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歲男子,突發心梗,已經到醫院,犟的不行不行,不願配合治療,說自己沒事。結果在入院後6小時反覆室顫,多次除顫,最終未能獲救,遺憾離世。
急性心肌梗死的人,如果能安全抵達醫院,說得不好聽,這是一種幸運,或者說是玉皇大帝的眷顧。
因為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很多人,都沒有機會去醫院,要麼在加重猝死,要麼在去醫院的半道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前1個小時,患者發生室顫(也就是一種心臟停跳,需要電擊除顫。)的風險是過了1個小時的25倍。
所以說,一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能順利地抵達醫院,那麼獲救的可能性已經大大提高。
這位43歲的年輕男子,下午3點多,突然覺得胸痛,伴隨著胸悶憋氣,大汗淋漓。趕忙喝了幾口熱水,用手在胸口使勁按摩,深呼吸等各種操作,都未能緩解胸痛。妻子看著他滿頭濕冷汗,說咱們打120吧。患者說不用不用,花那錢幹啥,沒事,我開車去就行。
患者很犟,最終妻子開車送男子來到醫院。
挂號處一看患者狀態,都沒讓患者挂號,立即啟動胸痛中心綠色通道,馬上找醫護人員把患者扶上搶救床,推進了搶救室。
立即上心電監護,測血壓,做心電圖,心電圖提示:急性下壁、正後壁、右室心肌梗死。
一邊給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建立液體通道,給予3000u肝素抗凝;一邊通知我們心內科會診。
心內科醫生趕到後,確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建議患者行造影檢查,看看哪根血管堵塞了,立即開通血管,這樣才能緩解症狀,最主要能降低心梗心衰和猝死的風險。
可是患者拒絕造影,說造影后肯定就得支架,自己可不想這麼年輕就放一個支架,以後還得一輩子吃藥。
醫生解釋:造影是一種檢查,並不一定必須支架;當然您現在是急性心肌梗死,估計得放支架。不放支架,血管無法開通,心臟隨時會驟停,而且就算不放支架,以後也得一輩子吃藥。
妻子也勸他聽醫生的話,可是被患者狠狠瞪了一眼。
患者很犟,拒絕造影檢查。
醫生建議,那就儘快溶栓吧,在請患者家屬和簽溶栓同意書的時候,患者非要自己簽字。自己躺著床上,看著完同意書,說:我好了,不疼了,不溶栓,你們就給我輸輸液,住幾天就行了。
理論上急性心肌梗死,極少數人可能會出現血管再通,我們立即複查心電圖,可是心電圖提示患者的血管並沒有自通。所以還是建議患者溶栓。
妻子說要不咱們先把這藥用上,可是男子還是沒有同意。
患者很犟,最終在造影通知書和溶栓通知書上都簽了拒絕兩個字。
急性心肌梗死最正規的治療就是儘快開通血管,開通血管的方法只有溶栓或支架。可是這位患者,拒絕支架,拒絕溶栓。
有人問了,害怕支架,為啥還害怕溶栓呢?
溶栓治療簡單說就是輸液,只不過輸的液體是溶栓藥,您想這個藥要把血管溶通,溶開;自然有導致出血的風險,可是患者連最基本的風險都不願承擔。
我們再三解釋,不溶栓、不支架,危險更大,因為血管沒有打通,隨時會室顫,會猝死;就算不會室顫,不會猝死,心肌在不斷地壞死,以後會大大增加心衰風險,心衰後會縮短壽命。
患者很犟,選擇了所謂的保守治療,也就是吃藥、打針、輸液。
患者自己說自己的症狀緩解了,但心電圖提示患者血管並沒有通,在監護室經過保守治療後5小時,患者突發意識喪失,監護器報警,患者室顫。醫生立即電擊除顫,除顫後患者的心跳恢復正常了;可是沒過5分鐘,患者再次室顫,再次電擊除顫。這時候患者說,要不你們給我溶栓吧,做支架也行。
還沒等進一步商量,患者再次室顫,繼續除顫,即使我們提前已經給予了補充血鉀,以及抑制交感風暴等治療,但患者因為血管堵塞,血管沒有開通,所以反覆室顫。最後一次除顫後,患者心跳未恢復,直接變成了,直線心電圖。立即胸外按壓,心肺復甦,氣管插管,可是一切都晚了。
即使在醫院監護室,即使一秒鐘都沒耽誤,即使有除顫器,即使專業的心血管醫生在復甦,即使有所謂的腎上腺素、多巴胺等搶救藥物。
可這一切只能說是提高搶救成功率,並不代表是免死金牌。最終患者離開了,年僅43歲......
監護室外,妻子和閨女撕心裂肺的哭啼久久沒有停歇......
如果他不那麼犟,就算是發生了這麼嚴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如果能聽醫生的建議,去做了造影做了支架,開通了血管;或者做了溶栓,假設溶栓成功了,那麼患者活下來的機會非常非常大。
我們開始說過了,能到醫院,其實已經是一種幸運,可是這位年僅43歲的患者,太犟!把這種幸運,硬生生的拋棄了,拋得很遠,遠的連他自己都找不到了......
在疾病面前,尤其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犟並不能救命,犟只能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