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借雨」如何實現?湘潭氣象專家揭秘人工增雨作業

2023-08-11     湘潭在線

原標題:「問天借雨」如何實現?湘潭氣象專家揭秘人工增雨作業

「問天借雨」如何實現?

——氣象專家揭秘人工增雨作業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穎 通訊員 張美麗

「條件成熟,可以作業!」8月9日,市氣象局根據天氣和空域條件,安排人工增雨作業人員奔赴湘鄉市育塅鄉人工影響天氣(以下簡稱「人影」)作業點、韶山市楊林鄉人影作業點待命,並搶抓時機,成功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7月以來,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湘潭溫高雨少,全市出現氣象乾旱,對農業、林業、電力、用水等造成較大影響。為緩解旱情,7月15日開始,湘潭氣象部門派出4支人影作業隊伍,24小時蹲守在各人影作業點,搶抓有利時機,開展人工增雨22輪次,增加降水量約1882.2萬噸,影響面積約3300平方公里,作業效果良好。

氣象部門是如何實現「問天借雨」,為土地「解渴」的呢?我們邀請市氣象局有關專家揭秘。

人工增雨是不是想增就增?「實現人工增雨作業需要達到4個條件,一是雲層厚度要大於2公里;二是雲中要水汽充沛;三是有上升氣流區;四是必須申請作業空域。」市氣象局相關專家解釋,一般來說,晴天的積雲和層積雲不易產生降水,而積雨雲則比較有利於雲滴增長為雨滴。如果前期持續高溫,是難以滿足人工增雨條件的。

人工增雨作業影響有一定的範圍和時效嗎?「人工增雨作業影響範圍和時效均有相關標準。一次人工增雨作業影響範圍是以作業點為中心,半徑為10公里內的區域;有效時間在3-6小時,通過人工影響天氣增加凝結核,從而提高降水效率。」專家介紹。

人工增雨作業點建設最新進展如何?專家表示,目前湘潭市、縣兩級氣象部門正通過科學選點和布局、硬化作業平台、繪製射界圖、設立公告牌及警示標誌等,積極推進人影標準化作業點建設,進一步推動人影作業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氣象部門將持續做好天氣監測,跟蹤研判高溫旱情趨勢和天氣形勢分析,加強與應急、水利、農業等部門聯動,在確保防汛和作業安全的情況下,常態化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市氣象局有關專家介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28a642a912c0d0b286d563f379713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