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AI布局大全

2022-07-03   華道視界

原標題:六大行AI布局大全

圖片來源:網絡

AI技術已成為推動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驅動力。

一、國有行AI應用三大趨勢

為了完整呈現六大行人工智慧技術水平,「零售金融研究」據2021年銀行年報及公開資料,梳理了當下六大行人工智慧創新與應用的現狀與趨勢。

一是在戰略上將人工智慧技術作為重中之重。當下,占領「ABCD+5G」等新技術應用高地成為了銀行數字化制勝關鍵。比如,郵儲銀行的「加速度」(SPEED)信息化戰略,S(Smart) 代表智慧,即以「郵儲大腦」為依託,實現高效的智慧決策;工行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圍繞5G+ABCDI打造一系列服務能力強、具有行業領跑優勢的企業級新技術平台。

截至目前,工行已經打造了「工行智慧大腦」,農行有「金融大腦」,中行構建了「中銀大腦」,郵儲銀行打造了「郵儲大腦」,平安銀行則持續打造AI Bank,從而提升銀行業智能化創新應用效率。

二是越來越多銀行通過系統化布局人工智慧,將其運用到前、中、後台的數字化經營全生命周期之中,覆蓋了智能運營、智能營銷、智能投資、智能風控等業務領域,深度融入銀行線上線下經營過程中,大大提升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三是大行對外輸出,以此帶動更多中小銀行提升人工智慧技術水平。工行等銀行已經開始把自身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對外輸出。

各家銀行2021年人工智慧技術創新與應用現狀如何?

二、工行:搭建新技術平台+對外輸出

1、搭建自主創新技術平台:升級人工智慧技術體系,同業率先建成企業級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平台,同業首家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及信息通信研究院RPA系統與工具應用成熟度評估。圍繞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在探索實踐中打造了工銀圖靈、工銀璽鏈、工銀星雲等一系列新技術平台,強化核心新基建能力;

2、探索前沿技術新高地;將衛星遙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相融合,藉助高解析度衛星遙感數據配套智能化監控模型,對農作物生長、大型工程類項目建設進行貸後智能監控;率先建成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唯一信號源的國產智能POS終端監控體系;

3、個人金融業務:升級「智慧大腦」統籌決策中樞。依託「智慧大腦」輸出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方案,對接線上線下多渠道服務觸點,實現個人客戶營銷服務統籌和策略部署。累計研發投產34個智能模型;落地600+具有數字員工屬性的智能應用場景,為全量個人客戶提供1,000萬餘種智能服務方案;手機銀行7.0採用領先的「智慧大腦+運營引擎」技術;

4、加快推進網點數字化轉型。在網點布局選址、系統平台、自助設備、業務運營等領域廣泛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語音、RPA等新技術手段,網點資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將RPA、NLP等數位技術應用於信用卡及個貸催收智能外呼、客戶提問智能應答等對客場景,高效帶動基層行智能營銷;

5、加快客戶服務智能轉型。「工小智」智能服務入口拓展至96個,覆蓋「呼入+呼出」「語音+文字」「線上+線下」「行內+行外」,語音和文本識別準確率均超97%;智能服務業務量6.3億筆,比上年增長11%;

6、智能風控:依託融安e盾等智能平台,加快推進風險管理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構建「智慧風控」平台,保護客戶資金安全,在涉敏、防盜刷、老年人轉帳等高風險領域,加強異常交易監控;

7、金融科技輸出:輸出金融科技助力同業風險防控,累計向近30家中小銀行、券商、保險等同業客戶提供「工銀BRAINS」智能反洗錢、信貸管理系統等5大類科技產品。

三、農行:發力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

1、個人金融:推進數字化轉型,打造智能客戶體驗。實施科技引領、數據賦能和數字經營策略,依託「零售業務智慧大腦」和「智迎客」、「智挽客」、「數字人」等數字化工具,精準化、智能化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2、手機銀行:智能掌上銀行持續加強以掌銀為核心的線上金融服務平台建設和產品創新,加快掌銀版本疊代升級,提升掌銀智能化、專屬化服務能力。提升智能化水平。推出收支明細、銀行卡管理等服務,優化資產負債視圖、查詢轉帳等功能。升級財富診斷及資產配置服務,增強財富管理和信貸融資服務能力。上線語音助手,優化智能搜索,提升客戶交互體驗;升級在線客服,創新推出視頻客服。截至2021年末,掌上銀行月活躍用戶數(MAU)超過1.5億戶;

3、人工智慧技術創新:構建百億級關係的知識圖譜網絡,為鏈式營銷、電信詐騙專項治理提供圖譜支撐;推進隱私計算技術在營銷、風控等領域試點;應用邊緣AI技術服務智慧網點;應用衛星遙感與圖像識別等技術服務三農信貸管理。推進智能掌銀建設,發布五大里程碑版本,完成基礎架構升級;

4、風控:推進個貸業務數字化轉型,優化完善個貸業務用途管控和反欺詐等系統功能,持續提高個貸智能風控能力;

