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嬰是豐沛功臣集團中最不起眼的一個,他這輩子似乎就留下兩個標籤,一是「萬年司機」,二是「義救劉盈」。
但他創造了一個小奇蹟,面對劉邦和呂雉對功臣集團的打壓迫害,以及「平諸呂」的大動盪,他是唯一一個能安心睡大覺,不被任何一方勢力忌憚的人。
夏侯嬰何德何能,能被劉邦、呂雉、漢惠帝、漢文帝信任呢?
夏侯嬰是除了盧綰之外,劉邦最信任的一個朋友,連蕭何、張良都無法相比。
夏侯嬰擅長養馬和駕車,是沛縣辦公大院裡的一名司機,除了給縣令大人駕車,還經常「跑長途」。泗水亭是夏侯嬰長途補給站,身為泗水亭長的劉邦就這樣結識了夏侯嬰。
一來二去兩人就混熟了,不但混熟了,還發現兩人「臭味相投」,特別聊得來。每次夏侯嬰路過這裡都要跟劉邦侃大山,一侃就是大半天。
因為太熟悉了,所以時常開玩笑打打鬧鬧。文人開玩笑鬥鬥嘴皮子,劉邦這貨手腳並用,估計還用上了道具,一不小心動作太猛,把夏侯嬰搞成了重傷。
按照秦法,劉邦這種行為就是犯罪。也不知道哪個缺德鬼把劉邦給告了,於是劉邦受到了審查。
輪到夏侯嬰上堂作證時,他矢口否認,劉邦因此逃過了牢獄之災,而夏侯嬰卻因為做偽證,後來被關進了大牢,被打了幾百鞭子,還蹲了一年多的監獄。
即便如此,夏侯嬰卻始終咬緊牙關,沒有說出真相。
陳勝吳廣起義時,沛縣令聽從蕭何、曹參的建議,決定招回在芒碭山當大王的劉邦,奉命前去聯絡的就是夏侯嬰和樊噲。
從那以後,夏侯嬰就一直追隨在劉邦身邊,爵位不斷提高,職業卻一直沒變——太僕。
太僕就是皇帝的專職司機,這個工作看起來不顯眼,但很重要,除非皇帝的親信不足以擔任。
春秋時期,宋國有個宰相叫華元,在和鄭國人開戰前殺羊犒勞將士。華元的專職司機叫羊斟,滿以為自己也能跟著解解饞,結果卻被華元忽視,連口湯也沒喝到。
大戰開始,羊斟駕著車把領導直接送進了敵人的包圍圈,嘴裡念念有詞:分羊肉的時候你說了算,上了戰場老子說了算!結果華元被俘,宋軍戰敗。
所以,司機握的不是方向盤,而是領導的命!
夏侯嬰是太僕釘子戶,從劉邦到漢惠帝劉盈、再到呂雉、漢文帝,他成了「萬年司機」,就沒幹過別的差事。
當然,夏侯嬰的駕車技術確實牛,惜墨如金的《史記》居然四次用了「趣攻戰急」來形容夏侯嬰的車技,意思是他駕駛戰車的速度驚人,也表現得很勇猛,多次立下戰功。
在單位,上下級關係很微妙,工作上的信任代替不了私人關係的信任,缺少私人關係的信任基礎,有些話只能通過特定的人轉述。
夏侯嬰就充當了這個傳話筒的角色,這一點我們稍後再說。
當年劉邦兵敗彭城,被項羽一路追殺,夏侯嬰差點把車軲轆跑飛了。
車上除了劉邦外,還有剛剛被從老家接回來的劉盈、魯元公主姐弟倆。劉邦嫌棄馬車載重太大,跑不快,一腳將姐弟倆踢下車。
夏侯嬰忠厚,見狀趕緊停車,將姐弟倆抱上車。劉邦又下腳,夏侯嬰再次下車抱起姐弟倆,如此往復十幾次,劉邦急眼了: 「你再救他們老子殺了你!」
夏侯嬰不為所動,他乾脆將姐弟倆抱在身上,讓他們摟著自己的脖子,把車廂留給老流氓自己。
大概是上天被感動了,他們一行四人居然真的擺脫了追殺。那一刻,夏侯嬰比劉邦這個父親更偉岸。
我發現很多人給劉邦洗白,說他把姐弟倆踢下車,是不想讓他們跟自己犯險。太扯淡了!
