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臨江仙》
紅纓長槍,羽扇綸巾,一壺溫酒道盡三國多少事。東漢末年的這段崢嶸歲月,被後人屢屢提起,群星璀璨。三國本身便恰似一壺老酒,越久越有味,越品越醇香,之只因這這時候的英雄人物如浪花一般此起彼伏。
其中,《三國演義》的中心人物不容分說是劉玄德,他從一個家道中落而賣草鞋的漢室宗親到稱霸巴蜀建立後漢,靠的就是手下的英才。然而,劉備手下家喻戶曉的大將很多,卻有兩位不受重用,前者力壓呂布,後者勝過關羽,為何?
痛打曹賊,西涼馬超
馬超來頭並不小,他祖上有一名人喚作馬援,是漢代著名的將軍。自馬援起,馬氏家族在涼州逐漸站穩腳跟,真正確定統治地位的是馬超的父親馬騰,其憑藉祖上的基業和一定的軍事技能在東漢末年割據了涼州,成為名副其實的地方軍閥。
馬超出生於這樣的軍事世家,自幼便對戰爭了如指掌,自古英雄出少年,和孫權一樣,馬超也是年少成名,只不過是在其父親馬騰被曹操抓為人質之後登的涼州王。不過在此之前,曹操屢次向馬超伸出橄欖枝,不過都被馬超拒絕,誰知道後來二人竟針鋒相對。
在三國之中,呂布和馬超可謂相對「生不逢時」,人們最期待的「呂馬大戰」沒能上演,因為呂布早在馬超嶄露頭角前就被眾人算計而死,馬超是緊隨呂布之後才出來的三國戰力之巔峰,對於此,後人有「一呂布二馬超三典韋」之說,暗示了呂布略勝於馬超。
事實上,關於呂布和馬超的直接對比是不多見的,然而評定一個武將最好的辦法是他對於戰局的把握,這一點呂布遠遠不及馬超。也就是說,呂布在單槍匹馬決鬥之時可能是絕頂高手,但是卻沒有幾場拿得出手的戰役。
相比之下,馬超作為軍閥首領,能夠在西涼軍隊發生叛亂而避難出逃後依然重整旗鼓、聯合韓遂等八部兵馬,與大敗袁紹後的曹操決戰於潼關,最後居然還打贏了,關鍵還讓殺父仇人割須棄袍,好不狼狽,可見馬超的神勇。潼關之戰是馬超人生中的高光時刻。
既然馬超這麼強大,為何不籠絡結成自己的勢力?當然,馬超是做過嘗試的,但曹操當時氣候已成,涼州兵馬根本抵擋不住曹氏大軍,抗曹失敗後先是依附於張魯,後來就在劉備的進攻之下投奔劉備,這才歸為劉備的麾下。
那麼趙雲又是怎麼一個情況呢?
出生入死,常山趙子龍
倘若為三國人物知名度排一榜單,趙雲毫無疑問可以入選前十。如此驍勇之人物,怎麼就入了劉備的瓮中了呢?
趙云為常山真定人,自幼習武,外出從軍後便開始對外自稱「常山趙子龍」,這一叫就把名聲叫開了。儘管在大多數人印象中,趙雲一開始是公孫瓚的手下,但其才極有可能投奔過袁紹。為何?因為常山是冀州的一部分,而袁紹祖上四世三公,怎麼也會吸引到趙雲。
而趙雲大概也是擇明君,於是便到公孫瓚手下幹事,只可惜公孫瓚遇到了袁紹。袁紹是自董卓叛亂之後第一個稱霸的勢力,擁有幾十萬大軍,而公孫瓚自然不是對手。幸得趙雲在帳下有機會結識了劉備,這才使「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關於趙子龍的戰力描寫,書上最神話的就是長坂坡救主。趙雲護少主心切,一人如入無人之境,救下阿斗不止,還在曹操大軍中殺得有來有回,被曹操盛讚「一身是膽」,多得曹操,趙雲撿回了性命,自然也留下了美名。
當劉備集團占據荊州自知理虧時,不得不另求寄居之地,巴蜀成為劉備集團最為鍾意的棲息之所。為順利攻下巴蜀,趙雲被人任命為先頭部隊,直入巴蜀取下二郡,隨後也在抵禦曹操大軍的戰役中饒有成就。
如此良將,劉備是怎麼對待他們的呢?
