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財訊報道 6月6日,藍光發展(600466.SH)正式終止上市暨摘牌,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至此,藍光發展成為了A股第一家退市房企。
在本輪房地產調整周期中,藍光發展早在2020年便出現了短暫的流動性危機傳言。2020年10月,藍光發展廣東佛山里水項目因延期償還債務,導致合作方平安不滿。市場一度傳出,平安銀行禁貸藍光發展的消息。
債務延期只是藍光發展陷入流動性危機的徵兆之一。2020年9月,藍光將其持有的生物醫藥板塊資產迪康藥業的全部股權以9億元轉讓;2021年2月,旗下優質物管資產藍光嘉寶服務被以49.64億元轉讓給碧桂園服務。
然而,流動性緊張的情況似乎並未有明顯緩解。2021年5月,藍光發展因信託合同糾紛成為被執行人。同年7月,藍光發展首次出現公開市場債券違約,正式暴雷,其後多筆境內債、銀行借款等紛紛違約。
值得一提的是,藍光發展曾試圖通過引入「白騎士」掙脫債務泥淖。2021年4月27日,藍光發展「二代」楊武正在投資人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絕對不會甩賣公司,藍光也沒有考慮出讓控制權。有適當的機會時,會引入財務投資者。
後續雖傳出藍光發展與融創、華潤、華僑城,四川地方國資的「緋聞」,但最終卻均無實質性進展。
與此同時,2021年6月3日,為了隔離風險,創始人楊鏗辭去了公司董事長職務,年僅26歲的楊武正臨危受命被選舉為董事長。一個月後,藍光發展高管層震動,遲峰辭任總裁、歐俊明辭任財務長。楊武正又一肩挑起了藍光發展總裁一職。
債務壓頂、高管離職、優質資產盡數被售的藍光發展,似乎已無計可施。在出險的近兩年間,藍光發展逐漸在市場上「銷聲」,債務重組更是遲遲未見進展。
近期有傳聞藍光發展債務重組方案將出爐。但4月24日,藍光發展對此發布了澄清公告,稱公司目前尚未與債權人簽訂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重組協議。
截至2022年底,藍光發展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49.41億元;總資產約1323億元,同比減少24.2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約-238.69億元,同比減少1858.96%。
據小道稱,藍光目前公司內留守的員工,幾乎都在尋求各種資產變賣,而公司外則時常有討薪的員工、投資人、供應商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