呂雉、劉盈母子這輩子歷盡磨難,夏侯嬰的捨身相救,就是他們不幸人生中最溫馨的一段記憶。
劉盈即位後,將靠近皇宮的一個大宅子賜給夏侯嬰,並給宅子賜名為「近我」。雖然這個名字起得太缺少文藝范,但漢惠帝對夏侯嬰的親近之情一覽無遺。
如果說夏侯嬰跟劉邦、呂雉、劉盈有過命的交情,那麼漢文帝上台後依然信任夏侯嬰就顯得有點不可思議。
平定諸呂之亂後,漢文帝劉恆被周勃、陳平捧上了皇位。作為呂雉、漢惠帝的心腹,按理來說夏侯嬰的政治生命應該算是到頭了,他怎麼就得到了漢文帝的信任了呢?
說起來有點讓人悲愴,夏侯嬰居然對劉盈的兒子們下手了!
當劉恆從代地趕到長安的當天夜裡,皇宮裡發生了一起血案。一群人闖進皇宮,以少帝兄弟不是漢惠帝血脈為由,將漢惠帝的兒子們全部殺光了!
夏侯嬰就是這起血案的兇手。
隨著少帝兄弟的慘死,漢家嫡系就算是死絕了,這為劉恆上位掃清了法律上的障礙,因此夏侯嬰用劉盈兒子們的血,給漢文帝納上了投名狀。
我們不清楚夏侯嬰在干這件事時是否會心顫,也不清楚他死後如何面對劉盈,但他取得了漢文帝的信任,依然充任太僕。
他以及他的子孫終於沒被驚濤駭浪掀翻,夏侯家族一度成為西漢帝國的豪門家族。夏侯嬰的曾孫夏侯頗,還曾經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
我們究竟該如何評價夏侯嬰呢?
夏侯嬰參加過很多戰役,但從來沒有單獨領軍的記錄,他所有的軍功都離不開劉邦的足跡。
因此,夏侯嬰在豐沛集團中獨樹一幟,他不跟任何一個派系接近,功臣集團也跟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這就是夏侯嬰的聰明之處,要是比戰功,他頂多屬於三流角色,於是乾脆就將自己跟他們劃一條界線。
這條界線劃定以後,他永遠只歸屬於一個陣營——皇權。
皇帝的親信也不好當,外朝肯定對他既拉攏又打壓,弄不好遭到皇帝的猜忌,死得很慘。比如盧綰,就是因為跟劉邦太親近,結果捧得高摔得慘。
夏侯嬰絕不摻乎權力鬥爭,比如平定諸呂行動,他僅僅是到大勢已定的情況下才出手,雖然回報低了一些,但絕對安全。
這種低調讓夏侯嬰的存在感缺失低了一些,不過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高隱隱於朝」,您是不是覺得夏侯嬰就是個高級隱士呢?
比如舉薦韓信。我們都知道蕭何慧眼識才,舉薦了韓信,其實第一個發現韓信才能的是夏侯嬰。
當年韓信從項羽那裡改投到劉邦帳下,劉邦眼拙,讓韓信去管倉庫。估計韓信也不上心,犯罪了,被押上斷頭台。
前面十三顆人頭落地,輪到韓信了,你說巧不巧,他一仰脖子正好看到夏侯嬰,於是大喊: 「漢王不是想得天下嗎,怎麼會斬殺壯士?」
夏侯嬰愣了一下,留了個心眼,赦免了韓信。二人一聊天,夏侯嬰大驚,這是個大才啊,於是將他推薦給了蕭何。
項羽被滅後,劉邦下旨追剿其黨羽。有個叫季布的人,為了逃命自賣為奴,藏身在一個叫朱家的豪族那裡。
朱家安頓好季布,就跑到長安來見夏侯嬰:季布是個人才,皇帝追急了,他只能投靠匈奴,這不是資敵嗎?伍子胥的故事怕是要重演了。
夏侯嬰恍然大悟,趕緊去見劉邦。在夏侯嬰的勸說下,不光赦免了季布,得到了一個人才,還廢除了繼續追殺項羽餘黨的詔書。
這就是夏侯嬰,他不是沒有能力,而是極聰明,善於隱藏鋒芒,懂得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加上夏侯嬰沒有兵權,更沒有軍中的人脈關係,因此不對皇權構成任何威脅。
這種人,誰當皇帝都會喜歡,更何況他對劉邦、呂雉還有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