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還有戲嗎?零售+數字化是救藥嗎?

2023-02-10     零壹財經

原標題:銀行股還有戲嗎?零售+數字化是救藥嗎?

來源 | 零壹財經 作者 | 姚麗

春節後,銀行股再度隨著大盤「修整」。1月30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各市場指數沖高回落,占A股市值近一成的銀行板塊也隨大盤沖高後回調。

在2022年,銀行板塊隨大盤下跌,中證銀行指數(399986)從2月的最高點6837.48點到10月底的最低點4969.29,幅度達到27.3%,估值也降低到歷史低位。10月以後有所反彈。

在2022年10月以來這一段波動中,銀行股再次體現了「順周期性」。在疫情結束後,銀行股將走向何方?42家上市銀行,分叉是否會越來越大?

重新「順」過來了

2022年,受房地產風險及疫情管控束縛經濟活動的影響,市場對於上市銀行的預期較為悲觀,這些因素反應在二級市場上,銀行股多數在2022年表現不佳,中證銀行指數在2022年一路下行,甚至未「參與」股票市場在2022年4月至6月底的第一波反彈。

資料來源:Wind

隨著房地產風險釋放及疫情管控放開,銀行業預期轉暖。二級市場上,中證銀行指數自2022年10月底以來跟隨大盤走了一波上漲行情。從漲幅看,滬深300自2022年10月底的最低點3495.95點漲至2023年1月底的最高點4268.15點,漲幅22.09%;同期,中證銀行指數從4969.29點漲至最高點5997.29點,漲幅20.07%,與滬深300基本一致。

「估值修復」之後,依然「腰斬」

在這一波反彈中,銀行股的估值有所修復。但是,從中證銀行指數看,整體估值仍處於歷史低位。截至2023年2月9日,中證銀行指數靜態市盈率4.6倍,市凈率僅0.54倍,股價相對於凈資產接近腰斬。截至2023年2月9日,僅招商銀行、寧波銀行及成都銀行市凈率超過1倍。

分不同類型上市銀行看,由於國有行和股份行規模較大,基數較高,增速更加平穩,以及二級市場盤子較大,整體估值低於平均水平;而作為區域性銀行的城商行及農商行規模相對較小,尤其一些農商行及城商行受益於地域經濟,業績彈性更大,同時二級市場盤子較小,股價更為活躍,從而整體上估值相對更高。

表1將A股上市銀行按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及農商行四個類別,按截至2023年2月9日的靜態市盈率從高到低排列,排在第一位的分別是:國有行中的郵儲銀行、股份行中的招商銀行、城商行中的蘭州銀行及農商行中的常熟銀行。除蘭州銀行外,其他三家「第一名」的市凈率也分別位列第一。而如果綜合考慮靜態市盈率及市凈率,則寧波銀行估值應該位列城商行之首。

表1 42家A股上市商業銀行二級市場表現(截至2023年2月9日)

資料來源:Wind

郵儲銀行比工農中建「值錢」

從表1可見,截至2月9日,在國有行中,估值最高的,不是工農中建,而是郵儲銀行,靜態市盈率4.93倍,市凈率0.62倍,均居國有行之首。

郵儲銀行的業績也最「靚」,2022年前三個季度,郵儲銀行實現凈利潤738.49億元,增長14.5%,是唯一增速達兩位數的國有行。前三季度的凈資產收益率為9.17倍,僅次於建設銀行。

資料來源:Wind

國盛證券認為,郵儲銀行的優勢在於:業務方面,郵儲銀行實行差異化零售銀行戰略,將個人小額、涉農等領域貸款作為特色化經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資產質量方面,不良資產歷史包袱輕,2022Q3末不良貸款率為0.83%,比上市國有大行平均不良率低55bps。

交通銀行在國有大行中估值最低,靜態市盈率3.98倍,市凈率0.44倍。與估值排名相對應,2022年前三季度交通銀行實現凈利潤678.83億元,增速5.47%,凈資產收益率6.91%,在國有行中均處於低位。

