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藝術表現中,為了追求獨特的視覺效果,拍攝者會想盡一切辦法,在作品的形式美和內涵美上大做文章。尤其是形式美的表現上,我們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去折騰,但最後發現,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白費時間。
比如我們拍攝荷花,為了擺脫「俗氣」,害怕別人說我們的作品沒意境,沒有獨特的視覺效果,顯得很「俗氣」。於是,我們就會在形式美上去折騰。什麼搖拍,什麼雙重曝光,什麼放煙霧,以及對照片進行各種後期調色處理,等等。
尤其是在色調的處理上,很多朋友都會對荷花照片進行大膽的調色,嘗試各種不一樣的色調。當我們耗費大量的時間去調色以後,突然發現,荷花本身的色彩更好看。
眾所周知,我們在花費高價購買鏡頭的時候,不就是追求鏡頭對色彩的還原度嗎?好的鏡頭對色彩的還原度更高,相應的價格就更高。
更糟糕的事情是,有些朋友在後期處理上根本都不熟悉,沒有任何方向和目的,都是忙碌的亂調色。最後調整出來的色彩,比原照片更難看,比如盲目加大色彩的飽和度、明暗對比等。
當然,也不是說就不能後期處理,在後期處理的時候,不要過度後期處理,儘量還原荷花本來的色彩,因為相機在曝光的時候,色彩的純度、明度與原來的色彩肯定有一些出入,需要我們在後期處理中進行還原。
總之,在我們沒有明確的表現方向之前,不要一味地在色彩上去折騰,當我們耗費大量的時間去調色以後發現,荷花原來的色彩或許是最好看的。(本組照片由佳能6D+24—105mm鏡頭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