焦慮

2023-12-06     野馬財經

原標題:「我佛持杯」翻車!600億喜茶「擦邊球」背後的增長焦慮

「佛喜」變成「佛不喜」。

作者 | 劉俊群、蘇影

編輯丨李白玉

來源 | 野馬財經

國內茶飲界龍頭級別品牌「喜茶」,最近攤上事了。

上月28日,喜茶推出了以無語菩薩、歡喜羅漢和伏虎羅漢為主題的「佛喜」茶拿鐵,銷售火爆。結果產品剛剛上線3天,喜茶就被深圳市民族宗教事務工作局約談了,因為喜茶的這波營銷,涉及到「以宗教名義進行商業宣傳」,踩線了。

12月5日,「喜茶涉嫌違反宗教事務管理條例被約談」登上微博熱搜,截至6日下午17時,話題閱讀已達4.4億。

目前,喜茶相關產品已下架。與其合作的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方面則表示,雙方的聯名合作已結束。喜茶(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店)工作人員表示,本店的「佛喜」茶拿鐵在4日已全部下架,周邊產品也已被撤回,未來將不會再有相關產品上線。

喜茶的聯名營銷在業界頗有名聲,成立至今聯名已經超過110次,光是今年的聯名就達到了10次。持續的產品聯名營銷活動背後,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喜茶正在面臨增長的壓力,通過聯名來提升熱度、抬升銷量,成為應對增長壓力的一種手段。

不過,「恰飯」再難,「踩線」顯然也是不行的。

太懂「打工人」?不懂「邊界線」?

11月28日,喜茶的「佛喜」茶拿鐵一經上線,便因其造型獨特在小紅書引起熱捧,不少網友調侃其為「無語菩薩」、「無語佛」,甚至還有網友對著奶茶杯上的無語菩薩拜了拜。有網友在微博曬出「佛喜」茶拿鐵,第一天就收穫了1.3萬+贊和671+評論,可見其熱度之高。

甚至喜茶被約談後,在二手交易平台閒魚上,還出現了上百條銷售「佛喜」茶拿鐵的飲品杯和周邊產品,其中,單個冰箱貼要29.9元、一個空飲品杯需要15元。而當初,喜茶店內銷售一杯「佛喜」茶拿鐵也才19元,冰箱貼套餐(一杯「佛喜」茶拿鐵+冰箱貼)則為24元。

來源:小紅書截圖

此次,喜茶聯名受到如此追捧,也與年輕人時下流行的解壓方式——求佛、逛寺廟有關。「在求人和求己之間選擇了求佛,在上班和上學之間選擇了上香。」這早已不是一句簡單的調侃。

攜程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10%,而每年3月份,北京雍和宮每日至少4萬人次的客流量恰是最好的印證。

在喜茶推出的「佛喜」茶拿鐵系列中,最受歡迎的無疑是「無語菩薩」。「無語菩薩」原名「沉思羅漢」,是瓷器藝術大師曾龍升所作《釉下加彩十八羅漢塑像》中的一件。由於其面部表情特殊,在今年國慶期間就已出圈。

以其「盛況」,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本來有可能成為喜茶諸多聯名營銷活動中的一個經典案例。

但產品上線僅3天後,深圳市民族宗教事務工作局就約談了喜茶公司。據「澎湃新聞」報道,宗教事務工作人員透露,經過民宗部門和市場監管等部門會商研究,他們(喜茶)其實打的是個「擦邊球」。

根據2018年2月1日施行的《宗教事務條例》第五十三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禁止以宗教名義進行商業宣傳。2017年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業化問題的若干意見》則強調宗教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商業化問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假借佛教道教名義開展活動、謀取利益。

此次,喜茶無疑「踩了雷」。約談後,喜茶也是火速下架了全部關於本次「佛喜」聯名的宣傳以及相關文創產品。截至12月5日,在喜茶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已檢索不到任何關於「佛喜」茶拿鐵的內容。

