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漢燦爛》《蒼蘭訣》和《沉香如屑》相繼收官,今年的暑假檔宣告結束,我們迎來新的頂流了嗎?
在這三部古偶中,播出效果最好的無疑是由虞書欣和王鶴棣主演的《蒼蘭訣》。
「天選小蘭花」和「天選東方青蒼」是對兩位男女主的最高評價。
尤其是王鶴棣,《遇龍》帶給他的一系列關於顏值和演技的差評,都隨著《蒼蘭訣》的熱播煙消雲散了。
甚至還有人說:「我欠王鶴棣一個道歉。」
在很多人看來,《蒼蘭訣》是這幾年為數不多的古偶熱劇,而吃到最多劇播紅利的王鶴棣,自然成為了下一任頂流。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8月19號,王鶴棣的新雜誌《ELLEMEN新青年》秋季刊預售,開售10分鐘,銷量破3萬,1小時後銷量破5萬。
這個銷量不可謂不好,畢竟在此之前,王鶴棣的上一本雜誌只賣出了100餘本。
相比較而言,王鶴棣的走紅不言而喻,無論是人氣的大幅度攀升,還是商業價值的走高,都預示著市場對他的看好。
話題#王鶴棣兩次雜誌銷量對比#中,有人直呼他為「鶴帝」,誇得飛起。
可實際上,查一下內娛目前擁有姓名的所謂流量,你會發現,這個數字平平無奇。
如果一定要說,這大概是流量守門員的程度,更無法與頂流們相提並論。
現成的例子就是,同一時期,王一博的雜誌《時尚cosmo》開售,限量5萬本。
雜誌給出了雙封待遇,兩個預售連結剛剛發出1秒鐘,5萬本已經瞬間被搶光。
王鶴棣的1小時銷量,對於頂流來說,只需要秒切。
再看代言,王鶴棣走紅之後,他之前合作的某品牌,將他的title升級為代言人。
商家發布單鏈送個人周邊,但銷量顯示只有1000+,與他目前在網上的熱度,實在不匹配。
也就是說,王鶴棣目前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忠實粉絲群體,大部分在網上對他進行討論,或者表達喜愛的人群,更多的應該是劇粉或者喜歡從眾看熱鬧的多擔粉。
讓我們再次說出那句話:2022年,(也)沒有出現新的頂流。
走出圍繞某個人或者某一話題的圈層,看一下真實的路人聲音,你會發現,關於王鶴棣到底會不會成為頂流接班人,大家還是懷抱著遲疑的態度。
「想當初,李現的雜誌也是不好搶。」
「確實圈了不少粉,但能堅持多久,還是看三月劇粉熱情消退之後吧。」
這位路人說出了重點,等到潮水退去後,我們才能確認,到底有多少熱情能留下來。
想要成為下一任頂流,關鍵要看,《蒼蘭訣》之後的王鶴棣,要靠什麼穩固自己的核心粉絲
群體。
從頭到尾圍觀了這一場熱鬧,再回看過去的暑假檔,不由得感嘆:這種狂歡是如此的似曾相識,似乎每一年都會上演一遍。
但令人唏噓的是,那些狂歡中的主角,到底留下來了幾個呢?
有個評論這樣說:「內娛對爆的標準真是一天一個樣,網友們就是這樣浮躁。」
這「浮躁」二字實在太精準,很難不讓人笑著點點頭。
前面拿出有關雜誌和代言的相關數字,是為了擺出事實,讓「浮躁」二字更具說服力。
這不是為了嘲諷什麼,畢竟,把王鶴棣的名字換成很多人,都能坐實這份浮躁。
現在的娛樂圈,好像已經不需要什麼積累和沉澱,而只需要一個,恰巧遇上的擁有好人設的角色。
看著粉絲替他叫屈似的說「終於熬出頭了」,我不禁看著他從出道到現在,演的一系列男主角大製作的劇陷入沉思。
在這份浮躁里,王鶴棣反而是有點無辜的那個。
《遇龍》的時候,一邊倒罵他「丑」,說他「面癱臉」和「AI演技」的,跟現在誇他「天選東方青蒼」「哭戲炸裂」的,說不定是同一批人。
網友們似乎指哪兒打哪兒,只要有一個人去罵或者去夸,就會有無數人選擇跟上。
沒有人去在意過,從《遇龍》到《蒼蘭訣》,王鶴棣都經歷了什麼,他的心態是如何轉變的。
從演技極差到演技沒那麼差, 他都做了什麼努力。
看到王鶴棣去《蒼蘭訣》的導演微博里評論,當年《蒼蘭訣》在拍,正好《遇龍》播出;
導演替他講話,他直到現在才有勇氣說一句「沒有辜負導演的期望」。
是能看出來,《遇龍》給他帶來的打擊,也許他的轉變,就因此而起。
這份上進心又有幾人看到,那些關於王鶴棣的討論里,有幾人提起呢?
微博熱搜上幾乎看不見,話題廣場裡,好多人跟機器似的,齊刷刷的感嘆「我從沒這麼想把一個人捧成頂流過」。
為什麼?是看到了他的態度?看到了他也是可以有演技的?看到了一個年輕人,擺正了對工作的心態,嘗試著去做出改變?
還是,只是單純的因為別人都這樣說?而只要你也這麼說,就會有一堆人跑過來跟你互稱姐妹,兩人再抱頭喊出一句「鶴帝不紅,天理難容」的假大空的口號?
三個月之後,其他古偶劇播出,把鶴帝變成X帝,同樣的話,你還可以再發一遍。
放眼望去,內娛全是頂流,頂流榜上大家輪流值班三個月。
這樣的場景何其可笑,看似熱鬧的內娛,只是糊了一張虛假繁榮的貼紙。
旋渦中心的主角,被榨乾了價值就扔到一邊,再說起來只有乏善可陳。
造神毀神,是大家最愛的戲碼,此刻的王鶴棣,未來怕是也難逃這一劫。
沒有對一個人深入了解過,愛上他的皮囊,或者愛上了披著他皮囊的角色,那麼,現在這一切對王鶴棣的愛,以後都會快速的消失不見。
只需要,有下一個比他更好看,或者人設比東方青蒼更好的角色出現。
這樣的浮躁,讓「頂流」二字失去了它本來的含金量,讓這樣的狂歡更像是一場笑話。
實在是太素食文化,太浮於表面。
舞台之上,燈光之下,無數人來來往往,能不能留住,真的不是一句「我要把你捧成頂流」這麼簡單。
希望王鶴棣,別被現在的虛假繁榮迷惑了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