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坐在陽新縣勝利街自家窗前,77歲的老黨員劉合松念起了自己幾天前寫的一首詩。
如果沒要緊的事,每天上午,劉合松會坐在家裡讀詩、寫詩。這一習慣,老人自從2002年退休後就一直如此。
劉合松今年共寫了70首詩。為啥寫70首?老人笑眯眯地說,他是一名老黨員,寫70首是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老家是太子鎮劉政村的劉合松有過苦難的童年。9歲那年,父親不幸去世,劉合松跟著母親相依為命。
初中畢業後,劉合松便回村務農。當時村幹部考慮到他有文化,便讓他到當村會計。此後30年,劉合松一直在村裡當幹部。
讀書時,劉合松就愛上了文學。後來在村裡工作,加之婚後兒女出生,寫東西的習慣擱下了。
退休進城後,兒女各自成家立業,劉合松惦記起那個擱淺了多年的夢。「只要肯學習,什麼時候都不晚,姜太公70多歲還在渭水邊釣魚等文王呢!」劉合松笑著說,自己文學基礎不紮實,他就到書店、書攤買書。
為了弄清詩詞的平仄,劉合松還特地托在北京工作的女兒買了一本關於詩詞的教材。
如今,劉合松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出門溜達半個小時。在外面吃完早餐,他會買一份東楚晚報回家細讀。
從讀書看報中,劉合松認真地摘抄裡面的詩詞、小說、散文,自己也嘗試著寫。久而久之,劉合松寫的詩詞也得到認可,偶爾能登上長江文藝、富川文學等雜誌。
東楚晚報記者翻閱劉合松的70首詩,大多涉及黨的好政策、科技成就、城鄉巨變、精準扶貧、時代精神等,謳歌時代、讚美祖國,內容豐富。
「只有經歷過困苦,才會更珍惜眼前的幸福。我是一名擁有51年黨齡的老黨員,現在做不了什麼貢獻,只要寫得動,手中的筆不會停止。」劉合松清瘦的臉上綻放出笑容。
來源 | 東楚晚報
編髮 | 清清
在這裡看上陽新