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考編,一邊上老年大學,這屆年輕人真的卷不動了

2023-06-13     財經無忌

原標題:一邊考編,一邊上老年大學,這屆年輕人真的卷不動了

文 | 白嘉嘉

成人教育機構沒想過,有朝一日竟然被老年大學搶了生意。

近日,南京文化館老年大學取消了秋招的最低年齡限制,在課程安排中甚至貼心地開設了夜班和周末班,讓996的「社畜們」也有機會享受到幾百元一學期的鋼琴演奏、短視頻製作、聲樂、普拉提等課程。

在美團上搜索同類型課程,課時數相近的情況下,價格普遍是老年大學的5到10倍。

除了價格實惠,老年大學的口碑在教育機構中也可謂一騎絕塵。

老師耐心,同學關心,沒有課業壓力,被鼓勵要有個人風格……社交平台上,第一批選擇去老年大學「進修」的年輕人各有各的收穫。

有人借著這個機會圓了小時候因為家裡窮上不起興趣班的夢;有人從無休止的焦慮中抽身,鬆開了雞娃的手;有人在這裡找到了面對人生不確定性的勇氣,形成了自我認同。

在「卷無止境」的社會裡,老年大學就像年輕人的避風港 ,用實際行動向外界宣告——

「再逼著孫子孫女們內卷,我們就要『搶』回來自己帶了!」

內卷:一股席捲全社會的倦怠

社會上常有這樣的討論,碩、博士脫離原本的專業,成為公務員,究竟提升了公共服務水平,還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

在許多人持浪費意見的人看來,這些選擇脫離本專業的學生就像《齊物論》中朝三暮四的猴子,雖然短期收穫了穩定,但寒窗苦讀所積累的知識卻再無用武之地,實際上給前途打了折扣。

但在現實生活中,這些人選擇考編、考公,或許並非因為短視,而是眼下的社會,實在太卷了。

陳傑是江蘇某大學的心理學碩士,去年,他選擇了一家醫療器材企業進行畢業實習。

在短短3個月的HR生涯中,他積累起了3個文件夾的人員流動信息表,丟掉了無數和他學歷類似的人的簡歷,唯一被留下的應屆生是來自清華的博士,26歲,老師是院士。

「無論多高的薪資,企業都很難和編制競爭吧」,對於陳傑來說,沒有崗位能替代編制所帶來的安全感。

「除非這個人還在四處考編制,那可能企業給出了一個不錯的薪資時,他會考慮企業」,他補充道。

這種想法也代表了周圍人群的共識。 從進入畢業季開始,他的同學們就進入了「特種兵式考編」的節奏,只要考試安排需要,兩天能趕三個城市。

談及是否覺得自己比三年前更具有競爭力,陳傑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和今年的本科畢業生相比,或許我更有競爭力一些,但和已經在市場上工作了3年的同齡人比,我並不覺得有優勢。」

心理學作為一門實操性學科,薪資水平與諮詢經驗、案例積累正相關,因此,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碩士生,都難逃「賤賣自己」的命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只能免費或低價提供諮詢服務積累經驗。

這種現象並非只在心理學領域裡發生,在許多行業,高學歷並不意味著高起薪。

因此,高學歷人群雖然清楚在專業領域自身有更厚實的積累,但市場上愈發激烈的競爭,被三年碩士生涯拉高的社會價值認同焦慮,以及迫在眉睫的生存問題,促使他們不得不忽略「加速度」而更重視「基數」。

就像當年因為大環境的刺骨而選擇了考研一樣, 今天青年就業市場上呼呼作響的寒風,同樣將他們驅趕向編制。

在一輪又一輪的內卷中,青年勞動力總量快速下跌。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6至24歲勞動力城鎮調查失業率在4月來到了20.4%,達到2018年有這項數據以來的最高水平。

研究指出,相比位於分子端的失業人口上升,位於分母端的城鎮青年勞動力總量下降,才是青年失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根據今年 3 月統計局披露數據,當前 16-24 歲青年的勞動參與率約為 33.4%,而在2010年,這個數字是47.2%。

2010到2020年,青年失業人口只增加了4萬,但青年勞動力卻減少了1578萬,推動青年失業率上升了3.8個百分點。

這些年輕人去哪兒了?學校。

2019年到2021年,16至24歲在校生增加了463萬,年均增長246.5萬人,遠高於2010年到2020年期間年增70萬人的平均水平。

同時,隨著社會層面學歷要求越卷越高,年輕人對於以本科身份步入就業市場具有強烈不安全感,進而推動了考研人數的不斷攀升,並由於競爭加劇,發展至「二戰」、「三戰」,客觀上導致了部分年輕人的就業時間從16至24歲延遲到25歲以上。

在卷學歷與低就業的惡性循環中,不僅是年輕人的鬥志和上進心被消磨殆盡,這股疲憊同樣在向社會各界蔓延。

日前,育媧人口研究公布了《中國人口生育報告》,其中指出中國家庭平均養育成本(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剛年滿 18 歲所花的成本)達到人均GDP的6.9倍,占家庭總支出的50%以上,其中教育支出占養育成本的34%,達到世界前列水平。

高昂的經濟壓力沉重的打擊了育齡婦女的生育意願,中國人的理想子女數幾乎達到了全世界的最低水平。

國家衛健委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2022年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已經下降到了1.64個。

卷到終點,市值縮水近90%

其實,迫於眼前的壓力而不得不「朝三暮四」的不只有年輕人,市面上的成人教育機構同樣難以擺脫以「卷」為基礎的商業模式。

「不過全退」曾是考公第一股——中公教育(002607.SZ)的殺手鐧,在這類培訓班中,如果學員未通過考試,在30到45個工作日之內,培訓費可以部分或全額退還。

因為這樣的對賭,雖然「協議班」的價格明顯高於「普通班」,但還是吸引了一大波人報名,在短時間內,幫助中公教育搶占了市場,且形成龐大現金流,一度占到總營收中的75%。

