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菲李現官宣了!
最近,兩人一起合拍的新劇《去有風的地方》衝上熱搜。
光看這配置,瞬間把氛圍感拉滿。
麗莎願稱之為顏狗的天堂,心動的天花板。
曝光的路透中,哪怕在煙火氣十足的菜市場,劉亦菲依然是氣質出塵。
不愧是行走的5A級風景區!
每當提起劉亦菲,繞不過美的標籤,也離不開「神仙姐姐」的稱號。
14歲那年,她為北京三里屯某房地產公司拍攝的宣傳照,映入一個男人的眼帘。
男人叫游建鳴。
名字或許陌生,但提到電視劇《金粉世家》製片人這一身份,似乎也能有些明了了。
當時正為劇中女二號選角忙得焦頭爛額的游建鳴,被碩大策劃牌上俏麗的形象所吸引。
這不就是自己要找的白秀珠嗎?
幾經調查,得知照片中的女孩身在國外,正準備入學北電。
於是一通跨洋電話,敲定了兩人之間的合作。
14歲的劉亦菲,憑藉四張生活照,開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劇中,她是刁蠻任性,卻愛而不得的千金大小姐。
儘管介入男女主之間,但說實話就是討厭不起來。
在這部戲裡,光環給了陳坤和董潔,但白秀珠的角色,卻也為劉亦菲打開了好運的大門。
作為伯樂,游建鳴也十分看好自己發掘的這根苗子。
在《金粉世家》即將殺青之際,便迫不及待把她推薦給了正在籌拍《天龍八部》的圈內好友張紀中。
說來也巧,張紀中也曾看到過那塊策劃牌,並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沒有過多糾結,只需要找一個清純的,不食人間煙火的女性形象,來扮演出塵絕俗的王語嫣。
而劉亦菲,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原著對於王語嫣的描寫,是這樣的:
一聲嘆息便如魔咒一般勾了段譽之魂,及見其背影,只覺煙霞籠罩,恍入仙境。苗條的身形,披肩的長髮,折射的卻是一種純潔而神聖的氛圍,一抹精神的濃郁香氣。
而劉亦菲一站在那,就仿佛角色從書中走出來一般。
她把王語嫣的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演繹得入木三分。
一顰一笑,驚艷了段譽以及我們這些顏狗的時光。
自這部劇之後,「神仙姐姐」之名,便一路伴隨著劉亦菲。
彼時,媒體用「一步登天」來形容她的星途。
記得那會兒坊間還流傳著一個故事:
《天龍八部》開播之前,金庸送給劉亦菲一本原著,並在扉頁位置親筆寫道:
「亦菲小姐,有你來演王語嫣,讀者才知金庸沒有騙人。」
短短几句話,足見金庸先生對劉亦菲的肯定。
此後《仙劍奇俠傳》里的南詔公主趙靈兒,
《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姑姑,
這兩部劇都給她帶來了空前絕後的口碑,更是將劉亦菲的事業推向巔峰。
同時,也讓她坐穩了內娛顏值天花板的位置。
正所謂「成也天仙,敗也天仙」。
與生俱來的美貌,是一路照亮她的光,卻也是無情灼傷她的火。
她被困在了虛無縹緲的美人戲裡,用美麗為自己設置了一道結界。
從《新倩女幽魂》到《鴻門宴》,再到《銅雀台》,甚至是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無一不落俗套地扮演著絕世美人的角色。
記得某女演員說過,當你演了一個茄子,所有紫色的東西都來找你了。
戲路拓不出去,演技也會固步自封。
為了打破這個桎梏,劉亦菲嘗試過轉型。
接下了《四大名捕》和《烽火芳菲》兩部顛覆形象的製作。
扮演的角色,一個是捕快,一個是寡婦。
可光從外形上看,就沒有什麼說服力。
先是《四大名捕》中的無情,編劇給了個下肢癱瘓的設定,權當個擺設吧。
觀眾主要看的是臉,這女版無情的臉上,少了冷凜,更多是一種柔和。
瞅了一眼劇照,我以為夢回《鴻門宴》了。
再說到寡婦。即便身著粗布群,也遮不住那張公主臉。
有人勸她,影后這麼多,仙女有一個,別再執著於演技了。
