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

2024-01-16     悲喜歷史

原標題: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海軍戰列艦,為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首艦,是德國在二戰中最後一艘在戰鬥中被擊沉的軍艦。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裝備9門283毫米口徑主炮、12門150毫米副炮、14門105毫米高射炮和16門37毫米機關炮,艦上主機功率16.6萬馬力,最高航速達32節,但全艦裝甲防護存在水平甲板較弱的問題,全艦設計排水量達32000噸。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由德國威廉港的戰爭海軍造船廠所建造,於1936年10月3日下水,並在1939年1月7日開始服役,1943年12月26日被擊沉。

沙級艦有著適度的球鼻型艏,以減少高速時的興波阻力;加上艦體長度大、結構好,這對減少阻力也十分有利。沙級艦與德國一次大戰時期的戰列巡洋艦和其他國家海軍的主力艦都大不相同。它們強調速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都未裝備附加外板,從而使它們更容易獲得較好的經濟航速。

沙級艦的干舷很低,因此同級兩艘艦的航海性能都相當差。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有通過提供額外的艦體高度來增加艦舷高度,但這樣一來又不得不增加裝甲區。權衡再三,最終只好將某些航海性能棄之不顧了。

到沙級艦建造時,焊接技術已有很大發展。因此,它們的艦體除防魚雷艙壁的接合部和甲板結構外,均採用焊接技術。

裝甲防護

主舷側裝甲舯部為320毫米,水下1米開始削弱,至1.7米處削弱為170毫米,炸彈甲板50毫米,穹甲水平部分80毫米,兩側向下傾斜部分110毫米。主炮裝甲正面360毫米,側面200毫米,頂部150毫米。副炮裝甲150毫米,指揮塔裝甲350毫米。由此可以看出,沙級艦在裝甲方面的主要弱點是水平防護弱、並缺乏強有力的上層裝甲列板。且有防護都較薄弱的部位(俗稱「天窗」)。

動力系統

沙級艦是在特彆強調軍艦速度的情況下設計的。因此,推進裝置的馬力是很大的。最初主張採用柴油機,柴油機耗油節省,並且續航力大;但是,柴油機卻難以獲得30節以上的航速,而且在艦上占的空間太大。在安裝何種動力裝置問題上,德國海軍內部意見分歧。最後,雷德爾出面干預,他決定採用高壓、高溫蒸汽輪機。每艦安裝3台蒸汽輪機,12台鍋爐。鍋爐效率較高,工作壓力為58公斤/平方厘米,濕度攝氏450度,設計出力為136000馬力,但是實際上兩艦的主機都能超載運行,沙能超過160000馬力極速接近32節,格奈森瑙號超過150000馬力極速30.5節。

艦上裝有6台460千瓦渦汽輪發電機和2台150千瓦柴油機發電機,總發電能力為4520千瓦,其中包括在戰鬥損傷時的900千瓦預備電力。

主炮

3座三聯裝283毫米炮54.5倍口徑身長。此型火炮和德意志級裝甲艦的火炮不同,炮彈長度比德意志級的長,但裝藥卻比德意志級的少。沙級艦採用三種炮彈:穿甲型-主要用於對付高強度的裝甲目標;普通型-炮彈裝有較多的炸藥,並能增加殺傷力;高爆型-增強彈片殺傷效果,主要用於對付暴露的人員、高射炮炮位、火控裝置、按照燈等,還用來對付裝甲防護較弱的驅逐艦以下的艦艇。炮彈重330公斤,初速890米/秒,最大射程為42500米,最大仰角40度。

副炮

55倍口徑身長150毫米單管炮和雙聯裝炮各4座。4座單管炮裝在煙囪兩側,兩舷各有2座,由位於艦中部的彈藥艙供彈,裝甲防護弱,有25毫米裝甲,僅可防護彈片殺傷。4座雙聯裝炮平均配置在上層建築兩側,從而給炮手較好的裝甲防護。炮彈重量45點3公斤,初速為857米/秒,最大射程22000米,單管炮仰角為35度,雙聯裝炮仰角為40度。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17700米,仰角85度,俯角8度,射速15發/分。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17700米,仰角85度,俯角8度,射速15發/分 。

高射炮

7座65倍口徑身長105毫米火炮,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17700米,仰角85度,俯角8度,射速15發/分,對近距離目標相當有效,但不能提供遠程防護。

8座83倍口徑身長雙聯裝37毫米機關炮。炮彈重0.745公斤,初速1000米/秒,最大射程6750米,射速30-40發/分,用於近程防護。

至於兩艦(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上的20毫米機關炮的數量,在戰爭期間均在不斷增加。沙恩霍斯特號上裝有38門20毫米機關炮,而格奈森瑙號上則裝有16門機關炮,火炮呈單管或四聯裝配置。

魚雷武器

1941年3月當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從大西洋返回基地時,指揮這次作戰的呂特晏斯海軍上將在他的報告中建議給這兩艘艦裝上魚雷武器。後來,沙級艦在法國布勒期特期間,均裝上了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18d93611fd739d5674cee2c871aea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