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不知道有一種鳥沒有腳的?他的一生只能在天上飛來去。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他死的時候。
他從香港市區中環廣場的文華東方酒店24樓縱身跳下,結束了自己年僅46歲的生命。
就這樣,19年過去了,若他還在世,今年應該65歲了吧,65歲的哥哥是不是依舊遺世獨立,遠離混亂複雜的娛樂圈,依然在拍著他喜歡的電影,做著他喜歡的自己。
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19年前的縱身一躍,張國榮成全了自己的洒脫和自由,卻留給世人無數的遺憾和哀痛。
好多愛哥哥的人都在感嘆:「那麼好的人,怎麼就不願意活了呢?」,不,不是他不願意活了,他只是病了。
在張國榮去世前,他就已經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
這是一種內源性抑鬱症,醫生可以開藥,卻很難開導。張國榮積極地看病吃藥,以自身的最大毅力抵抗著病痛。
但是抑鬱症具有極強的病症,而且藥物治療也具有強烈的副作用。他頭痛、嘔吐、暈眩、胃酸倒流、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夜不能寐,甚至之前就曾輕生過被親友救下。
哥哥留給了人世間最後一句話:「我這一生未做壞事,為何會這樣?」
對於抑鬱症,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都缺乏足夠的認識。他以得了抑鬱症為恥,從來不肯承認,而且一再「精神抖擻地出面否認抑鬱症的傳言」。
2002年,他吃安眠藥自殺過一次,所幸伴侶唐鶴德及時發現,搶救了過來。這一次自殺後,哥哥努力抵抗病魔,可依然還是無能為力。
哥哥曾對大姐張綠萍哀嘆說:「我又有錢,又有這麼多人疼愛我,我又這麼開心,可它(抑鬱症)不認的。」
他的歌迷影迷根本不關心這些報道,他的朋友們也拿這事跟他打趣:「你不是得抑鬱症了嗎?」
愛他的人多,懂他之苦的,卻寥寥。
他依舊頑強工作,向陳小寶承諾,自己欠他的唱片,無論如何都要完成。
在遺書中,哥哥寫道,Depression(抑鬱),一年來很辛苦,不能再忍受。
十九年過去了,哥哥曾說過,希望人能夠忘掉一些事情,如果能把事情都忘掉,那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或許對於我們來說今後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但是世間未曾忘記他。
劉嘉玲每年都會在社交平台上曬與桃樹合影的圖來悼念哥哥,因為一開始劉嘉玲事業感情都不順,張國榮送了一顆桃樹給她,之後運氣就好了起來。
「哥哥,其實我想告訴你,每年過年我還是去你介紹的那家花圃訂桃花。那桃花開得可漂亮了。missu」
2002年張柏芝在慈善籌款的飛車表演中受傷,要住院半年。
當時自己狀態已經很不好的哥哥去看過她,還把自己一直貼身的護身符給了張柏芝。
這種貼身的護身符是不可以送給人的。但哥哥還是不顧其他人的反對,送給了張柏芝。
張柏芝說,她一直很內疚,不知道是不是這個護身符沒了哥哥才出事。
後來張柏芝一直帶著這個護身符,就好像哥哥還在身邊一樣。
風再起時,縱然要依依帶淚歸去也願意。
回頭再望某年,失色照片,乍現眼前。
無法擁著你,當初溫馨怎再湧現
唐鶴德是張國榮的伴侶與愛人,張國榮離世以後,唐鶴德每年都會在ins上發文表訴思念之情。
「知心惟有月。」「想你了!」
毫不例外,今年唐鶴德也在ins上發了一個文
張唐兩家是世交,他們自小相識。多年後他們再次邂逅變成了摯友,再後來便情定終身。
他們曖昧期間開始就互幫互助,而當時正是張國榮唱片賣不出最困難的時候。
唐鶴德卻傾囊而出,把積攢大半年的工資獎金一分不少地全部主動借給張國榮,幫他渡過難關,自己卻在吃最便宜的盒飯。
張國榮曾說:「錦上添花的人數不勝數,而能夠真正雪中送炭的又能有幾個?那時我一沒名氣二沒財富,卻只有他,能夠這樣對我,這樣的人,怎能不令我感動和珍惜呢?」
兩人雙向奔赴。
唐鶴德是銀行高管,但是他為了能留在香港,放棄了調到加拿大銀行總部的機會,申請駐加工作。
他曾送張國榮一枚象徵「友情、愛情、忠誠」的卡地亞三色戒指,張國榮收到後,就不曾摘下過,甚至在拍攝專輯《為你鍾情》封面時,特意要求攝影師,突出戒指。
既是表白,也是炫耀。
「為你鍾情傾我至誠,請你珍藏這份情」
「從未對人傾訴秘密,一生首次盡吐心聲」
「望你應承給我證明」
1997年,張國榮在跨越97演唱會上以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向唐鶴德委婉表白。