除了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考試、教師招錄考試及其他考試科目中,協議班也被大面積地使用。

這項近似福利的商業模式背後的邏輯並不難理解,雖然學員的現金支出享有保障,但背後的時間及精力支出無形中抬高了沉沒成本,擴大了考公、考編人群的基數。

同時,源源不斷的現金流,讓中公教育相當於擁有了大量無息貸款。買地、買理財產品,那些年裡它幾乎將自己經營成了一家金融公司,理財類資產最高時占到了總資產的70%以上。

自2018年起,中公教育業績一路飆升,收入從2017年的4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2億元,市值在2021年2月迎來巔峰,高達2600多億。

期間,嘗到甜頭的中公教育曾推出過一項更加激進的招生產品——學員貸,學員0元入學,為學員承擔貸款利息,學員通過考試才需要還貸,不通過則由中公教育償還貸款。

可惜的是,公職總量並沒有隨著參考人群的數量提升,這種刀口舔血的玩法,很快就迎來了反噬。

2021年,中公教育的退費率飆升由上一年的46.64%飆升至68.46%,金額同比增長近53%,高達153億元。學員貸模式的退費率則更高,來到了82.94%。

突如其來的退費潮直接扯斷的中公教育的現金流,在巨額負債壓力下,「違約」成為了緩解壓力的唯一方式。

打開黑貓投訴平台,近30天內中公教育就收到了2668條投訴,其中「拖延退費」、「不按合同退費」占到了90%以上。

反映到業績上,則是營收持續下滑。根據財報,中公教育2021年營收69.12億元,較2020年的112.02億元下降了38.3%;2022年營收為48.25億元,同比減少30.2%。

與此同時,中公教育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帳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僅為8.05億,但流動負債高達69.69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90%。

退費潮的餘波仍在蔓延。

把視野擴大到整個行業。

雖然看上去 以考公、考研為核心業務的教育機構在近些年受政策影響較小,但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行業里的保守派,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影響逐漸凸顯,賽道內競爭將愈發激烈。

而從長遠來看,隨著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大中城市對較高層次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將快速增加。從「人口紅利」轉型「人才紅利」,成人教育機構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騰訊發布的《2023全民學習力洞察與騰訊數字營銷指南》指出,在18至40年齡段中,年輕人普遍存在學歷提升和拓展知識面的需求,並為此每年準備了1000至5000元左右的預算。

但同時,「更加方便快捷、學習環境自由」以及「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進度進行學習,更加個性化」同樣占據受訪者選擇學習時的參考因素前列。

可以預料到的是, 提供更加寬鬆而非基於「內卷」的學習環境,建立多元價值觀而非把人往固定的幾條賽道上趕,拓展全學科、全學段業務,是教育企業的必選之路。

全年齡段教育,讓學習回歸本質

湧入老年大學,本質上是年輕人用腳投票,對「卷無止境」的社會氛圍的抵抗,同時也折射出了這代人真實的消費觀和學習觀。

他們不排斥學習,期待回歸學習的本質,享受接觸新知識的欣喜,也並非被人們所詬病的那樣安於躺平,只是拒絕成為各類研究報告和客群畫像中作為消費力的抽象個體。

從另一方面來說,盯著年輕人薅羊毛,實際上也並教育機構的最佳道路。

騰訊廣告《教育行業年度數據洞察》顯示,從2021年到2022年,以學科教育為主的課程退出榜單前列,老年興趣課程及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泉全面開花,整體呈現「大就業+大養生」趨勢。

同時,從年齡段分布來看,人們僅在18至40歲區間以能力型學習為主,其餘年齡段,均以興趣型學習占主要地位。

過往被忽視的老年人開展興趣型學習的需求,正在如潮水般涌動。

由於國內目前老年教育機構相對有限,一線城市相繼出現了老年大學熱門專業一座難求的現象,有的老人甚至連續報名2到3年都無功而返。

根據《中國老年文娛產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我國中老年教育行業市場規模已經接近180億元,預計到2050年,中國老年教育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

高增長的背後,是數以億計的老人近乎枯燥的精神生活。

為了填補老年教育資源的缺口,國家除了出台政策支持、鼓勵社會各界開辦老年大學,在與資本的合力下,同時催生了一批盈利性企業,探索老年教育的商業閉環。

成立於2003年的職業培訓機構尚德,以線上知識付費為核心的樊登讀書,成人個人興趣在線學習服務量子之歌,均在老年教育領域有所布局。

其中,量子之歌於2022年上線了中老年興趣學習平台千尺學堂,並形成了以「直播教學+社群輔導」的雙師模式。

值得小心的是,由於老年教育尚處於萌芽期,且入行標準相對較低,學員群體的防詐騙意識亟需提高。

2022年6月,餘姚審理的一起詐騙案中,長期在涉老機構擔任舞蹈老師的罪犯,以資金周轉、新店裝修等藉口,向老年學員借款,實際用於賭博,犯罪金額高達300萬元。

在教育學聖經《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作者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章開宗明義地指出——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在今天的中國社會裡,這句話的前半段正在被不遺餘力地執行。但後半句,準確來說是最後兩個字,往往被放在一邊。

而那些湧入老年大學的年輕人,或許值得被看作一面旗幟,是社會潛意識發出的一聲疾呼——

給我們一些樂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373cd4afa11ed9aac941a65ea5a7d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