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皇帝是最令人羨慕的職業,但也是一個高危的職業,特別是王朝末期,末代帝王的下場大多都並不太好。
在晉朝以前,還相對規矩,亡國帝王都能得到優待,但在晉朝之後,或許是信奉武力至上的少數民族政權帶來的不好的習慣,亡國帝王的下場就不太好保證了。
從兩晉末至清初,除了宋、明兩朝的開國君主,對前朝(包括曾並列的諸侯國)亡國之君及其後人有稍許優待,極少殺戮外,其餘王朝,基本上都會幹掉前朝的末代帝王,時間長短而已。
其實,亡國之君們大多都知道自己的結局,可即使知道,大多也都抱著一線希望,甘願忍受某些屈辱來爭取換回生存權。
亡國帝王遲早要去死,但什麼時候去死,卻能影響到史書及後世對他的評價,能廣泛獲得同情和尊敬,總比被唾罵好,可能意識到這些的並不多。
縱觀歷史,在國破之際,有勇氣以身殉國的帝王,可謂少之又少,本文就把這些勇於以身殉國的皇帝找出來,供讀者一觀。
一:後梁末帝朱友貞
後梁是唐末藩鎮朱溫在滅掉唐朝後建立的王朝,總共存在的時間也不過只有十六年。
就這十來年時間裡,還換了三個皇帝,至後梁末帝朱友貞(朱溫之子)在位時,後梁被後唐滅掉。
公元923年,在後唐軍隊攻打後梁國都東京(今開封)時,朱友貞拒絕了群臣提出的逃往洛陽的建議,決意殉國。
他殉國的理由是,不願意落到敵人手中受辱,當時,他對部下皇甫麟表示:「吾與晉人(後唐)世仇,不可俟彼刀鋸,卿可盡我命,無令落仇人之手。」
於是,皇甫麟在朱友貞的強烈要求下,殺死了朱友貞,然後,皇甫麟也自殺殉主。
二:後唐末帝李從珂
後唐滅掉了後梁,但後唐存在的時間比後梁還要短,只有十三年。
公元936年,石敬瑭勾結契丹人滅掉了後唐。
後唐末帝李從珂在亡國之時,攜母親、老婆、兒子等,於洛陽玄武樓自焚殉國。
李從珂並非知名皇帝,後梁也非知名王朝,但李從珂卻跟知名國寶傳國玉璽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因為他在玄武樓自焚時,是帶著傳國玉璽一起的,在這一片大火中,傳國玉璽消失無蹤,或許毀於其中,至今還沒能找到蹤跡。李從珂算是帶走了一項千古之謎。
三:金哀宗完顏守緒、金末帝完顏承麟
公元1234年正月,蒙古和南宋聯軍圍攻金國的最後一個城市蔡州。
此時的金國已經無力回天,城中的金哀宗完顏守緒在蔡州即將被攻破時,把皇位禪讓給了護送他逃到蔡州的金國元帥完顏承麟,然後自縊殉國。
而完顏承麟在剛接任皇帝後,就得知城外的聯軍已經破城而入,來不及祭奠金哀宗的完顏承麟率領最後的金軍跟入城之敵死戰,並隨即戰死殉國。
至戰死前,完顏承麟繼任皇位的時間大概不到一個時辰,算是歷史上繼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還有一點就是,這兩位金國的皇帝未必就不願意投降,可蒙古不接受。
至於南宋,即使是禮儀之邦,但對金國的皇帝們,恐怕也不會給他們好果子吃。
四:南宋少帝趙昺
公元1279年3月19日,宋、蒙之間的最後一場大戰「崖山海戰」結束。
南宋戰敗,十萬軍民跳海殉國,眼看大勢已去的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年僅七歲的宋少帝趙昺,也隨同跳海殉國。
殉國皇帝少見,年紀如此小的殉國皇帝更少見,即使年幼的趙昺並沒有多少行為執行力,可也算是為南宋的滅亡增添了些許悲壯。
五: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
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進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在城破後,於煤山自縊殉國。
崇禎皇帝大概是歷史上最讓人同情的亡國皇帝。
他受人同情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明朝得國正,大家對明朝的同情有一部分轉移到朱由檢身上去了。
其二是朱由檢治國能力雖然不怎麼樣,但他並非昏君,甚至可以算是歷史上最勤快的皇帝之一,在位之時,一直殫精竭慮,卻受困於天災和財政因素,無力回天。
其三是朱由檢曾有好多機會南遷至南京,但他堅決不跑,性格剛烈的他寧願以身殉國,算是完成了網絡上宣揚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豪言壯語。
朱由檢在他的能力及理解範圍之內,確實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用他自己臨終前說的話就是:「朕非亡國之君」。
六: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鍵
公元1646年,南明隆武皇帝朱聿鍵在從福建去往湖南的路上,於福建汀州被清軍俘虜,隨後,朱聿鍵絕食殉國(這只是朱聿鍵死亡的其中一種說法,也有說是被清軍殺害)。
實際上,他死後南明也還沒有亡,嚴格來說不算亡國之君,但南明的皇帝不是繼承制,都是各個地方選出來的,本就不嚴謹。
從歷史記載看,朱聿鍵是南明(正史不承認南明,因為正史是清朝編纂)的幾位皇帝中,最有心作為的一位皇帝,哪怕他在位時間只有短短一年多。
如果把他跟南明的另一位皇帝,永曆皇帝朱由榔換個位置,讓朱聿鍵和李定國組合,或許,南明還能延續得更久一些。
或者說,朱聿鍵沒有在汀州被清軍抓獲,讓他逃到西南地區,讓朱聿鍵有機會同時擁有李定國、鄭成功的效忠,南明沒準還能反攻北方。
當然,歷史沒那麼多如果,但至少,朱聿鍵在被清軍俘虜後,其行為沒有丟朱家老祖宗的臉,當時,能做到這一點的朱家子孫並不多。
好多主動向清朝投降,且向清朝搖尾乞憐,然後被清朝全部殺掉的朱氏宗親,死了都丟臉。
七:結語
以上是我從史書中翻找出來的幾位殉國皇帝,不管他們是昏君也好,明君也好,或者有什麼讓人詬病的缺點,但在亡國之際,能有勇氣殉國,就值得尊敬和同情。
皇帝的尊嚴和骨氣,只有在遭逢大難時,才能真正看出來有沒有。
本文如有遺漏和錯漏,歡迎讀者評論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