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發布《2023中部縣域經濟百強研究》,評選出「2023賽迪中部百強縣」。具體到河南,鞏義市、新鄭市、濟源市、襄城縣等28地入選,入榜中部百強縣數量最多。湖北、安徽、湖南入榜數量則相差不大,山西最少。
據了解,《2023中部縣域經濟百強研究》基於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內涵,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水平四個維度進行設置,科學構建中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最終形成「2023賽迪中部百強縣榜單」。其中,根據2022年中部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為了更好體現發展質效,設立了「GDP≥35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億元」的中部百強評價雙門檻。
2023年賽迪中部百強縣評選結果如下
河南入榜中部百強縣數量最多,中部重點關注人口小縣、GDP小縣
從中部百強縣榜單看,六省中,河南在數量上仍占據優勢,入榜縣域數量達到28個,其後依次是湖北、安徽、湖南,三省入榜數量相差不大,分別為23個、21個、20個,江西、山西入榜數量較少,分別為6個、2個。相較於2022年,河南入榜縣域數量減少2個,湖北與山西各增加1個,安徽、湖南、江西數量未變。
湖南省縣域頭部優勢明顯,中部百強縣榜單前10位中,有3個來自湖南,雖然個數比2022年減少1個(醴陵市),但長沙縣、瀏陽市、寧鄉市繼續位居榜單前3,與上年一致。前10位中,湖北省的大冶市由去年的第11位前進至今年的第8位。研究還指出,安徽、河南、湖北梯隊分布較為均衡,山西、江西缺少強縣支撐。
百強縣是中部六省穩增長的重要支撐,中部百強縣2022年GDP總量達到6.1萬億元,較2021增加0.6萬億元。除山西、江西入榜數量較少,其他四個省份入榜縣市的GDP總額在所在省GDP占比均超過四分之一。
同時,固定資產投資正在成為中部百強縣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研究發現,中部百強縣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速達到12.6%,較2021年增長1.7個百分點,增速高於全國百強縣(11.6%)及除湖北省以外其他中部五省投資增速。其中,新產業、新基建、新業態成為投資新賽道,比如,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材料、新型顯示、預製菜等新產業成為新的投資風口,出現了多個百億級項目。
研究也指出,中部百強縣2022年人均GDP達到1.1萬美元,根據經濟發展規律,大約在人均GDP一萬美元到兩萬美元之間,屬於「質量型」(「品質型」)消費階段,建議中部百強縣關注消費供給品質提升和消費品牌打造,結合國家相關政策,積極推動智能消費、綠色消費、文化消費等新消費領域。
研究也對整個中部縣域發展提出建議。跟蹤中部縣域近五年經濟增長曲線,發現在中部縣域發展過程中存在「400億-600億元」和「800億-1000億元」兩個發展瓶頸期,典型特徵是GDP增速出現較大程度的分化。因此,研究建議關注這兩個發展瓶頸期,當縣域GDP發展到400億元,需要逐步完成從土地、人力等要素優勢轉化為產業集聚發展優勢,才能實現階梯跨越,從而進入一個快速增長期。當縣域GDP發展到800億元,縣域需要完成從產業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單純的規模擴張會受到較大的環境、資源壓力,需要提升經濟發展的質效才能跨越這一瓶頸,順利晉升「千億縣」。
另外,研究表示,重點關注人口小縣、GDP小縣。近年來,山西、安徽、湖南等省份陸續實施「人口小縣」機構改革,研究認為,小縣成為中部縣域發展中值得關注的重要對象。研究將小縣分為袖珍型(縣域常住人口低於15萬人、GDP不足50億元)和潛力型(縣域常住人口低於15萬人、GDP超過50億元),前者要破解要素資源制約,深挖自身稟賦優勢,打造特色旅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治理效能,保障經濟平穩運行;後者發展的重要途徑依然是工業化和城鎮化。
(來源:河南日報、大河財立方、澎湃新聞、湖北日報、華聲在線等)
沐林|編輯
河南經濟報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536081ebd36bd0597e209d6bbdaca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