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刊 | 《科學美國人》:年輕人當提高科學素養,以鑑別真假信息
在信息時代,年輕人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明顯增多,他們更需要在複雜的數字世界中區分事實與虛構,做出明智的決定。8月16日,加拿大創新基金會總裁兼執行長羅珊·奧萊利·倫特(Roseann O'Reilly Runte)在《科學美國人》刊文,介紹了如何通過提升科學素養幫助世界各地年輕人甄別錯誤信息、做出明智決定。
原文:《科學美國人》:提升科學素養有助識別虛假信息
編譯 | 鍾麗麗
圖片 |網絡
幾個世紀以來,謊言和宣傳一直被用來獲得政治權力或經濟利益。現在,也有人聲稱最近公眾對科學的不信任激增,導致疫情期間死亡率上升。與此同時,家長、老師、教授和學校管理人員都對年輕人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感到擔憂。
在複雜的數字世界中,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必須能夠區分事實和虛構,就健康、社會和環境問題做出明智的決定。確保下一代對科學有積極的看法對他們的未來至關重要,出於這個原因,加拿大創新基金會調查了來自加拿大各省1500名18至24歲的年輕人,以更好地了解加拿大年輕人從哪裡獲得科學信息,以及他們對科學的看法。該調查還探討了他們對新冠疫苗、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看法,這些問題影響著世界各地年輕人的未來。
調查發現,大多數加拿大年輕人信任科學,認為科學基於事實而不是觀點。他們還認為科學方面的工作對於他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是一條很好的職業道路。然而,調查結果也顯示,84%的年輕人不確定他們能否區分社交媒體上的真假內容,約40%的訪者每天使用社交媒體4個小時以上,73%的受訪者至少關注一位表達反科學觀點的社交媒體影響者。
雖然加拿大多數年輕人支持科學這一事實令人欣慰,但他們發現虛假和錯誤信息的能力也令人擔憂。這不僅是加拿大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具有國際意義的問題。知道社交媒體「被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廣泛使用」,而他們每天都接觸到錯誤和虛假的信息時,我們需要考慮如何接觸並幫助年輕人提升科學素質,鑑別真假信息。
加拿大科學院委員會(Council of Canadian Academies)最近的一項研究強化了這些結果,並反映了這樣一種國際趨勢,即錯誤信息會侵蝕信任,扭曲公共政策,增加社會分裂,繼而導致世界各地的衝突和暴力。也有類似的研究考察了歐洲年輕人對假科學新聞的輕信程度、各國反科學觀點背後的原因、100多個國家對接觸假新聞相關風險的看法,以及美國人如何及為什麼對科學產生(並保持)誤解,等等。這些研究從各個方面凸顯了虛假信息得以廣泛傳播這一全球現象。
在發布調查報告後,加拿大科學院委員會舉行了全國在線圓桌會議,對調查結果進行了深入探討,並提出了兩種方法以幫助年輕人做出正確決定。
第一種方法是將科學帶出實驗室。例如,為了幫助解開新冠期間圍繞疫苗的一些信息謎團,聯合國通過公開宣傳,邀請生物醫學工程師發布有關新冠病毒和疫苗的相關視頻,讓社交媒體上的年輕人接觸到這些信息,並強調,研究人員可以在傳遞科學信息、幫助年輕人理解科學是如何工作等方面發揮作用。
第二種方法,通過批判性思維方面的教育提升年輕人的科學素養,這對於下一代學習如何辨別虛假信息至關重要。學生不應該通過已知結果的實驗來接受科學,而應該在盲目接受結果之前學會運用演繹和歸納推理來權衡信息。教育工作者必須向學生介紹各種可信的觀點和不同的觀點,並鼓勵他們進行討論。阿爾伯塔大學衛生法研究所教授蒂莫西·考爾菲爾德(Timothy Caulfield)強調學會批判性思維可使孩子們具備終身使用的中立思維技能,他的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國際研究的支持。同伴的作用和文化差異也會影響年輕人的判斷。在這種情況下,要確保儘可能多的人通過公共資助的教育獲得STEM研究的機會,從而了解基本的科學概念,這一點至關重要。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2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