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6個症狀,警惕血管堵塞!

2024-01-13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出現這6個症狀,警惕血管堵塞!

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

人體的血管會逐漸開始老化

若是不注意養護血管

就可能導致血管內的斑塊越來越大

繼而導致血管堵塞

當血管被堵塞後

就要提高警惕了

1

臉上出現這3個症狀

警惕血管堵塞

(1)嘴唇發紫

身體健康狀態下,嘴唇應該是紅潤、有光澤的,但若是血管發生堵塞後,體內的血流量就會隨之下降,此時,血液的黏稠度也會越來越高,這種情況下,嘴部會因為得不到充足的供血而呈現出「青紫色」。

(2)鼻樑與耳垂有褶皺

鼻樑與耳垂部位的褶皺又被稱為「冠心溝」,它是血管堵塞的一個重要信號。倘若血液中的脂質垃圾增多,就可能會導致血液的代謝速度變慢,此時,鼻樑或耳垂處就可能會出現一些橫紋,平時大家一定要注意觀察,一旦出現橫紋或褶皺,就務必要引起重視。

(3)睡覺時單側流口水

對於年紀較小的青少年來說,睡覺時流口水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但對於成年人來說,若是突然出現睡覺時單側流口水的現象,則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很有可能是腦血管被堵塞的徵兆。在這種情況下,神經中樞的正常功能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就會使人頻繁朝一側流口水。

2

腿上出現這3個症狀

警惕血管堵塞

(1)腫脹疼痛

如果下肢靜脈出現堵塞,產生血栓,可能會引起腿部腫脹,嚴重時會產生酸痛、鈍痛。

(2)凹陷性水腫

由於下肢靜脈中的血液流通不暢,堵塞容易產生皮下積液,所以如果出現靜脈血栓,按壓腿部後會出現凹坑或是凹痕。

(3)顏色溫度改變

由於動脈血管堵塞後血液不能進行很好的循環,導致有些部分血液不能及時達到,這時皮膚可能會呈現紅色、青紫色、藍色,同時還伴有疼痛、發白等的症狀,需儘快到醫院就診。

3

不同部位的血管堵塞

表現症狀各不相同

(1)肺部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顯示,全世界肺栓塞的年度發病率約為1/1000人。肺栓塞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其實指的就是血管堵塞肺動脈或其他分支,開始只會讓人覺得呼吸不暢、咳嗽、胸痛,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嚴重的肺動脈干堵塞時,患者可能在1~2小時內死亡,死亡率高達30%。

(2)大腦

當血栓阻塞大腦動脈血流時,腦細胞就會開始缺氧,造成血栓性中風,也稱為卒中,容易出現「身不由己」和語言方面的障礙。例如口鼻歪斜、流口水、半邊身體麻木無力等症狀。如果血栓影響到小腦,還會造成眩暈、走路不穩的症狀。多數情況下,腦血栓是由心臟血栓脫落引起的。

(3)心臟

心臟血栓通常會出現在動脈血管中,容易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症狀。引發心臟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動脈粥樣硬化,正常的血管壁光滑有彈性,而動脈壁變硬後,內膜就容易形成脂質斑塊,進而形成血栓,致使管腔狹窄,管壁損傷。

4

有這4個因素的人

動脈堵塞的風險較高

(1)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容易引起血脂異常,從而可能會增加動脈堵塞風險。

(2)吸煙

吸煙會使一氧化碳損傷血管壁,可能會增加動脈堵塞風險。

(3)憂思過度

憂思過度,思想壓力大可以使體內的代謝、循環、內分泌等出現一系列的改變,有可能會增加動脈堵塞風險。

(4)年齡增長

老年人血管自然老化,血液凝固性增強,可能會增加動脈堵塞風險。

5

血管不想被堵塞

做好這4件事

(1)飲食忌「三高」:高糖、高鹽、高脂

少吃肥肉、動物內臟和加工肉類等,少喝奶茶和甜味飲料。

注意飲食要清淡,多吃優質蛋白,例如豆類、魚蝦、禽肉,每天要吃夠適量蔬菜、水果,補充膳食纖維和維生素。

(2)多補充水分

普通人每天最好喝1.5~2升水,充足的水分能夠稀釋血液,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

(3)減少久坐,規律運動

長時間久坐後會減緩血液流通速度,建議每隔1小時,起來活動活動,尤其是要活動腿部,經常久坐超過6小時的人,則要高度警惕靜脈血栓形成。

(4)避免穿緊身衣物

褲子不要穿得過緊,容易影響血液循環。如果長期久坐久站,為了預防靜脈曲張及血栓,可以穿彈力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4185f21e50497686c772fd340f3b7c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