浙商證券在對交通銀行三季報的點評中認為,22Q3末交通銀行行不良率環比-4bp至1.41%,關注率、逾期率環比+3bp、+5bp至1.46%、1.32%,前瞻性風險指標有所波動,判斷主要是對公地產領域風險繼續暴露、疫情影響下零售相關風險壓力上行。

招商銀行凈資產的「市價」是華夏銀行的3.65倍

在股份行中,招商銀行依然估值最高,截至2月9日,其靜態市盈率7.03倍,市凈率1.21倍。與估值相對應,其凈利潤增速也排在前面,2022年前三季度凈利潤1069.22億元,同比增長14.21%,在股份行中增速位列第二。增速排名第一的平安銀行同期實現凈利潤366.59億元,同比增長25.82%,其估值在股份行中排第二名,截至2月9日靜態市盈率6.02倍,市凈率0.77倍。

資料來源:Wind

從凈資產收益率指標看,市場未給凈利潤增速較高的平安銀行較高估值也未失「公允」。2022年前三季度,平安銀行凈資產收益率8.93%,低於招商銀行12.03%的水平。

關於估值「排頭兵」招商銀行的競爭力,光大證券在對招商銀行2022業績快報的點評中認為:招行深耕零售業務30餘年,零售業務具有較深的護城河,這種護城河在於切實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精神,追求極致的客戶體驗,以及由此帶來的更大的客戶粘性。

股份行中估值最低的是華夏銀行,截至2月9日,靜態市盈率3.36倍,市凈率0.33倍。在業績增速及盈利能力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其實現凈利潤170.76億元,同比增長5.44%,凈資產收益率5.65%,在股份行中均排在最後。

相比而言,招商銀行的靜態市盈率是華夏銀行的2.09倍,市凈率是華夏銀行的3.65倍。這意味著,招商銀行的每1元凈利潤對應的股價,是華夏銀行的2.09倍,每1元凈資產對應的股價,是華夏銀行的3.65倍。

寧波銀行、常熟銀行領銜地方銀行

城商行與農商行的估值「第一名」與其凈利潤增速及凈資產收益率並未呈現出完全的一致性,可能與其規模小,業績波動更為明顯相關。

截至2月9日,城商行中蘭州銀行的靜態市盈率12.5倍,位列第一,但市凈率0.78倍,在城商行中排名第五,其2022年前9個月實現凈利潤13.46億元,增長7.37%,增加在城商行中並不突出,凈資產收益率4.46%,也排在末尾。

綜合考慮市盈率及市凈率,寧波銀行估值靠前。截至2月9日,寧波銀行靜態市盈率9.27倍,市凈率1.38倍。其2022年前9個月實現凈利潤171.91億元,增長20.16%,是六家增幅超過20%的城商行之一,凈資產收益率10.94%,也在城商行中也較為突出。

資料來源:Wind

民生證券研報認為,寧波銀行的估值溢價在於四點:一是突出的市場化治理機制,高管持股市值高;二是精準客戶定位,對公較早切換至深耕中小,零售端初始即定位於高端;三是2018年將將財富管理作為零售轉型重點,目前基本退出高速投入期,轉型成效逐漸釋放;四是不良率處於上市銀行領先水平,地產行業涉足較少。

上市城商行中貴陽銀行估值最低,截至2月9日靜態市盈率3.34倍,市凈率0.4倍。2022年前三季度貴陽銀行實現凈利潤43.89元,同比增長0.89%,在城商行中處於相對低位,凈資產收益率8.14%,在城商行中處於居中水平。

農商行中常熟銀行估值最高,截至2月9日靜態市盈率7.64倍,市凈率0.98倍,其2022年前9個月實現凈利潤20.79億元,增長25.23%,增速在10家農商行中位列第二,凈資產收益率9.91%,在農商行中處於較高水平。

資料來源:Wind

光大銀行在對常熟銀行2022年業績快報點評中認為:整體來看,公司盈利保持25%以上高增態勢,可轉債有望陸續轉股,公司內源、外延資本補充能力較強,為後續規模擴張及業績增長提供較強支撐;獨具一格的MCP移動信貸展業模式+紮實信用風險管控基礎+異地展業牌照優勢共築公司在小微業務護城河。

