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之後這5種營養要補足,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和大腦發育

2023-05-18     菁媽育兒

原標題:懷孕之後這5種營養要補足,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和大腦發育

文|菁媽

小小是一個模特,因為她要保持身材,所以經常是不吃米飯的!

懷孕之後雖然也會吃少量的米飯,但是量也不太多。

而她在懷孕13周的時候檢查發現孩子沒有腦袋,也就是俗稱的「無腦兒」。因為胎兒的神經管發育畸形造成的流產。

之後醫生詳細地詢問了她的過往史,就發現主要是因為她體內嚴重缺乏葉酸導致的。

後來就讓她每天要吃米飯,而且要補葉酸,到她準備懷孕的時候每天至少要補800微克的葉酸。第2胎的時候孩子就正常了。

所以我們在懷孕的時候如果營養不到位,極有可能會影響到胎兒的大腦發育,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長高。

媽媽在懷孕之後,這5種營養一種都不能少,看看你有沒有補充夠

第1種:葉酸

葉酸又叫做維生素B9,葉酸在DNA的合成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如果葉酸缺乏就會導致神經管畸形,導致孩子出現無腦兒或者脊柱裂

還有可能因為缺乏葉酸導致先兆流產,胎盤早剝,甚至是早產、貧血等等,所以葉酸是非常重要的。

而有研究發現:葉酸補充劑比天然食物中的葉酸更有效,在攝入同等數量的情況下,前者的效果是後者的1.7倍。

所以我們建議在備孕的時候提前三個月補充葉酸,一直補到懷孕的第3個月,也是吃半年的葉酸!

沒有特殊情況,媽媽每天就補400微克的葉酸,如果以前曾經生過神經管畸形的胎兒,建議去醫院做一個葉酸基因檢測,按照醫生的醫囑可能要加倍的補。

第2種:鐵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很容易會出現缺鐵性貧血。

我們在沒懷孕的時候每天應該攝入20毫克的鐵,但是孕中期和孕晚期每天要攝入24毫克和29毫克的鐵。

而事實上,很多媽媽在沒有懷孕的時候一天攝入的鐵的量不足,在懷孕之後這些不足就會顯得更加明顯。

而缺鐵會導致影響到胎兒的大腦發育,因為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原料,負責運送氧氣,所以鐵不足的話就會造成胎兒智商偏低。

更重要的是如果媽媽在孕期的時候缺鐵,孩子出生之後也更加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

衛生計生委2012年發布的《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技術規範》,建議孕婦從妊娠期第3個月開始口服補鐵,可以去醫院開,平時飲食多吃一些瘦肉、雞肉以及動物的肝臟。

第3種:鈣

補鈣還是很多孕媽媽共同的意識,因為如果缺鈣的話媽媽可能會抽筋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我們在沒懷孕的時候每天攝入800毫克的鈣,而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每天至少是1000毫克

而日常我們的飲食中含有的鈣量大概是400毫克左右,還有800毫克的缺口,需要我們通過喝奶或者是補鈣來達成。

而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如果經常吃一些豆製品,也能夠稍微補充一些鈣。

但是建議媽媽在孕期的時候,每天喝500毫升的牛奶補500毫克的鈣,再吃一個300毫克的鈣片,基本上就能滿足鈣的需求。

第4種:維生素D

沒有維生素D的鈣,那其實吸收率是非常低的。

因為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在胃腸的吸收,可以促進鈣在骨骼的沉積,還能促進鈣在腎小管的重吸收,所以有了維生素D,鈣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會更高一些。

我們維生素D主要是來源於皮膚的自身合成,但是現在很多孕媽媽在懷孕之後很少出去曬太陽,所以維生素D的自身合成會比較少一些。

建議媽媽們在懷孕之後可以適當的補充維生素D。

根據衛生計生委2012年發布的《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技術規範》建議:妊娠後期如果日曬不足的話要補維生素D,每天是10~25微克,可以預防嬰幼兒的佝僂病,也能讓胎兒在媽媽體內骨骼能夠更健康。

第5種:DHA

《中國孕產婦及嬰幼兒補充DHA的專家共識》建議:孕婦每天DHA攝入量是200毫克!

DHA就是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胎兒早期神經和視覺的發育,也有助於改善產後抑鬱和嬰兒免疫功能和睡眠模式。

我們在懷孕的時候可以通過魚類,海鮮,海藻等來補充DHA,如果平時不喜歡吃魚,或者說是海產品吃得比較少,那麼就可以使用DHA補充劑。

我們在日常飲食中要多攝入這5種營養,才能讓胎兒長得好更健康,更聰明!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200dcd98ec0f2ad6b89612a382530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