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陵幸小周后圖》到底是現場寫生,還是託名偽作?

2023-12-22   吳忠強

原標題:《熙陵幸小周后圖》到底是現場寫生,還是託名偽作?

在各種史書的記載中,似乎兩宋遍地都是「仁君」,這其實就是種假象。就本質而言,姓趙的跟此前姓劉的、姓李的以及此后姓朱的、姓愛新覺羅的沒有任何區別。

就拿北宋在平定中原時擒獲的那些亡國之君來說,除了在故國毫無人望也毫無威脅的劉鋹和劉繼元外,孟昶、錢俶和李煜都死得不明不白。高繼衝倒可能是壽終正寢(享年31歲),但因其德政使得彭門(今江蘇徐州)百姓請求留葬當地時,趙匡胤堅決不准,以至於高最終被埋在了哪裡都成了個謎。

尤其是錢俶和李煜,都是在壽辰到來之際死於非命,難免會讓人浮想聯翩。

當然錢俶的名氣是沒法跟李煜比的。可人紅是非多,關於李煜死因的八卦就特別多,特別是再扯上他老婆、史上著名大美女之一的小周后,那簡直就成八卦肥皂劇了。

畢竟曾在李煜的如神之筆下嬌俏可愛至極的小周后,有誰會不愛呢?老趙顯然也不能例外: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於是流傳最廣的一條八卦,就是宋太宗趙炅借接見命婦之機,「強幸」了小周后。後來為了長期霸占這個大美人,老趙乾脆就把人家老公給毒死了。

這件事最早見於史冊,是出自南宋王銍所著的《默記》:

「龍袞《江南錄》有一本刪潤稍有倫貫者云:李國主小周后隨後主歸朝,封鄭國夫人,例隨命婦入宮。每一入輒數日而出,必大泣罵後主,聲聞於外,多宛轉避之。又韓玉汝家有李國主歸朝後與金陵舊宮入書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默記·卷下》)

王銍這傢伙吧,好像什麼都說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你說他討厭不討厭?

但他的記載顯然是有問題的。且不提消息來源本身的不靠譜,小周后被封為鄭國夫人是在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正月,當時在位的是趙大而非趙二。同時小周后作為命婦入宮覲見也是在趙大當皇帝的時候,等到趙二上位以後,現有的宋朝史料均未有過相關記載。

那麼強幸小周后的不是趙二,而是趙大?

只可惜沒人給出答案——終宋一朝除了《默記》以外只有傳為陸遊所著的《避暑漫抄》提及過此事,不但跟王銍一樣的語焉不詳,而且信息來源還是「據說」。

但宋人都不知道的故事,卻因為一幅畫的出現,情節變得圓滿豐富起來,又被傳得近乎盡人皆知。

這幅畫就是《熙陵幸小周后圖》。故事中煞有介事的說趙二在行幸小周后的過程中還嫌不過癮,又找來了畫師現場寫生,這才留下了這幅「名畫」以供日後欣賞留念。

關於這碼事最早的記載出現在明人沈德符所作的《萬曆野獲編》,此後另一個明人姚士麟在《見只編》中又進行了添油加醋,才形成了我們今天見到的故事版本。只不過這倆貨對細節的描寫簡直是……為了這篇文章能夠過審,我都不敢引用原文。

可問題是這事一看就太假啊——熙陵是指趙二的陵寢,也經常被後人用來指代其本人,這倒沒啥問題。可問題在於熙陵這玩意是趙二掛了以後,他兒子趙恆和宰相呂端才給起的名,老趙還龍精虎猛搞外遇的時候是咋知道這回事的?還給畫作留名?

再者趙大和趙二雖是一奶同胞,但長相卻絕不相似,很可能一個像爹而一個類母。所以趙大是個面目猙獰的黑胖子,而趙二則「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五·雍熙元年》),也就是個白面書生的模樣。可是按照沈德符的說法,畫中的趙二「面黔色而體肥」,這顯然是作畫者想當然的以為趙二長得像趙大,這與史實是不符的。

同時沈德符也承認,這幅畫上「題跋頗多」,但最早的也只能追溯到元朝,所以很可能是元人託名偽作。

反正單就這幅畫而言,肯定跟宋太宗趙炅沒有任何關係。至於小周后,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跟趙氏兩兄弟並沒有什麼交集,更不會被「強幸」。就算真有這事,最大的嫌疑人也是黑胖子而非一心想超越大哥、成為一代明君的小白臉。

當然一邊過癮一邊寫生這種事,更更不可能發生在雖然文化昌盛但世風相對保守的兩宋,反倒是凡事都喜歡往下三路扯的元明文人最愛乾的。

至於李煜之死,跟他如花似玉的老婆也沒有啥關係。最大的可能還是那闕「春花秋月何時了」引起了趙二的猜忌,這才動了殺心。

畢竟相比強搶別人老婆,猜忌這個、懷疑那個才是趙家皇帝最拿手的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