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唱罷,台下的唐鶴德早已淚流滿面。
他,永遠在他的身後。開車接送,一起打球,替他理財,為他放棄事業,犧牲自我,在他累了、倦了、笑了、睡了的時候,陪伴著他。連張國榮的家人在感謝唐的照顧時都甚至用到了「不離不棄」的字眼。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唐鶴德為的就是讓張國榮安心。
在那個彈丸之地,在民風保守的年代,他們的感情是註定被視作「異端」的。
但他們從不畏懼流言蜚語。
有一次張國榮去灣仔看時裝秀,途中發現有狗仔偷拍,他沒有刻意和唐鶴德保持距離,而是,毫不猶豫地牽起了唐鶴德的手
這張照片,後來被譽為"世紀牽手"
之後的一段日子,他們出雙入對,但這種甜蜜很快就被張國榮的抑鬱症打破。
然而唐鶴德半步也沒離開過張國榮,哪怕他知道當張國榮病犯起來的時候連自己都可能會被傷害,他也仍然義不容辭地對愛人不離不棄,義無反顧地每天照顧著他。
有時候他耍孩子脾氣不願意喝,唐鶴德怕不喝藥會影響到愛人的病情,便自己先喝一口,再像哄寶寶哄他喝一口……
在哥哥的告別儀式上,帥氣英挺的唐生猝然老去,形銷骨立,悲慟欲絕的他,靠著別人的攙扶,才勉強走完喪禮的全程。
唐鶴德曾說過:餘下的日子,我都會念著你繼續好好地生活下去,因為每過一天,我就離你更近一些。
哥哥去世後,唐鶴德便一個人獨居在他二人以前位於加多利山的寓所,守著哥哥的骨灰,和他留下的大狼狗為伴。
前者的緬懷山呼海嘯,後者的思念悄無聲息。
今日我與你又試肩並肩,可你已經不在,但當年情,此刻眼裡的溫馨已通電。
風繼續吹,心裡亦有淚也不願流淚望著你。
不瘋魔,不成活
哥哥一生都敏感要強,在工作生活中是個「完美主義者。」
「唱歌是古巨基,演戲是古天樂」
1984年,張國榮以一首《Monica》橫掃香港樂壇,攬獲了年度勁歌金曲獎和中文金曲獎兩項大獎。一夜之間,張國榮一躍成為樂壇新星。
(而那時候正是唐鶴德陪他度過最困難的時期)
除此之外,哥哥還在影視方面也在發展。
1990年,在導演王家衛的邀請下,張國榮回到香港,出演了《阿飛正傳》。
在《阿飛正傳》之後,張國榮又先後出演了《東邪西毒》《色情男女》《霸王別姬》等電影。
後來《霸王別姬》火遍國內外,張國榮仿佛在一瞬間被世人所知,並被提名第46屆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
為了拍好這部戲,深入地體會劇中角色,張國榮在電影拍攝前四個月,他就前往北京學習最正宗、最地道的京戲。
張國榮連在吃飯走路時都要不停地練習動作。
為了更貼近劇中程蝶衣的形象,他連自己的眉毛也都刮掉了。
並且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注意自己的儀態,力求在形象和氣質上都與程蝶衣神似。
正因為張國榮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對待角色的瘋魔態度,使他很快成長起來。
在拍完這部戲後張國榮成為了半個京劇行家,與專業京劇演員幾乎沒有太大差別,讓人讚不絕口。
在《霸王別姬》的拍攝過程中有一場戲一直反反覆復拍了好多遍,但其實張國榮第一場戲就過了。
但他看到回放時,總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夠完美,馬上和導演說要求重新拍攝。
結果一開機張國榮就進入到瘋魔狀態了。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瘋魔,不成活」的態度成就了這部電影,也成就了他。
張國榮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做每一件事都一絲不苟,為了拍好一個MV,帶了30多套衣服去試造型,為了對藝術的堅持,有一次更加因為一些傳媒的井底之蛙態度而大發雷霆。
完美主義者可能是給世間呈現了最好的狀態,而對於個人來說,完美主義是性格的一種偏執行為與極端行為,這也可能是造成哥哥抑鬱症的其中原因
正如黃霑在哥哥葬禮上的悼詞:「張國榮真是造物者的光榮,上天的精心傑作。」
或許一個天地靈氣所鐘的人間傳奇,一定要在其舞影飛躍到最高美麗的一刻,身影就被定格住,這樣他才會永遠地留存於我們的共同回憶之中,凝住他最燦爛的光華。
上天是想透過他教我們美麗稍縱即逝,要好好學會珍惜;還是想讓我們明白人生本無常,紅塵多苦難,別做貪戀。
在電影《縱橫四海》中,有一個場景是哥哥劇中的角色瀟洒出現在廣場,悠然自得地說:「我是通天大盜,明天看報紙吧。」然後轉身離去,揮手作別。
你不曾真的離去,始終在我們心中。
十九年彈指一揮間,風繼續吹著,不忍離別。
#張國榮逝世十九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