在「喜茶因聯名被約談」的微博熱搜下,不少網友表達了不同看法。有網友表示「好歹對佛主有點敬畏之心」,也有網友表示「不喜歡可以不喝,為什麼要阻止別人喜歡呀?」也有網友感嘆「喜茶什麼都想聯名,這下終於碰壁了。」

來源:易維視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3年一年,喜茶就已公布超過10次IP聯名活動。2017年至今的六年間完成了上百次的聯名。而靠聯名來銷售產品,似乎也成為不少新茶飲的常態。2023年,瑞幸與茅台的聯名,再次火爆,在開售第一天就賣了出542萬杯,銷售額破億。

更早些的時候,喜茶公司還曾推出過與《夢華錄》《甄嬛傳》、芬迪(FENDI)等品牌IP的聯名產品。比如,喜茶與《原神》推出「喜遇原神2.0」聯名飲品,3日累計售出近300萬杯,單店日銷最高超3600杯,及3天熱銷50萬杯的「甄喜傳」。

當然,期間也不是沒有「踩過雷」。2019年4月19日,喜茶HEYTEA與主要銷售保險套的杜蕾斯在微博互動,文案為「第一口最珍貴」,海報配文為「今夜一滴都不許剩」。隨後,喜茶在該條微博下評論:「你唇上始終有我的芝士」。這樣露骨的互動難免讓人浮想聯翩,不少網友表示不適。最終,此事以喜茶刪除相關內容並致歉而收尾。

來源:喜茶

對於此次「佛喜」營銷踩雷的原因,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分析道,2023年以來,無論是茶飲賽道還是咖啡賽道,都在瘋狂地跨界營銷。在這樣的背景下,跨界營銷出事屬於意料之中。之所以會出現,主要是企業為了流量、營銷聯盟,不惜代價所導致的一種變形或異化的過程。而這背後是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消費者喜新厭舊的心理共同導致的。

聯名翻車背後

「行業龍頭」遇到增長瓶頸?

這次聯名翻車登上熱搜的喜茶今年已經11歲了,創始人聶雲宸是一位90後。2012年,聶雲宸從廣東江門江邊的一家小店出發,推出了第一杯芝士茶。後十餘年間,喜茶從地方擴張到全國,成長為高端新茶飲代表。2021年和2022年,聶雲宸還分別以100億元和85億元財富入選《胡潤百富榜》。

事實上,聶雲宸本人財富值變化也伴隨著新茶飲行業的市場波動,最近兩年,在疫情反覆和消費熱情下滑背景下,喜茶似乎遇到了增長瓶頸。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報告顯示,2017年-2021年,我國新茶飲市場規模一度從422億元增長至100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20%。不過2022年,受疫情反覆等影響,協會預計全年市場規模理想狀態也僅為1040億元,基本和上年持平。

市場增速放緩期間,國內茶飲門店數量卻有增無減,截至2022年底,我國新茶飲門店總數約48.6萬家,較2020年底37.8萬家,增長超28%。

玩家眾多、內卷嚴重,喜茶雖為新茶飲龍頭之一,也面臨了壓力。據久謙諮詢中台數據顯示,從2021年7月起,喜茶在全國範圍內的坪效(每坪面積產出的營業額)與店均收入開始下滑。同年10月份,喜茶門店均收入與銷售坪效環比7月份下滑了19%、18%;同比下滑35%、32%。

在此背景下,進入2022年,喜茶則開始因「裁員、降價」等舉動捲入輿情漩渦。

早在2022年2月,「喜茶將裁員30%」的新聞就曾衝上熱搜,對此公司回應稱確有員工年前被辭退,為少量人員調整。緊接著,半個月後,喜茶又在微博拋出「降價」消息,表示將告別3字開頭。