農商行中渝農商行估值最低,截至2月9日靜態市盈率4.05倍,市凈率0.38倍,其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92.42億元,增長5.6%,增速在10家農商行中排在末位,凈資產收益率8.52%,在農商行中排名居中。

國信證券在近期發布的研報中認為,從不良貸款率、關注貸款率、逾期率、「不良/逾期」和不良生成率五個指標來看,渝農商行的總體資產質量處於上市農商行中下水平,仍有改善空間;在業務上零售優勢顯著,加強科技賦能,未來有望持續受益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高估值銀行的共性:零售+數字化

如前所述,上述擁有較高二級市場估值的商業銀行均有「績優」的特徵,凈利潤增長及凈資產收益率均排名靠前。而這些績優商業銀行多在業務結構上偏重零售業務。四家估值「第一名」中,除了寧波銀行,其餘三家的個人業務或零售業務(各家披露口徑不同)收入占比均超過五成。

根據半年報,2022年上半年,郵儲銀行個人業務收入占比71.95%,較2021年的69.6%進一步提升。郵儲銀行由郵政集團發展而來,「繼承」了龐大的下沉網點覆蓋,國信證券近期研報認為:郵儲銀行通過近4萬個網點深入縣域,客戶數占全國人口的45%,擁有廣大的零售客群;公司長期堅持零售銀行戰略,近年來進一步以AUM 為綱升級財富管理業務,深挖客群價值;公司現任代董事長、行長劉建軍長期任職招行,擁有豐富的零售銀行管理經驗。

其他類型銀行中,2022年上半年,股份行中的傳統零售大行招商銀行零售業務收入占比為58.62%,估值第二的平安銀行零售業務收入占比為55.9%;農商行中的估值最高的常熟銀行個人業務收入占比為58.72%,估值第二位的瑞豐銀行個人業務在2022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為62.49%。

城商行中估值最高的寧波銀行個人業務收入占比為34.05%,與其他估值「第一名」相比占比較低。但寧波銀行正在致力於「大零售輕資本」的經營戰略。其他估值排名靠前的城商行未披露個人或零售業務占比,或占比相對不高。

在業務邏輯上,零售業務面對的客群更加龐大,更加依賴金融科技提升效率。根據財報,上述側重於零售業務的銀行,尤其是零售大行,均對數字化較為重視,在財報中也有較大篇幅的相關披露。

招商銀行在半年報中披露,提升金融科技實力是其發展戰略之一;2022年上半年其信息科技投入為53.60億元,同比增長6.03%,收入占比3.26%。

郵儲銀行在2022年半年報中披露其在加快數字化轉型,用科技力量持續提升客戶體驗,新一代個人業務核心系統全面投產上線,開創了以分布式平台承載超6億客戶的轉型之路;堅持創新驅動,在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等關鍵領域深化應用,形成 「平台 +能力+應用」的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格局。

券商樂觀

已發布業績快報的17家上市銀行在2022年四季度普遍收入增速低於2022年全年。而隨著房地產風險釋放及疫情管控放開後經濟轉暖,券商對2023年的銀行板塊持樂觀預期,2月以來多家券商給與銀行業「買入」或「增持」評級。

中泰證券認為,2023年行業增速預計自2季度觸底回升。各項收入中,上半年由於存量重定價承壓,下半年重定價因素全部釋放不再拖累,預計下半年息差環比平穩,對凈利息收入的同比負貢獻度收窄,利息收入增長逐步企穩;手續費跟隨資本市場行情低位緩慢回暖;其他非息收入由於2022年前高後低的基數原因,2023年將呈現前低後高的增長。

光大證券認為在經濟復甦預期下,持續超預期的信用擴張和政策維穩,可能進一步帶動板塊的絕對收益。

對於近期銀行股的調整,中銀證券認為除國內外市場資金因素外,可能亦反映市場對長期的經濟和地產的恢復幅度或仍謹慎;對於之後的判斷,中銀證券更傾向於隨著經濟數據發布,政策持續發力,或持續驗證經濟修復,改善預期,提振信心,並看好銀行股表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45e00634d596cfbea34e3157c404d3d.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