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打響新盤降價第一槍,房管局回應值得點贊

2023-05-22     抱朴財經

原標題:惠州打響新盤降價第一槍,房管局回應值得點贊

硬挺著不降價,不等於土地能賣出去,反而會加劇市場的焦慮。

作者:今綸

惠州有樓盤打折創紀錄!備案價1.47萬/平降到9000/平,售價直接賣7000/平。

這是近幾天很火的新聞,記者去採訪,項目工作人員表達了不一樣的口徑,但降價比較多是事實。不過,最值得玩味的是大亞灣區房管局的回應,工作人員表示:「房企降價屬於市場行為,我們規定是不能夠高於備案價。如果企業手續齊全、沒有其他問題,可以正常網簽。」

5月21日, 惠州大亞灣開發區管委會城鄉建設和綜合執法局回復媒體稱,網傳折扣低至5折系誤讀,臻悅府樓盤部分樓棟確因交付標準從精裝修調整至毛坯,備案價格相應做了一些向下調整。

大亞灣區房管局的態度大機率得到了惠州市住建部門的支持,這話是不能隨便回應的,而且該工作人員的回應非常清晰準確、專業水平也到位,可能是專門練習過的。

惠州打響新盤降價第一槍,這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時刻,值得銘記,惠州大亞灣區房管局的表態值得點贊。

01 博弈到了關鍵時刻

如今的樓市面臨什麼情況,大家都有所感知。

5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70城房價數據。70城房價整體環比微漲,但漲幅回落,二手房環比漲幅回落更為明顯。

新的趨勢已經開始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有些開發商急於出貨:

近日,江蘇崑山兩個地產項目因「過分降價」行為遭到處罰。

據流傳文件顯示,其中一個項目隸屬於蘇州萬科旗下。「五一」期間,兩個地產項目推出的房源折扣力度較大,給出優惠折扣基本在八折左右。

據崑山住建局再發出的通報文件顯示,崑山嘉寶網尚置業有限公司在其開發建設的夢之悅花園項目、崑山長泰置業有限公司在其開發建設的尚濱花園項目銷售過程中,擅自大幅度降價銷售,擾亂了房地產市場正常秩序,造成了社會不穩定因素。

住建局表示將暫時關閉上述項目的網簽,待整改結束後予以開通。

我其實不太認可崑山住建局的說法和做法,為什麼?

形勢已經變化了,以前這麼硬挺著可能是對的,但現在這麼硬挺著極有可能就是錯的。

一個房地產企業分分鐘都有成本產生,到點就要給員工發工資,就要交水電費的,如果房子賣不出去,不能變現,這些錢誰出?

崑山住建局可以處罰兩家公司,要求它們不能降價,但是沒有說這兩家公司的員工工資誰來發,這有點搞笑。

我這個人比較現實,我也理解以前硬挺著不降價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確實牽扯到龐大的賣地收入和稅收。

在以前,挺一挺,可能也就過去了,地也開始賣了,交易也多了,可是現在不是這種情況。

此一時彼一時,必須要有點變通。

4月18日,財政部門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全國賣地收入8728億元(前2月5627億元),同比下降27%(同比下降29%),跌幅收窄2%

崑山也會有一些影響,崑山這兩家企業也會受到影響,那麼該怎麼辦呢?

《人民日報》在4月28日發了一篇文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其中明確提到「持續完善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法治、政策、制度和輿論環境,優化政務服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活力,多措並舉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什麼是「優化政務服務」?

在我看來,就是企業有了困難,千方百計幫企業解決,有些政策該改就改,政策是人制定的,只要有利於經濟發展,有利於普通人的生活和錢包,理應不斷疊代。

所以在這件事上,我個人並不認同崑山住建局的說法和做法。

另一方面,我完全認同惠州大亞灣區房管局的說法,這是實事求是,也是盤活資產,救助企業。

大勢如此,硬挺著不准企業降價,那還是市場經濟嗎?市場經濟的靈活度在哪裡?如何「多措並舉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硬挺著不准降價,房子就一定能賣出去?不一定吧。但是,降價有效果是肯定的,這已經被開發商反饋的數據所證實。

活下去,很重要,讓企業有錢去發工資,有錢去給供應商付貨款,更重要。至於比較高的利潤就不要想了,今時今日,有微利,甚至虧一點儘快賣掉房子是王道。

惠州大亞灣區房管局開了一個好頭,打破了很多人的幻想,只有把泡沫戳破,才有可能有人入場買單。畢竟,一個便宜十個愛。

復甦到了關鍵時刻,博弈到了關鍵時刻,是時候認真思考惠州大亞灣區房管局的做法,重新思考房地產,重新定位房地產,允許開發商以更靈活的方式賣房子。

只有房子賣出去了,建材、電器等市場才有可能多一點活力。

硬挺著不降價,不等於土地能賣出去,反而會加劇市場的焦慮。

02 惠州支持新盤降價有底氣

惠州為什麼支持新盤降價?第一是想通了,第二是有底氣,要知道惠州可是「萬億工業大市」。

惠州的另一面也是值得我們去觀察和評論的。

2023年一季度惠州地區生產總值1201.21億元,同比增長3.8%,這一增速略低於全省平均增速,但是惠州的亮點依然閃光。

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6%。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33.9%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50.3%,比房地產開發投資占比高21.2個百分點。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1 %,但銷售面積增加了: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7.4 %。

也就是說,惠州已經選擇了正確的方向,正在工業化的大路上飛奔。

惠州

去年,惠州GDP邁上5000億元關口,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跨入「萬億工業大市」方陣,這是個很有意義的時刻。

你扎到惠州的數據里去看,就會發現,惠州正在實現步伐堅定的轉型。

企業數量上來了:

2020—2022年,惠州新增企業約10萬戶,截至2023年3月,實有企業30.1萬戶,增長12.5%。

企業質量上來了:

一季度,惠州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5.0 %。今年3月,惠州新能源電池集群上榜2023中國百強產業集群,預計今年惠州新能源電池產業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財力也在持續恢復中:

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9.24億元,同比增長3.5%。

所以,此時再來想想惠州為什麼會打響新盤降價第一槍?

無非就是夠務實,面對現實,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儘快實現資金的輪動,想方設法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丟掉面子,冒一點風險也是值得的,搶跑最重要,搶跑的可以吸引最多的關注度,有望拿到更多的成交份額。

讓市場說話,尊重市場行為,這是最為難能可貴的。

惠州工業的發展與惠州大亞灣區房管局的回應在底層邏輯上也是相通的:

看清趨勢,靈活變通,不糾結,不偏執,能減虧,能賺錢,就是勝者。

簡而言之:不管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的貓就是好貓。

要知道,頑固堅持某些過時的政策不但不合時宜,而且有可能會把自己拖下水。

關於惠州有兩句著名詩句:「一自坡公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坡公就是蘇東坡。

我的看法,不管有沒有蘇東坡,都不要小看惠州,這個城市的創造力、突破力以及在關鍵時刻的思考力、執行力不容小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2758c67dda672bbc16ea9a2a02e6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