對此,智和島集團創始人胡華成認為,喜茶的降價行為看似不正常,實際上是想通過薄利多銷來挽救大幅下降的收入。

此後,喜茶殺入CoCo都可、一點點、書亦燒仙草、茶百道等布局的中端價格帶,15-19元成為主流飲品,在2022年產品中占比高達79.7%。而此前2021年喜茶菜單中,15-19元產品占比僅為8.9%,20元以上的產品占比則高達88.8%。

來源:《喜茶這十年》報告

從結果來看,降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喜茶的產品銷量,但公司收入卻似乎未同步增長。

2022年6月至年末,喜茶門店每日店均銷量和月度總銷量對比去年同期,分別平均增長了20%。創新經濟服務平台「創業邦」預估,2022年喜茶全年銷售額約為47億元,將低於2021年53.52億元的收入。

來源:「創業邦」

不過,在2022年11月,喜茶宣布開放加盟後,喜茶今年的表現明顯好於2022年。據喜茶發布的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期間,全國各地門店均呈現銷量暴漲,同比節前,許多門店銷量增長超過300%,甚至有的門店增幅達500%。

門店數量也進入快速擴張狀態。截至2023年12月6日,窄門餐眼數據顯示,喜茶線下門店數量3022家,較去年新增2210家,而2020年、2021年新增開店數分別僅為199家、51家。

來源:窄門餐眼截圖

五輪融資、600億估值仍未上市

增長壓力何解?

曾幾何時,標榜「真果、真茶、真奶」的喜茶一度是資本寵兒,在2021年D輪融資中,喜茶收穫高達600億元估值,刷新國內新茶飲記錄,目前公司已五輪融資。

2021年4月,據「資本邦」消息,喜茶已正式啟動赴港上市,並且中金、瑞銀等投行已經為喜茶管理層安排了部分非交易路演活動。不過喜茶表示,沒有任何上市計劃,該消息不實。2022年年初,喜茶投資方之一、美團龍珠創始合伙人朱擁華曾表示,喜茶兩年內不考慮上市。

來源:愛企查截圖

但與喜茶上市 「按兵不動」策略相反的是,IPO門口不少新茶飲品牌已排起了長龍。

2022年,蜜雪冰城遞交《招股書》,2023年8月15日,新茶飲公司茶百道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同一賽道的古茗、滬上阿姨等知名品牌也紛紛開啟上市計劃。

而在此背景下,喜茶估值已達到600億元,卻遲遲不上市,或許從與喜茶同為第一梯隊的奈雪的茶(2150.HK)身上,可以得出一個大致的答案。

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成功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超300億港元。然而兩年過去,截至12月6日,公司最新市值僅為56.94億港元,市值縮水超80%。此外,2022年年報顯示,奈雪的茶實現營收42.97億元,同比下降0.1%;虧損約4.61億元,較2021年1.45億元的凈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在同行市值下滑的情況下,喜茶的估值也會受到影響。」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

而且喜茶現在的估值,也不能完全代表未來在二級資本市場的表現。「只要不上市,不經受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考驗,就可以一直維持私募階段的高估值。因為私募階段更看重其估值成長性和上市退出預期,但二級市場會很重業績表現的成長性和財務結構的穩定性。」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

對於喜茶為何沒有上市,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新茶飲市場競爭激烈,高速增長期在2020年前後,但市場瞬息萬變,如今市場偏好已轉向。在IPO審核收緊之下,喜茶上市的難度更大。

而這次聯名翻車,似乎也給喜茶的高歌猛進提了個醒。上述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喜茶麵臨估值、增長等方面的困境,但外部壓力總是暫時的。喜茶,不能盲目注重銷量,而亂了自己的陣腳,更不能觸碰合規的紅線。

「競爭的核心是差異化,只有差異化才能構建穩定的收益基礎。營銷僅能在短期差異化方面發揮作用,研發創新是保持長期差異化的關鍵。」沈萌表示。

你喝過喜茶嗎?感覺如何?評論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536e0df40316600a7a52b8f51b445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