可對於劉亦菲來說,畢生追求,就是做個用演技立足的好演員。
她在《準備好進入夢想的維度》中寫道:
「如果你問我:如果可能你還想從事什麼職業,我一定還會說,演員!」
在她看來,演員,是一種基於創造性的生命體驗。
這,遠遠超過一個光鮮的明星外表,以及它所帶來的名利上的滿足感。
劉亦菲不止一次面向觀眾表露出自己對表演的虔誠。
雖然演技常被詬病,但從來沒人懷疑過她的敬業感。
毫不誇張地說,她在用生命,去踐行自己作為演員的初心。
拍《神鵰俠侶》時,需要吊威亞,尚未成年的她拒絕了使用替身,所有打戲親自上場,以至於最後落下了終身的頸椎病。
《露水紅顏》中,一場被車撞飛落水的戲,拍了20幾條,大春季里,劉亦菲已經呼吸困難,卻還問導演要不要再來一遍。
《新倩女幽魂》里,她雲淡風輕對著採訪記者說自己「沒有受傷」,可鏡頭一轉,同組的女演員卻透露,她基本上每場戲下來都淤青遍布。
可即便她再努力,也必須承認世界上有「天賦」這種東西。
她每次推出的新作品,不僅不能為自己的演技正名,反而每一次都坐實了「演技差」。
打開豆瓣,劉亦菲近十年來的作品最高也只是6.3分的《鴻門宴傳奇》。
在娛樂圈裡努力了這麼些年,你要說她沒收穫,那是假的。
依傍於古裝大製作,再加上她勤奮好學天生不怕吃苦的魄力。
練就了一身行雲流水的武打本領。
正因為如此,才獲得了迪士尼的青睞。
《花木蘭》選角時,劉亦菲坐了14個小時的飛機到洛杉磯,一整晚沒睡,到了之後馬上就要試鏡。
試鏡時,一共演了五場戲,還接受了一個半小時極為殘酷的體能測試。
導演妮基卡羅當即發文說:我不僅找到了木蘭,也找到了一位戰士。
可惜的是,《花木蘭》並沒有讓她徹底翻身。
從開拍前的造勢到正式上映後,各路吐槽聲接踵而來,熱度也呈現斷崖式下跌。
原以為這部電影會成為劉亦菲事業的助力,沒想到猶如曇花一現。
她每一次的拼盡全力,都好像是在自取其辱。
回望劉亦菲這一路走來,過早享受了成名的快感,也因為自身實力一度沉寂。
放眼周圍,不乏一些看熱鬧的人,向她吐出口水,做出最惡意的攻擊。
「變性人」,「戀愛」,「揚州瘦馬」,層出不窮的黑料猶如潑墨一般,劈頭蓋臉澆在劉亦菲身上。
他們希望她咒罵,還擊,好藉此踩碎她的天仙濾鏡,一睹她落荒而逃的囧狀。
可她都咬緊牙關,默默忍受著。
哪怕身上背負太多太多的爭議,也始終懷著一顆向陽之心。
劉亦菲喜歡貓。
如果你常翻看微博,就會發現,她的日常生活分享幾乎都與貓息息相關。
在她家裡,有個大大的後院,專門用來收養無家可歸的流浪貓。
一群,接著一群,照顧穩妥,直至為它們找到新的主人。
她資源很多,卻從不驕縱。
當娛樂圈各種戀情炒作,艷壓通稿滿天飛的時候,她始終保持著難得的清醒。
在很多人眼中,大明星就得受到眾星捧月的待遇,包括他們自己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劉亦菲卻不以為然。
在別人看來,她是「女神」,她卻坦言,自己只是個「屌絲」。
當被小朋友當眾叫「姐姐」,她笑稱「應該叫阿姨」。
不演戲的時候,就從大家的視野中消失,然後再出其不意地,帶著新作品歸來。
你能感受到,她安靜得好像不是個大明星。
是的,確實不像,因為她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演員,真正的演員。
演員,就是要學會落地。
即便這條道路漫長而曲折。
即便她還演得不夠好。
但我,依然願意給她機會。
就像郝蕾說的,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會演戲。
能夠堅持本心、擁有打破自我的勇氣,在我看來,這比「天賦」更可貴。
娛樂圈浮沉20年,從搖曳生輝的白月光,到馳騁沙場的花木蘭,
劉亦菲卸下紅妝換上戎裝,不變的,是眼眸里的清澈。
只是,這份清澈,少了不諳世事的天真,多了幾分成竹在身材的篤定。
雖然《花木蘭》撲了,但好在還有《夢華錄》和《去有風的地方》。
拋開演技,這次,只為她的勇氣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