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蠕蟲,挨電擊,美生物黑客生理年齡僅9歲,不老方法成聖經

2022-04-18     環球情報員

原標題:吃蠕蟲,挨電擊,美生物黑客生理年齡僅9歲,不老方法成聖經

長生不老是人們的終極追求之一。古有秦始皇派方士率3000童男童女出海尋仙問藥,亞歷山大大帝翻山越嶺尋找傳說中的「不老泉」。到了現代,有了科技助力,人們的抗衰手段更加花樣百出。矽谷富豪彼得·蒂爾定期注射年輕人的血液,想要活到120歲,世界首富馬斯克投資腦機接口技術,期待「人機互動」,實現意識永生。生物黑客群體則更加瘋狂,把自己當成「小白鼠」,熱衷於嘗試各種抗縗續命方法。

1、吃蠕蟲、挨電擊,自述生理年齡只有9歲

BenGreenfield是全球備受關注的生物黑客,曾連續兩年被評為「健康領域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他在抗縗老方面十分大膽,親身嘗試了多種「非傳統」的療法,如吃蠕蟲、挨高強度電擊,並自稱效果顯著,所撰寫的《Boundless》被諸多生物黑客奉為圭臬。

吃蠕蟲、挨電擊,無論是哪一種,聽起來都十分瘋狂,BenGreenfield卻不以為然,表示在實驗前他都做了詳實的研究,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收錄有「蠕蟲療法」的論文,關於高強度肌肉電刺激的研究更是在上世紀50年代的蘇聯就有開展。此外,他在現實中有親身見過因「蠕蟲療法」而受益的人,他認識的一位馬賽諸薩州鐵匠,從小對花生、花粉等數百種物質嚴重過敏,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聽從了朋友的建議,食用了絛蟲幼蟲,目前他的生活已經和常人無異,可以享受以前不能碰的花生等食物。

BenGreenfield稱,他現在每兩個星期就會食用一次蠕蟲,在此期間,身體從未有過不適,反而腸胃前所未有的輕鬆,免疫力得到增強,就算每周要坐兩三次飛機,也不會感到疲勞。

同時,他還發現,在完全不運動的情況下,只通過高強度肌肉電刺激就可以達到顯著增肌效果。他以自己為實驗體做了8周的實驗,身體增加了10磅肌肉,變得更加健康。2020年,BenGreenfield在接受《泰晤士報》採訪時透露,自己的生理年齡只有9歲,這意味著他年輕了31歲。

2、已有成熟科學成果同樣能達到類似目的

從BenGreenfield的言行來看,或許他那些看似瘋狂的「續命」之舉,其實背後可能都蘊藏著某種尚未被發現的科學機制。只不過未知本身就代表著風險,他的行為難以被人理解是人之常情。

相比這些充滿不確定性後果的嘗試,現代科技的發展已經可以用科學成熟的辦法達到類似目的。有「抗縗教父」之稱的哈佛遺傳學教授DavidSinclair曾在接受澳大利亞《Themonthly》採訪時表示,通過「賽樂瑞」類前沿科技成果乾預縗老,現代DNA甲基化年齡時鐘檢測,早已年滿50歲的他,生理年齡僅31.8歲,比實際年輕20歲。這一數據相比BenGreenfield的年輕31歲似乎稍有遜色,但在可信度上更勝一籌。

與「自學成才」的BenGreenfield不同,DavidSinclair是「正統」的實驗派出生。2013年他通過實驗發現,人體內源性物質輔酶1前體分子(「賽樂瑞」核心物質)能夠激活長壽基因Sirtuins,改善所有細胞線粒體的健康,並修復DNA。相當於人60歲的老年小鼠在連續一周攝入該分子後,線粒體功能恢復至年輕水平,小鼠存活期延長了30%。

援引權威期刊《Science》去年發布的臨床結果,該物質同樣適用於人體。日本今井真一郎博士在實驗中發現,連續10周每日服用250mg的「賽樂瑞」核心分子,在線粒體功能調控中起到重要作用的AKT蘇氨酸308水平大幅度提升,與「生長因子」相關的308種基因得到改變,75歲老人的肌肉健康等關鍵老化指標逆轉至年輕水平。目前這類成熟成果經京-東等渠道在國內一、二線城市流行,受到富人群體的青睞,潘石屹、李嘉誠等都曾公開分享服用體驗,奉為前沿抗縗科技。

3、殊途同歸,我們的探索將惠及到更多人群

正如人口學家SamuelPreston在其著作中寫到的,健康領域的技術迭新將成為促進壽命延長的最大動力。不管是擁蹙BenGreenfield的生物黑客派,還是以DavidSinclair為代表的正統實驗派,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致力於實現健康衰老,延緩人的壽命,他們在這方面的探索實踐也將惠及到更多人群。

2011年,身患癌症的「蘋果教父」的喬布斯花費5000萬美金成為全球率先接受全基因組測序的20人之一,成功延壽8年,如今基因測序的價格下降了90%以上,觸及到更多人群;2022年,以色列科學家團隊驗證老年人連續接受3個月高壓氧治療,從端粒長度分析年輕了25歲,目前這類技術已經實現民用化,落戶北京、上海等地的O2arK高壓氧艙引發預約體驗熱潮。有了新的發現,就會有新的嘗試,就像喬布斯說的那樣「沒有人想死,即使是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渴望能活著上天堂。」

2015年,《TIME》雜誌曾在封面文章表示,人們能夠活到142歲,死亡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不是超自然的問題。或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一天在不久的未來將成為現實,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2f3589ecf474a40a136ade229edbc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