五虎上將落兩虎
我們都知道,三國之中蜀國傳奇最多,包攬關羽、張飛、黃忠、馬超和趙雲的「五虎上將」之名號聲名遠播。
打架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關羽和張飛的地位自然不必說,桃園結義、出生入死的經歷將劉關張三人緊緊捆綁在一起,劉備豈會虧待兩位結拜兄弟?
黃忠是五虎之中年紀最大的一位,坐而論道也是資歷最老的一個。想當初,劉備派關羽攻長沙城,冤家路窄似的碰到了黃忠,而彼時黃忠雖尚未告老卻不充當首發人員,只不過在新生將軍被關羽斬落後才臨危受命。
關二爺氣宇軒昂,武力超群,若干個回合之後便擊敗了黃忠,但是卻選擇了刀下留人,這讓黃總對於劉備集團的印象有所改觀,後來黃忠也是空發三箭,箭箭不傷關羽。黃忠的投誠自然讓劉備欣喜不已,其在劉備稱漢中王后被封為后將軍。
而馬超和趙雲的待遇可就差得多了。二人投靠劉備之後,雖然饒有戰功,但卻一直被劉備安排在後方。
趙雲慘一些,他是三國之中典型的好好先生,長期領「翊軍將軍」之軍銜,也就是干雜活的主。雖有長坂坡救少主這些先進事跡,但是極少在正面戰場有顯赫的戰功。可以這麼說,趙雲更多像劉備一家的私人保鏢,在禁軍護衛方面露面較多。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因為趙雲屬於半路出家,輾轉多次才投入劉備帳下,勝就勝在趙雲此人低調不已、不顯山露水,因此劉備也格外信任他,也就是說,劉備是用情義擠走了厚祿。
而馬超的情況要比趙雲好一點,畢竟他是西涼軍閥的後代,此前也有討伐曹操的壯舉,因此馬超先後獲封左將軍、驃騎將軍,還被劉備委以重任——鎮守蜀國北部、涼州地帶。話雖如此,涼州始終也不會有人來進犯,因此劉備此舉更多是敷衍了事罷了。
至於馬超受冷落的原因,我想和趙雲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又複雜得多。馬超比趙雲更擅長打仗,不僅有勇,而且有謀,但壞就壞在他是大軍閥之後而不得已投靠的劉備。對此,劉備是不太信任的,更不能將重任放在馬超身上。
小結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常山趙子龍和西涼馬超一生戎馬,為蜀國盡忠盡職,結果混得遠不如五虎上將中的其他三位,不禁令人唏噓,然而於他們自己而言,這展現出一絲李白筆下的俠氣,不求功名。
不了解三國歷史的人,一提到五虎上將,第一反應絕對是武神趙子龍,不論是影視作品的推崇還是遊戲IP的宣傳,趙子龍的形象已經深入民心,可惜的是英勇的馬超,他應該算是五虎之中名氣最小的一個,可偏偏他是身份最為顯赫的滋一位。
縱使二人當時的官職不大,甚至還疑似遭到了劉備的隱形化處理,而這難道不是恰恰反映了二人的威風嗎?倘若人微言輕,劉備何須處處提防?不論是庸人自擾之,還是一廂情願地自我安慰,估計也沒人能忽略二人在三國歷史中的存在。
多少英雄人物,回首今安在?三國人人為傑,城城皆靈,像是一筆筆濃墨重彩為三國畫卷添上鬼斧神工,趙子龍和馬超都躍然紙上,上演一出精彩絕倫的對手戲。這齣戲來頭不小,觀眾都是普羅大眾,其流傳度和知名度經久不衰,定格在歷史的瞬間。
現今我們國家的英雄人物何嘗不是如此?他們不求在電視上拋頭露面搏至上的聲名,他們不求在每個人的耳朵喋喋不休地說教一番,但我們始終會記得他們的付出,因為正是得益於他們的奮鬥,中華民族才迎來了嶄新的明天。他們就是當代的趙子龍和馬超。
參考資料:《臨江仙》《三國演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