5、中國農業銀行金融科技創新年度報告(2021)提到,農業銀行已在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兩個維度上形成了支撐並引領業務的AI技術能力。2021年,農業銀行繼續推進人工智慧平台建設,進一步提昇平台化的技術服務能力。

四、建行

1、人工智慧(AI)平台升級至雲原生架構,建成完備的數據標註、模型訓練、服務部署端到端能力;在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智能決策五大領域的AI服務,累計支撐617個應用場景;

2、應用智能風控體系,整合前中後台政策、制度、數據、工具,建立普惠業務重點問題庫,持續完善監控預警、風險排查、客戶評分、反欺詐等風險控制技術工具。2021年,風險預警系統(RAD)對小微企業不良客戶預警覆蓋率超過80%;風險排查系統(RSD)自動排查7,897.12萬筆線上業務,有效攔截問題業務35.71萬筆;

3、加快智能字符識別(ICR)人工智慧技術在運營領域的應用,上線外匯業務審核等11個應用場景;

4、截至2021年末,本已累計向1,027家中小金融機構提供「慧系列」風險工具,輸出智能化和數字化風控技術,推動風險共治。

五、中行

1、建設IT「新基建」。基礎技術平台建設取得重要進展,自研企業級分布式技術平台「鴻鵠」、DevOps雲平台「扶搖」、智能運維平台「九天」、移動開發框架「瀚海」、大數據開發框架「星漢」相繼投產;加快智能風控中心建設和應用;

2、加快科技賦能:初步建成線上化、智能化、開放式的對公綜合金融服務平台—智能環球交易銀行(iGTB)平台,跨境匯款、供應鏈融資等服務實現全流程線上化。

3、進一步豐富企業級人工智慧技術服務體系,搭建機器學習、生物識別、語音識別、機器人和知識庫五大平台,廣泛應用於智能運營、智能營銷、智能投資、智能風控等業務領域。

4、個人金融:打造智慧中台,構建精準的客戶洞察能力、全流程的數字化營銷能力、專業化的產品及服務能力、深入的數據資產挖掘和應用能力。打造高效後台,構建高效的智慧運營能力、智能化的風險內控管理能力。2021年,「網御」事中風控系統實時監控線上渠道交易76.9億筆,同比增長24.1%;

5、普惠金融:升級推出「中銀e企贏」智能撮合平台,構建「線上+線下」銀政企生態圈;

6、持續創新網點經營業態。先後在廣東首家推出「5G智能+灣區館」、在山西推出「5G智能+文旅館」、在安徽推出「5G智能+生態館」,建設「技術應用+服務體驗+場景連結+生態融合」四位一體的智慧網點。

六、郵儲銀行:重點推動「郵儲大腦」AI平台建設

1、人工智慧依託「郵儲大腦」,開展智能圖像、智能語言語音、生物特徵識別、智慧物聯、知識圖譜、智能決策等六大能力群建設,為風險、運營、營銷、內控、資產管理等領域提供智能化支撐。自動化審批模型輸出結果從分鐘級壓縮到10秒以內;支持信用卡、個貸等零售業務約14億帳戶的風險分池建模,模型疊代時間從43天縮短到10小時;

2、完善智能風控建設。在零售領域,依託智能風控技術研發專屬風控模型,賦能三農、消費、零售小微企業等客戶群的不同業務場景;基於智能風控工具實施自動化貸款審批、精準化貸後預警和差別化催收管理,支持集中化運營,節省人力資源投入;

3、智能風控團隊建設。目前團隊已由最初負責內評模型建設的十餘人發展為負責智能風控全領域建設的近百人,團隊吸納了各類專業基礎紮實、實戰經驗豐富的風控人才,兼具海內外知名院校教育背景與智能風控、智能安全、智能合規等領域工作經歷。

七、交行

1、戰略規劃:提出金融科技發展願景「POWER」,其中P代表平台(Platform)、O代表開放(Open)、W代表智能(Wise)、E代表企業級(Enterprise)、R代表重塑(Reinvent);

2、創新技術應用:深化人工智慧技術應用,95559智能客服在「人工+AI」的線上客服模式中人工客服同比減少20%,客戶問題一次性解決率提升至91%;

3、風控:推進風險授信與反洗錢改革,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和知識圖譜等技術強化風險計量和監測體系。

4、信用卡:在多個領域推廣和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已在137個內部管理流程中落地應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文章來源: 零售金融研究

作者: jack

免責聲明:本文、圖片均轉載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14家銀行金融科技大比拼:六大行去年資金投入超千億,工建中科技人員最多

淺析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態系統的未來

大家都在看

零售轉型新邏輯:個人信貸為銀行壓艙石,信用卡分期開路

銀行網貸新規執行前夜,存量整改延遲一年

招行行長王良上任首秀:風險資產來源主要是房地產和信用卡等消費貸款

銀行中間業務收入拆解:以信用卡業務為支點,撬動零售業務增長潛力

史上最大畢業潮!上海金融機構擴招「搶」人才,2023年校招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